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5701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53960.X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建筑截桩迫降量预测方法、设计方法及施工方法,其中建筑截桩迫降量预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基于筏板各处位移连续且没有局部变形条件建立各桩迫降量的几何方程;基于截桩后桩群的力学关系建立桩群的力学平衡方程;基于截桩过程中桩基刚度特性建立各桩的物理方程;根据几何方程、力学平衡方程和和物理方程进行多参数联合求解,获得最大迫降量。使用该建筑截桩迫降量预测方法,能解决现有技术对迫降纠偏作业的最大迫降量预测准确度差,进而容易导致纠偏作业出现偏差或失败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52179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053961.4
申请日:2023-08-21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基础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桩基体外后注浆装置及后注浆加固方法,其中桩基体外后注浆装置包含注浆管和芯管;所述注浆管的侧壁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第一出浆口;所述芯管设置于所述注浆管内部;所述芯管上部开口底部封闭;所述芯管上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密封结构;所述芯管侧壁还设置有第二出浆口,所述第二出浆口位于两个密封结构之间;所述芯管能够沿所述注浆管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使所述第二出浆口能够分别和不同的所述第一出浆口连通。使用该桩基体外后注浆装置及后注浆加固方法,能解决现有的采用锚杆静压桩的基础加固方法受现场因素影响难以提高压桩力,导致加固效果有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2236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189013.7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科(江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基础加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负弯矩补偿型既有浅基础加固方法,依次包括:确定拟加固的既有基础;计算各既有基础承载弯矩MR和剪力VR;选择新增桩参数并对既有基础上部结构导荷;确定联合承台尺寸并确定桩数和桩位,使联合承台外围新增桩顶部产生负弯矩;计算各既有基础弯矩设计值M1,剪力设计值V1;对比MR和M1、VR和V1直至MR>M1、VR>V1。本申请具有在净空受限条件下有效提高既有基础承载力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412895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405722.0
申请日:2020-05-14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C5/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纠倾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用于既有超高层建筑纠倾的静力水准监测方法,选取建筑物内纠倾中性轴或建筑物周边的无沉降点为基准点,在建筑物内最底层的剪力墙或承重柱上设置监测点;在基准点和监测点上安装静力水准仪,纠倾过程中间隔一定时间读取静力水准仪的液位读数,通过将某一时刻监测点上的静力水准仪液位读数与基准点上的静力水准仪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出建筑物各个监测点的实际纠倾量。本发明通过在需要纠倾的既有超高层建筑的剪力墙或承重柱上间隔设置监测点,并利用静力水准仪量测数据与基准点比较,准确得到各个监测点的实际纠倾量,为完善纠倾施工组织、动态调整纠倾方法及措施以及控制纠倾目标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130384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88185.0
申请日:2019-05-10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既有超高层建筑疏桩基础加固方法,以原地基验收时的地基土体承载力为桩间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按1.2~1.5倍发挥系数计算桩间土承载力;地基承载力与设计基地压力的差值作为确定控沉增强体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计算需要增设的与原基桩相同型号的桩的控沉桩数量。本发明在对原地基经长时间受压后土体承载力提高的基础上,按提高后的地基承载力极限值和增强体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确定增设桩的数量,满足基础或承台对地基控制沉降的要求,按此方式设计计算增设桩间距相对较大,形成疏排控沉增强体地基,可大大减少按常规设计方法确定增设增强体的数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86868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29340.5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钻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窄净空可分体式回转钻机及成桩方法,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一端连接有执行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上设有液压系统,所述驱动装置通过所述液压系统控制所述执行装置,所述执行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中间为分体式连接,所述执行装置上设有钻孔设备,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与执行装置之间为分离式连接,这样使得在施工时操作人员能将执行装置以及与执行装置连接的钻孔设备放置在低窄净空处,而驱动装置可以通过与执行装置分离的方式放置在外部,仅通过驱动装置上的液压系统与执行装置连接来控制执行装置与钻孔设备工作,使得该钻孔装置能够在低窄净空环境内进行操作,并且降低了装置对低窄净空作业空间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33521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153396.2
申请日:2023-02-22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科(江苏)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截桩迫降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自动化编程控制的既有高层建筑截桩迫降方法,依次包括:确定回倾目标及迫降量;确定拟截桩数量及部位;在各个拟截桩外侧施作反力承台;在反力承台上设置至少两个千斤顶,使千斤顶支撑在建筑基础底面和反力承台之间;计算拟截桩桩顶轴力,控制各个千斤顶加载、预顶建筑基础底面,并进行位移控制持荷保压,千斤顶加载量取轴力计算值;截桩,使桩体顶部与建筑基础断开;控制各个千斤顶对截断桩反向加载,根据加载量及沉降结果预测卸载后相邻桩将出现的附加沉降;控制各个千斤顶分级卸载,监测每级卸载后建筑结构响应直至完成迫降量。本申请具有提高截桩迫降施工安全可控性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02501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211710033.6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基基础分阶段止沉加固方法,包括:当建筑物已出现不均匀沉降时,在沉降侧设置多个第一阶段止沉桩,在非沉降侧设置多个第一阶段控沉桩;对各个第一阶段止沉桩的桩头分别进行预应力持荷封桩,对各个第一阶段控沉桩的桩头不进行封桩;在第一阶段控沉桩的外侧设置注浆管,注入所需的注浆材料;在沉降侧设置多个第二阶段止沉桩,在非沉降侧设置多个第二阶段控沉桩;对各个第一阶段控沉桩、第二阶段控沉桩和第二阶段止沉桩的桩头分别进行预应力持荷封桩;在第二阶段控沉桩的外侧设置注浆管,并通过第二阶段控沉桩和第一阶段控沉桩外侧的注浆管分别注入所需的注浆材料。应用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既有建筑物不均匀沉降持续增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337432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751795.9
申请日:2016-08-30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后植钢管混凝土劲型桩补强止沉基础加固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植桩部位;S2、既有基础及上部结构关键要部位的应力和变形状态全过程监测;S3、在既有基础上挖出既有基础顶面;S4、既有基础顶面上利用机具开设植桩孔洞;S5、在植桩孔洞施作反力锚筋;S6、植桩设备就位并校准孔洞位置;S7、利用植桩设备钢管植入,逐节焊接直至植入设计预计深度;S8、调整钢管长度;S9、钢管内灌注微膨胀混凝土,并振捣密实;S10、对已植入的混凝土劲型桩进行复压和接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降低既有基础补强施工难度,克服施工空间限制,实现了对既有基础的沉降快速控制、阻止差异变形继续发展、补强加固、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3031863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210590956.2
申请日:2012-12-31
Applicant: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D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序列水平应力释放孔与堆荷增压及固结注浆联合纠倾法,它是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下方依次从上至下进行水平钻孔取土,其中根据建筑物的宽度及其倾斜程度,应力释放孔段长度顺序按比例逐渐减小,且每次应力释放孔的位置相互交叉,孔径为10~15cm,孔的水平间距为50~60cm,垂直距离为20~25cm,同时在建筑物沉降较小一侧的基础上方堆加荷载,以加快纠倾速度,在纠倾达到设计值后通过应力释放孔进行固结注浆。本发明通过水平取土应力释放孔使建筑物扶正,结合在建筑物基础沉降较小侧堆加荷载提高建筑物的纠倾速度,同时在纠倾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注浆固结作业,进一步提高了纠倾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