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调差机电管道穿楼板预埋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4188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63877.2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维调差机电管道穿楼板预埋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该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盖板、预埋筒、支撑底板、上支撑桥和二维调节拉结件;预埋筒为顶部和底部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预埋筒的下端抵接在支撑底板上,上支撑桥设置在预埋筒内,且上支撑桥与支撑底板平行设置;二维调节拉结件可二维调节式拉结在上支撑桥与支撑底板之间,使预埋筒安装至支撑底板上的预埋位置处;定位盖板可拆卸式设置在预埋筒的顶部并罩盖在上支撑桥和二维调节拉结件的正上方。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做法中导致的楼板混凝土质量问题和支撑底板强度降低的问题。

    一种基于5G的带图像处理的钢筋自动绑扎机械臂

    公开(公告)号:CN11495285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632891.7

    申请日:2022-06-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的带图像处理的钢筋自动绑扎机械臂,属于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包括钢筋绑扎机构和控制钢筋绑扎机构运动的传送机构,钢筋绑扎机构安装在L型钢板一个分支上;传送机构包括轨道和安装在轨道侧面的传送带,L型钢板的另一分支卡合在轨道上,与传送带固定连接。驱动机构通过连轴器与传送带连接驱动传送带运动,进而带动安装在L型钢板上的钢筋绑扎机构运动;中央控制模块与步进电机电连接,控制步进电机的运转,通过传送机构带动钢筋绑扎机构的上下运行,当摄像头模组识别到钢筋绑扎点时,驱动机构驱动钢筋绑扎机构自动下行进行绑扎;本发明通过5G通信实现钢筋网的自动绑扎,取代人工绑扎操作,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耗能连杆快拆模架及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2224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549742.0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耗能连杆快拆模架及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竖向内撑;多根竖向外撑,沿竖向内撑的周向方向设置,竖向外撑和竖向内撑为立杆组件;顶托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插杆、隔震垫块和支撑箱,插杆可拆卸地安装于立杆组件的顶部,隔震垫块安装于插杆上,支撑箱安装于隔震垫块;连系件,拉结于相邻的两个竖向外撑上的支撑箱;阻尼支撑杆,竖向内撑上的支撑箱的相对两侧与位置相对的两连系件之间铰接连接有阻尼支撑杆;后拆板带,铺设于多根立杆组件上的支撑箱和连系件。本发明解决了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采用满搭常规脚手架,存在大量钢管模板投入后周转重复使用率低的问题。

    建渣缓速耗能垂直输送管道结构及建渣垂直运输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4919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549379.2

    申请日:2022-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渣缓速耗能垂直输送管道结构及建渣垂直运输方法,该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竖向管节;连接管,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竖向管节,连接管的中部的内径大于连接管的两端的内径,连接管相对的两侧壁开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中滑设有插杆,插杆的一端伸至连接管的内部且连接有缓冲垫块,缓冲垫块与侧壁之间安装有弹性件,缓冲垫块的远离侧壁的一侧形成承接斜面,承接斜面的上部斜向上向外设置,承接斜面与连接管的上端口相对设置;喷淋装置,安装于连接管的上部;传感器,安装于连接管的中部;控制器,连接于喷淋装置和传感器,控制器连接有报警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垂直建渣输送管道在建渣下落时,速度较快,且扬尘大的问题。

    柔性连接的内隔墙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50350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121897.4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连接的内隔墙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内隔墙立柱(1)、内隔墙横梁(2)、内隔墙单元板(3)、第一墙底固定件(4)、第二墙底固定件(5)、卡接件(6)、柔性填充材料(7)和滑动连接件(9);内隔墙单元板嵌装一对内隔墙立柱与一对内隔墙横梁间,内隔墙单元板通过第一墙底固定件和第二墙底固定件连内隔墙横梁,相邻两块内隔墙单元板通过滑动连接件可滑动式连接内隔墙横梁,两侧的内隔墙单元板通过卡接件连内隔墙立柱;内隔墙单元板与内隔墙横梁和内隔墙立柱间填充柔性填充材料。本发明能通过柔性连接方式在实现稳定可靠安装内隔墙结构的同时,保证内隔墙结构在地震时的水平力释放,从而保证内隔墙结构安全。

    装配式梁桥的加固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1915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91109.3

    申请日:2021-1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梁桥的加固装置,该装配式梁桥的两侧的顶部向外凸伸以形成悬臂,该加固装置包括:固定于该装配式梁桥的底部且与该悬臂相对设置的底座,该底座的底面固定于运输车;间隔立设于该底座的顶面且高度可调地的若干立柱,该立柱的顶端形成供支撑该悬臂的支撑面;以及顶端固定连接于该立柱且底端固定连接于该底座的顶面远离该立柱的位置的斜撑。本发明通过于装配式梁桥对应悬臂的位置安装包括底座、立柱以及斜撑的加固装置,以支撑起悬臂,使得装配式梁桥正装运输过程中,悬臂位置受力稳定,避免悬臂处受力发生倾倒,从而使得装配式梁桥运输到指定位置后能够直接进行安装,提高了装配式梁桥的运输效率和安装效率。

    深基坑内拆除既有地连墙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047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000570.3

    申请日:2019-0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基坑内拆除既有地连墙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主体结构中的地下二层的楼顶板与深基坑周缘的地连墙和待拆除的既有地连墙顶撑连接;拆除深基坑内的首道混凝土支撑;剥离的待拆除的既有地连墙和既有结构梁的连接,同时切分既有地连墙并将既有地连墙切分成多个拆除分块,在切分时于地下二层以下在既有地连墙上留设预留柱和预留梁,预留梁与地下二层的楼顶板的标高相同;以及将切分成的多个拆除分块吊出深基坑,就完成了既有地连墙的拆除。本发明通过先将既有地连墙与既有结构梁剥离,后拆除既有地连墙的工艺,可在不损伤主体结构情况下快速进行拆除,减少了大型机械的投入,保证了主体结构的完整性和深基坑的稳定性。

    灌注桩侧向土体压力的检测系统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78036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611573.6

    申请日:2018-06-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D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灌注桩侧向土体压力的检测系统安装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于所述钢筋笼长度方向上的截面铺设支撑网;B.将土压力盒固定在推进装置的端部,接着将所述推进装置固定于所述支撑网上,并使所述土压力盒置于钢筋笼外侧;C.调整所述钢筋笼呈竖向,以使所述钢筋笼下放至所述灌注桩的桩孔内;D.加压所述推进装置以使所述土压力盒顶到所述灌注桩的桩孔孔壁上,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E.待灌注桩强度达到要求后,随即进行土体侧向数据测量收集。本发明通过改变常规土压力盒埋设方法,确保了土压力盒能有效与灌注桩外侧土体的接触,提高土压力的监测精度,避免了因桩体外侧混凝土覆盖土压力盒影响测量精度的难题。

    柔性连接的内隔墙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50350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211121897.4

    申请日:2022-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连接的内隔墙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内隔墙立柱(1)、内隔墙横梁(2)、内隔墙单元板(3)、第一墙底固定件(4)、第二墙底固定件(5)、卡接件(6)、柔性填充材料(7)和滑动连接件(9);内隔墙单元板嵌装一对内隔墙立柱与一对内隔墙横梁间,内隔墙单元板通过第一墙底固定件和第二墙底固定件连内隔墙横梁,相邻两块内隔墙单元板通过滑动连接件可滑动式连接内隔墙横梁,两侧的内隔墙单元板通过卡接件连内隔墙立柱;内隔墙单元板与内隔墙横梁和内隔墙立柱间填充柔性填充材料。本发明能通过柔性连接方式在实现稳定可靠安装内隔墙结构的同时,保证内隔墙结构在地震时的水平力释放,从而保证内隔墙结构安全。

    一种升降式管道视频巡检机器人及巡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628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535163.5

    申请日:2023-1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升降式管道视频巡检机器人及巡检方法,包括车体,行走系统,升降系统,水位感应器,检测系统,线缆,卷盘器,转矩传感器以及控制系统,水位感应器设置于行走系统上,将管道内的水位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水位控制升降系统带动车体相对行走系统进行升降;检测系统设置于车体两端,将管道内壁的情况传输给控制系统来识别管道内壁的故障情况;线缆的两端分别与卷盘器和车体连接,转矩传感器设置于行走系统上,将驱动轮转动的速度及角度,传输给控制系统,根据驱动轮转动的速度及角度以及卷盘器伸出线缆的长度来对机器人进行定位。本方案能够对管道内壁的裂缝进行巡检,及时发现管道裂缝的隐患,对危险隐患进行提前预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