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孪生的环形桥塔支架快速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361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671007.1

    申请日:2023-12-07

    摘要: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环形桥塔支架快速设计方法,包括步骤一:对环形桥塔支架进行参数化设计,包括(1)对设计塔环进行截段划分、(2)塔环截段截面各点位置的坐标化、(3)环形桥塔受力平衡和变形协调架体、钢丝绳的布置方式及钢丝绳锚固点坐标的确定、(4)环形桥塔架体截面及受力钢丝绳规格的确定;步骤二:根据各架体的布置方式与塔环结构建立分工况的有限元整体模型,复核各工况架体受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整个桥塔结构的分段、组合支架的设置来协调环形桥塔施工过程受力,使得环形桥塔在施工中便于控制挠度和位形,易于施工。

    一种深海钢管桩脱离回收装置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88800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00109.9

    申请日:2024-01-02

    IPC分类号: E02D9/00 E02D5/28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深海钢管桩脱离回收装置及施工方法,回收装置包括驳船、脱离回收平台组件、履带吊;脱离回收平台组件包括两个抱箍平台单体,每个抱箍平台单体均包括上下设置的两个U形架,两个U形架之间设有两个连接立柱,每个U形架内侧均设有一个弧形抱箍,上方的U形架外侧设有操作平台板,操作平台板外围设有上围护板、下围护板,下围护板一侧固定有钢桁架,钢桁架旋转安装在驳船表面,驳船上表面对应钢桁架设有千斤顶。本发明施工分为两个阶段,具体为上段桩身分离阶段和上段桩身回收阶段。上段桩身分离阶段主要是利用驳船旋转,将上段桩身与下段桩头分离;上段桩身回收阶段采用水上作业的方式进行分段吊起、分段切割和分段回收的方法操作。

    一种人行悬索桥的施工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8103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86137.0

    申请日:2024-05-30

    IPC分类号: E01D21/00 E01D11/02 E01D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行悬索桥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索鞍施工;S2,牵引系统施工;S3,导索施工;S4,承重索施工;S5,主缆施工;S6,索夹吊索施工。S7,附属施工。本方案通过河道两岸的卷扬机往复的牵引先导索、过渡索、牵引索,最后通过牵引索的作用将承重索架设在两岸塔顶,且承重索在两岸卷扬机同步收放的作用下快速的将主缆安装在河道两岸的塔顶,不需要依靠人工辅助拖船等设备,可以快速跨越深谷及河道,节约了大量的工程时间,同时无需对航道进行管制,也降低了设备租用成本。

    索塔塔柱线形施工控制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1152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10262314.8

    申请日:2023-03-17

    摘要: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索塔塔柱线形施工控制方法,施工过程中通过横撑系统和对拉系统控制塔柱的线形,实现索塔的线形施工;且施工方便,能够减小横撑对索塔表面的影响。索塔包括下塔柱、中塔柱和上塔柱和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用于连接两个下塔柱;两个下塔柱从塔座起向外倾斜,在所述下塔柱施工过程中,在两个下塔柱之间设置水平对拉系统;所述下横梁以上的两根中塔柱向内倾斜,所述中塔柱施工过程中,在两根中塔柱之间沿高度方向设置多层横撑力可调的主动横撑系统;所述中塔柱施工过程中,对所述中塔柱的线形以及索塔应变进行实时监测,以进行横撑力的实时调节。

    柱桩最短长度的计算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83955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664032.0

    申请日:2023-06-07

    摘要: 本发明是柱桩最短长度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柱桩划分为一般柱桩和短柱桩两类,如果是短柱桩,除按规范进行常规检算外,还需执行以下步骤;计算桩底竖直力Nh;计算桩底应力σ和桩底地基土的容许应力[σ];当σ≤[σ]时,桩底应力满足要求,停止计算;当σ>[σ]时,桩底应力不满足要求,增加桩长,重复以上步骤;此时的桩长即为柱桩的最短长度。本发明能够针对交通运输领域中柱桩最小长度在国家和行业标准中没有明确要求,而各设计院和地方指南规定不统一的问题,划分出短柱桩的计算范围,解决了柱桩最短长度无理论计算依据的问题,计算的最短桩长满足设计规范的检算要求,减小了柱桩因嵌岩深度过长带来的施工难度和不必要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