-
公开(公告)号:CN1195412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667808.5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中咨泰克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移动感知设备的交通事件全天候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公路交通检测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基于RTK技术及视频车道识别算法,对毫米波雷达设备和摄像机设备进行自动标定,以使毫米波雷达设备和摄像机设备的检测区域一致;获取雷达数据和视频图像数据;基于雷达数据与视频图像数据,全天候的判定高速公路交通事件。本发明可以实现设备在不同位置下对公路车道线的自动标定,提升公路交通事件检测的路侧点位的灵活性及全天候智能检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19982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09434.9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中咨泰克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咨数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假设相位补偿解速度模糊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动态目标进行识别和检测,获取雷达数据,以及所述动态目标对应的多普勒相位差φcfar、全部通道数据集S和假设速度模糊周期N;根据假设速度模糊周期N和相位补偿公式,对所述雷达数据进行多普勒相位补偿,得到补偿后的雷达数据;基于补偿后的雷达数据绘制角功率谱,根据所述角功率谱中的峰值点确定目标峰值点,并根据所述目标峰值点以及所述动态目标的几何中心确定所述动态目标的代表点,以及所述代表点的时间复杂度;基于所述代表点对应的时间复杂度和目标速度估计值Vcfar,确定所述动态目标的真实速度Vtrue。通过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提升了速度估计的正确性和计算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199827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709434.9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中咨泰克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咨数据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假设相位补偿解速度模糊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动态目标进行识别和检测,获取雷达数据,以及所述动态目标对应的多普勒相位差φcfar、全部通道数据集S和假设速度模糊周期N;根据假设速度模糊周期N和相位补偿公式,对所述雷达数据进行多普勒相位补偿,得到补偿后的雷达数据;基于补偿后的雷达数据绘制角功率谱,根据所述角功率谱中的峰值点确定目标峰值点,并根据所述目标峰值点以及所述动态目标的几何中心确定所述动态目标的代表点,以及所述代表点的时间复杂度;基于所述代表点对应的时间复杂度和目标速度估计值Vcfar,确定所述动态目标的真实速度Vtrue。通过应用本申请提供的方法提升了速度估计的正确性和计算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90878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54914.3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中咨泰克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DM‑MIMO的交通动态目标检测的雷达系统,涉及雷达探测技术领域,包括:微带阵列天线单元、雷达射频前端系统、信号处理单元、雷达数据处理系统、跟踪上位机单元;微带阵列天线单元通过不同布阵方式发射和接收电磁波;雷达射频前端系统处理接收的电磁波,并产生ADC信号;信号处理单元对ADC信号进行处理产生速度、距离和角度信息;雷达数据处理系统接收信号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目标跟踪;跟踪上位机单元显示跟踪目标。本发明提供的基于TDM‑MIMO的交通动态目标检测的雷达系统,提升了雷达发射和接收天线增益,增加探测距离;提升角度精度和角度分辨率,增加远距离跟踪的稳定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221804267U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20143096.6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中咨泰克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距离雷达探测装置,涉及雷达天线技术领域,包括:雷达基带处理平台、发射天线阵列、接收天线阵列、射频模块和显示器;发射天线阵列包括多列发射天线,接收天线阵列包括多列接收天线;射频模块分别连接发射天线阵列和接收天线阵列;雷达基带处理平台与射频模块进行数据交互;雷达基带处理平台包括雷达基带处理器和雷达基带处理板;雷达基带处理器安装在雷达基带处理板上;显示器接收雷达基带处理平台传输的数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发射天线阵列和接收天线阵列、射频模块和雷达基带处理平台等组件协同工作,实现了对远距离目标的探测、跟踪和数据处理,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灵活性,适用于多种远距离雷达探测场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