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6880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010299703.4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H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继电保护装置冗余数量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选取多种冗余方式;根据各元器件的可靠性,计算各元器件在不同冗余方式下的失效率;将各元器件组合成继电保护装置;基于继电保护装置的串联可靠性模型,将各元器件分别采用同一冗余方式组合,基于各元器件在不同冗余方式下的失效率,计算继电保护装置的失效率;基于继电保护装置的失效率,确定继电保护装置满足可靠性要求下最小成本的冗余数量。本发明技术方案确定继电保护装置冗余数量的方法,保证了既满足继电保护可靠性要求又节省冗余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879711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655490.8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IPC: G01R31/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力二次设备的自主可控CPU芯片测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基于预设的测评标准,对待测量CPU芯片的应用处理器单元、存储、外设接品以及安全模型进行测评,获取第一测评结果;当所述第一测评结果为通过时,对所述待测量CPU芯片进行电力计算性能测评,获取第二测评结果;所述电力计算性能测评包括:傅里叶变换运算32点FFT运行10次、运行乘加运算1000次、运行除加运算1000次、运行开平方运算1000次、运行线路保护装置实际程序代码、运行母线保护装置实际程序代码、运行变压器保护装置实际程序代码、FIR滤波算法10次、定点插值运算10次、浮点插值运算10次;当所述第二测评结果为通过时,所述待测量CPU芯片通过测评。
-
公开(公告)号:CN11208323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758235.2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0 , G01R31/327 , G06F30/20 , G06F119/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寿命验证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确定验证试验的环境应力;确定环境应力的参数和参数变化率,按预定的时间和参数变化率对环境应力的参数进行计算,依次生成环境应力的参数的参数值序列;当待验证的继电保护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基于环境应力的参数的参数值序列中的环境应力的参数的第一参数值起依次对待验证的继电保护装置施加环境应力,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验证;当待验证的继电保护装置处于异常工作状态时,记录待验证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对应的环境应力的参数的异常参数值,并调整环境应力的参数的参数值至环境应力的参数值序列中异常参数值的前一个环境应力的参数的参数值。
-
公开(公告)号:CN111668802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299703.4
申请日:2020-04-16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H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确定继电保护装置冗余数量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选取多种冗余方式;根据各元器件的可靠性,计算各元器件在不同冗余方式下的失效率;将各元器件组合成继电保护装置;基于继电保护装置的串联可靠性模型,将各元器件分别采用同一冗余方式组合,基于各元器件在不同冗余方式下的失效率,计算继电保护装置的失效率;基于继电保护装置的失效率,确定继电保护装置满足可靠性要求下最小成本的冗余数量。本发明技术方案确定继电保护装置冗余数量的方法,保证了既满足继电保护可靠性要求又节省冗余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083236B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010758235.2
申请日:2020-07-3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0 , G01R31/327 , G06F30/20 , G06F119/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寿命验证的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确定验证试验的环境应力;确定环境应力的参数和参数变化率,按预定的时间和参数变化率对环境应力的参数进行计算,依次生成环境应力的参数的参数值序列;当待验证的继电保护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基于环境应力的参数的参数值序列中的环境应力的参数的第一参数值起依次对待验证的继电保护装置施加环境应力,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验证;当待验证的继电保护装置处于异常工作状态时,记录待验证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状态和对应的环境应力的参数的异常参数值,并调整环境应力的参数的参数值至环境应力的参数值序列中异常参数值的前一个环境应力的参数的参数值。
-
-
公开(公告)号:CN111693797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364839.9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变压器保护设备的测试方法及装置,通过在变压器的各种工况下,设置各支路和中压侧的电流幅值,将所述电流幅值作为测试数据,根据测试数据设置对应的变压器保护设备的动作,将所述变压器保护设备的动作作为预设测试结果,若测试结果显示所述变压器保护设备的动作与预设测试结果一致,则确定测试结果为通过;否则确定测试结果为不通过,解决目前变压器保护设备的测试方法存在缺陷,导致TA异常告警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95418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387483.4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灵活组态的直流控制保护测试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根据一次系统和设备参数,通过仿真软件搭建一次系统和设备仿真模型;将待仿真测试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进行逻辑划分,确定待仿真测试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各功能模块;对划分的待仿真测试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各功能模块进行建模,并利用预先构建的待仿真测试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结构拓扑图将各功能模块在一次系统和设备仿真模型中进行映射;将各功能模块预先设定具备独立功能的自定义子模块进行构建,完成待仿真测试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构建。
-
公开(公告)号:CN11669926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1719566.0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夏烨 , 刘慧海 , 张晓莉 , 李伟 , 李仲青 , 徐凯 , 马伟 , 孟江雯 , 张林鹏 , 吴剑超 , 杭天琦 , 施文 , 王惠平 , 张逸帆 , 庞福滨 , 宋亮亮 , 韩强 , 董雪城 , 张嘉澍 , 张欣 , 李小宗 , 崔爽 , 唐翼 , 戚素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采集执行单元性能测试的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控制测试装置输出电压及电流模拟量0值至待测采集执行单元;对所述数字量进行输出;得到模拟量采样值及数字量采样值,根据所述模拟量采样值对数字量采样值进行插值处理,并对所述插值处理后数字量采样值,及模拟量采样值,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运算,以得到所述模拟量采样值和数字量采样值的幅值和相位;基于所述幅值和相位,得到所述模拟量采样值和数字量采样值的比差值和相位差值,根据所述比差值和相位差值,确定待测采集执行单元的性能。本发明能够对采集执行单元的性能进行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359541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110671783.6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Inventor: 张逸帆 , 梁英 , 李伟 , 张晓莉 , 艾淑云 , 夏烨 , 唐翼 , 刘慧海 , 施文 , 王惠平 , 杭天琦 , 韩际晖 , 龙琳 , 李德建 , 王于波 , 董雪城 , 张嘉澍 , 崔爽 , 韩强 , 李小宗 , 张国良 , 张欣 , 李娟娟 , 金龙 , 郭鹏 , 王志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继电保护装置电源板及其配置方法,所述电源板和配置方法通过并联接入电源2个第一滤波单元分别接收电源的第一输出信号,然后所述第一输出信号再经过全桥整流以及电容滤波,传输到变压器进行电压调整后输出,最后经过同步整流或者二极管整流后输出至用电设备。所述继电保护装置电源板及其配置方法通过将电源板卡双重化配置,有效地降低了板卡故障率,大大提高了整机装置的可靠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