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2408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271432.6
申请日:2024-09-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站控制棒棒位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堆冗余编码探测型安全级棒位探测器及测量方法,其探测器包括棒位处理设备以及与其电连接的第一棒位测量设备、第二棒位测量设备;以及棒位探测设备,棒位探测设备包括棒位探测器、第一原边绕组、第一辅助绕组、第一副边绕组、第二原边绕组、第二辅助绕组以及第二副边绕组;第一原边绕组、第一辅助绕组和第一副边绕组均与第一棒位测量设备电连接;第二原边绕组、第二辅助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均与第二棒位测量设备电连接。本发明通过冗余的棒位测量设备与相关绕组的设置,避免了单列棒位测量设备故障时导致堆芯中一个象限的测量棒位不可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489836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52316.9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核电站的利用辅助线圈校准的棒位测量方法及系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辅助线圈的输出信号和测量线圈的输出信号;对辅助线圈的输出信号进行调制,得到调制信号;利用调制信号对测量线圈的输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校准后的测量线圈信号;将校准后的测量线圈信号与设定值比较,得到表征棒位信息的棒位测量信号。本发明利用棒位探测器辅助线圈的输出信号对测量线圈输出信号进行修正,将辅助线圈输出进行调节后与测量线圈进行综合,得到修正后的测量线圈信号,修正后的测量线圈高低电平转换明显,“葫芦波”得到明显抑制/消除。
-
公开(公告)号:CN11218103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58623.6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驱动机构控制电流分段式精确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对时序电流分段状态的分析,并结合各个阶段CRDM供电回路中电气参数的特点,对各个分段时序状态设计独立的控制方式进行分段精确控制,并对时序变化分段过渡阶段设计了基于状态提前预判的衔接方法,优化了时序电流波形,从而有效提高驱动机构电源的供电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0120269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458142.5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效消除核电厂反应堆落棒时间延长的停堆设计方法,棒控电源柜中设有相互独立的PLC逻辑控制电路和三相监测继电器级联单元;本方法通过在棒控电源柜中加入一套独立的避免单一故障的停堆断电控制电路,与原有的PLC相关逻辑控制电路完全独立开,且该套独立的停堆断电控制电路采用防单一故障与冗余控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保证停堆通道响应时间在各种工况下均满足要求,从而提高了系统设备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409348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916298.X
申请日:2016-10-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7/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低意外落棒几率的驱动机构控制方法,S1步骤:设置触发控制棒进行双夹持的触发时间为T;S2步骤:实时监测控制棒运行状态,检测当前时刻距离最后一次运动命令时刻之间的时间为t;S3步骤:当t小于T时,双夹持功能未被触发,控制棒保持期间由保持钩爪进行夹持;S4步骤:当t大于T时,双夹持功能被触发,从超过t的时刻起,同时激励传递钩爪线圈和保持钩爪线圈的控制电路,使传递钩爪和保持钩爪同时闭合,对控制棒进行双夹持。利用当前时刻距离最后一次运动命令时刻之间的时间与预先设置的触发时间比较,在超出触发时间时,触发双夹持功能,利用传递钩爪和保持钩爪同时对控制棒进行双夹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92050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78250.5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许明周 , 何正熙 , 许娅莉 , 郑杲 , 黄可东 , 王华金 , 崔怀明 , 周继翔 , 曹锐 , 张显均 , 王春蕾 , 李国勇 , 李梦书 , 陈帅君 , 彭子恒 , 彭仁勇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停堆棒组分段式棒位探测器,包括:励磁线圈、测量线圈、测量线圈支撑槽、线圈保持架;励磁线圈绕制在线圈保持架上,线圈保持架上安装有测量线圈支撑槽,测量线圈绕制在测量线圈支撑槽内;停堆棒组棒位探测器整个棒位测量区间分为三段,第一段测量区间位于线圈保持架底部区间,第二段测量区间位于线圈保持架中间区间,第三段测量区间位于线圈保持架顶部区间;其中,第一段测量区间覆盖控制棒5步位置,第三段测量区间覆盖控制棒最大运行位置。本发明在满足测量要求的前提下,有效简化探测器结构,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6958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79710.6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飞洋 , 刘宏春 , 游洲 , 郑杲 , 刘文静 , 刘亚男 , 何正熙 , 韩勇 , 崔怀明 , 许明周 , 何亮 , 刘鎏 , 李国勇 , 周继翔 , 张致强 , 骆攀 , 李朋 , 高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直流输出的静态棒电源及控制方法,涉及反应堆棒电源系统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交流组件包括两台降压变压器、两个交流开关和一个切换控制器;其中,两台中压降压变压器用于将两路母线电压降压至棒控机柜运行所需的额定电压,通过切换控制器控制两个交流开关通断馈电至棒控机柜,并根据电压、频率、交流开关状态对交流回路进行监测,当交流回路的监测结果为异常时,将供电回路切换至另一路正常的交流回路以对棒控机柜供电;直流组件包括至少一台由一组超级电容、一充电机和一直流开关串联而成的直流储能柜,用于在交流组件切换期间或两路交流回路均发生中断时,向棒控机柜提供直流电能,以保证棒控机柜的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824835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25376.3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梦书 , 郑杲 , 黄可东 , 李国勇 , 王春蕾 , 刘宏春 , 周继翔 , 崔怀明 , 曹锐 , 彭航 , 何正熙 , 青先国 , 陈帅君 , 许明周 , 彭子恒 , 唐诗涵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核电站的安全级棒位测量设备及网络通信结构,本发明属于核电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网络通信结构主要包括两个安全级通信模块和一个交换机。本发明的网络通信结构针对不同安全级等级系统,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和通信介质进行通信,避免对安全级系统运行安全性产生影响,从而保证了既能够向反应堆精细保护功能提供安全可靠的控制棒位置信息,也能够向其他安全相关系统和非安全级系统提供控制棒位置信息,进一步提高系统运行、试验和维护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23250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26480.4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许明周 , 黄可东 , 郑杲 , 刘飞洋 , 何正熙 , 许娅莉 , 刘宏春 , 崔怀明 , 曹锐 , 彭航 , 何亮 , 周继翔 , 王春蕾 , 李国勇 , 游洲 , 李梦书 , 陈帅君 , 彭子恒 , 唐诗涵 , 彭仁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机构供电电路及供电方法,涉及核电技术领域,通过对CRDM供电系统输入动力电源的冗余设计,供电回路电路设计、冗余动力电源切换控制设计等,实现了对CRDM线圈的可靠供电和快速落棒控制,消除了因单路动力电源输入丧失引发的意外落棒风险和因器件损坏无法快速落棒风险,极大提升了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845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578120.5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杨正吉 , 葛贞笛 , 郑杲 , 许明周 , 姚璋 , 万雪莲 , 黄可东 , 彭子恒 , 王栋 , 徐鹏 , 李梦书 , 陈帅君 , 何雷 , 朱俞霖 , 彭浩 , 周世成 , 霍兆波 , 许娅莉 , 岳艺彬
IPC: G05B9/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厂棒控系统的冗余架构及包含其的棒控系统,包括:动力电源、控制电源、第一整流模组、第二整流模组、主控模组和控制驱动模组,第一整流模组包括整流模块A1和整流模块A2;第二整流模组包括整流模块B1和整流模块B2,主控模组包括主控模块1和主控模块2;本发明通过设置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将供电功能与控制功能分开,并通过设置具有冗余功能的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减少电源出现故障对整个装置造成影响的概率;本发明还通过设置具有冗余架构的第一整流模组、第二整流模组和主控模组,实现对控制驱动模组的供电和控制功能冗余,提高了驱动机构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