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659926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1811597657.5
申请日:2018-12-26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J1/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协调多分布式电源直流并网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基于预先制定的分布式电源控制器优先级序列,多个分布式电源控制器分别根据对应的直流母线电压和优先级确定控制模式信号,控制系统根据控制模式信号控制各分布式电源控制器对直流电源进行控制,调节直流母线电压。该方法和系统可以避免阈值选择不合理对直流电网造成的影响,提高直流电网的稳定性。本发明还通过在直流电网中的各个分布式电源控制器添加阈值和延时来进行模式切换,通过控制优先级分段延时的协调控制策略,可以减小直流母线电压在暂态控制过程中的变化量,缩短暂态控制过程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799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1811313460.4
申请日:2018-11-06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源直流并网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按照第一检测周期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如果直流母线电压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执行恒功率控制模式;否则,按照第二检测周期检测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化率,根据变化率,确定执行恒功率控制模式或执行恒电压控制模式;其中,第二检测周期时长小于第一检测周期。该方法和系统采用分阶段变步长检测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和变化率来控制直流母线电压,能够快速检测出直流母线电压故障,缩短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的暂态过程,减小直流母线电压的跌落,提升分布式电源直流并网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146799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811313460.4
申请日:2018-11-06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电源直流并网的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按照第一检测周期检测直流母线电压;如果直流母线电压在设定的波动范围内,执行恒功率控制模式;否则,按照第二检测周期检测直流母线电压的变化率,根据变化率,确定执行恒功率控制模式或执行恒电压控制模式;其中,第二检测周期时长小于第一检测周期。该方法和系统采用分阶段变步长检测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和变化率来控制直流母线电压,能够快速检测出直流母线电压故障,缩短直流母线电压控制的暂态过程,减小直流母线电压的跌落,提升分布式电源直流并网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659926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597657.5
申请日:2018-12-26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2J1/1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协调多分布式电源直流并网控制方法和系统,包括:基于预先制定的分布式电源控制器优先级序列,多个分布式电源控制器分别根据对应的直流母线电压和优先级确定控制模式信号,控制系统根据控制模式信号控制各分布式电源控制器对直流电源进行控制,调节直流母线电压。该方法和系统可以避免阈值选择不合理对直流电网造成的影响,提高直流电网的稳定性。本发明还通过在直流电网中的各个分布式电源控制器添加阈值和延时来进行模式切换,通过控制优先级分段延时的协调控制策略,可以减小直流母线电压在暂态控制过程中的变化量,缩短暂态控制过程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2416668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156324.6
申请日:2020-10-26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F11/22 , G06F11/26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试Flash数据传输速率的方法及系统,属于Flash数据传输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初始化Flash产品;将Flash产品供电电源的电压分别偏置为VCCmax和VCCmin,并将Flash产品的读取频率及Flash产品所处的环境温度进行设置,读取Flash产品的部分或者整个存储阵列,输出第一测试结果;对比第一测试结果和预设结果,获取对比值,根据对比值确定Flash产品的传输速率是否满足设计指标。本发明可以保证各种不同容量flash在所有的应用条件下的传输速率都符合设计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981613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811414056.6
申请日:2018-11-26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荷细分的差异化用户基线负荷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获取用户用电负荷,并对所述用户用电负荷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筛选出迎峰型负荷;计算所述迎峰型负荷的气象敏感度和时间敏感度;根据迎峰型负荷的气象敏感度和时间敏感度,判定出对应的用电模式,所述用电模式为气象敏感型用电模式、时间敏感型用电模式或气象及时间均不敏感型用电模式;分别预测不同用电模式下的用户基线负荷,完成基于负荷细分的差异化用户基线负荷预测。本发明的基于负荷细分的差异化用户基线负荷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基于负荷细分,考虑多维用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精细化用户用电行为特征,以进一步提高用户基线负荷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816139B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1811414056.6
申请日:2018-11-26
申请人: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负荷细分的差异化用户基线负荷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获取用户用电负荷,并对所述用户用电负荷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筛选出迎峰型负荷;计算所述迎峰型负荷的气象敏感度和时间敏感度;根据迎峰型负荷的气象敏感度和时间敏感度,判定出对应的用电模式,所述用电模式为气象敏感型用电模式、时间敏感型用电模式或气象及时间均不敏感型用电模式;分别预测不同用电模式下的用户基线负荷,完成基于负荷细分的差异化用户基线负荷预测。本发明的基于负荷细分的差异化用户基线负荷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基于负荷细分,考虑多维用电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精细化用户用电行为特征,以进一步提高用户基线负荷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65013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496342.2
申请日:2023-11-1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IPC分类号: H01L23/64 , H10N97/00 , C23C14/18 , C23C14/08 , C23C14/58 , C23C14/34 , C23C14/30 , G03F7/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介电常数电介质叉指电容的隔离芯片制备方法,包括:在玻璃等绝缘衬底上沉积第一层铝等互联金属膜,并在第一层铝等互联金属膜的上面沉积一层光刻胶,并根据预先设计的光刻版图,刻蚀掉第一层铝等互联金属膜的中部金属区域覆盖的光刻胶,保留右侧的光刻胶,生长高介电常数电介质薄膜,生成第一层高介电常数电介质电容;在第一层高介电常数电介质左侧生长第二层高介电常数电介质电容;重复上述叉指操作直到在最顶端生长一层铝等互联金属膜;采用lift‑off工艺,刻蚀掉最顶层高介电常数电介质电容的中部光刻胶及其上方对应的铝等互联金属膜,左右两侧形成互联引线,生成隔离芯片。
-
公开(公告)号:CN118429129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67773.7
申请日:2024-03-28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路灯线路冗余容量的充电桩规划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多个路灯专用变压器的路灯线路的设计容量以及实际负载,确定路灯线路的路等线路冗余容量;根据路灯线路冗余容量构建充电桩安装规划模型;采用预设存储需求最小化的求解法对充电桩安装规划模型进行求解,确定充电桩规划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08774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658166.7
申请日:2022-06-10
申请人: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泰州供电分公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隔离芯片静电可靠性测试方法及系统。其中,电容隔离芯片静电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外观检测装置对待测试的电容隔离芯片进行检测;在电容隔离芯片外观正常的情下,通过电性检测工具对电容隔离芯片进行电性经测试;在电容隔离芯片电性正常的情下,利用预先设置的电容隔离芯片静电测试系统对电容隔离芯片进行静电测试,确定电容隔离芯片的电流‑电压曲线;根据电流‑电压曲线,判定电容隔离芯片是否损伤;在电容隔离芯片在没有损伤的情况下,通过外观检测装置对电容隔离芯片进行二次外观检测,生成电容隔离芯片的静电可靠性测试报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快速准确评价I C产品的抗静电打击能力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