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6081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17208.4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400‑500MW容量的单主变海上升压组块,所所述海上升压组块的各层结构包括由下而上设置一层至三层、以及屋顶层,各层的设备房间紧凑化设置;所述海上升压组块内配置单台适配400‑500MW容量主变压器,所述主变压器设置于二层核心框架内的主变压器室中,所述主变压器室与所述三层通高,形成在所述三层的上空区域,并以此在所述主变压器室第一侧设置66kV配电装置室、以及在所述三层核心框架内设置220kV配电装置室,以便所述主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分别与配电装置直连。本发明在电站检修维护的时候,通过顶起螺栓和承压螺栓来将锥度连接的转轮与转轮主轴分离,可以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508844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310129893.9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单层索网结构海上光伏支承系统,包括对索网结构进行支承的支架桩、以及对外围部分所述支架桩连接的锚固结构,所述索网结构上安装设置光伏组件,并在相应位置连接设置连接件;在排列分布的所述支架桩的桩顶间连接设置钢梁;所述索网结构包括与纵向方向上所述钢梁连接的组件索、以及与横向向方向上所述钢梁连接的稳定索,并在所述海上光伏支承系统外围部分的所述钢梁上设置与所述索网结构连接的预应力锚固支座。本发明通过平面结构上纵、横双向存在预应力约束使整个光伏组件系统平面稳固、变形小。并且可确保光伏组件产生的应力和变形小,避免出现光伏组件隐裂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80386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70806.9
申请日:2023-04-0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模拟海上电气平台浮托对接时接触碰撞的试验装置,包括振动台和约束框架、以及上部组块试验模型,同时配备对在响应过程中多方位数据处理的数据采集模块;在所述振动台内的激励装置设备顶部布置置物台,且所述置物台上设置预留基座,同时所述约束框架与所述置物台之间具有间隔区;所述约束框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置物台上方且相互连接的纵向支撑框架和横向支撑框架。本发明通过以模拟大型海上电气平台浮托安装过程中最不利的对接碰撞工况为目标,揭示对接碰撞荷载机理及结构‑设备耦合振动响应,为浮托安装施工提供可靠数据支撑,保障施工全过程结构与设备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26929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46736.2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2B17/00 , C25B9/60 , C25B9/65 , C25B1/04 , F03D9/19 , B63B35/44 , F17C5/06 , F17C7/00 , F17C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型化海上升压站与海上制氢、加氢融合平台,在海上风电场的边缘区域设置融合平台;所述融合平台设有五层,所述融合平台的一层‑二层为制氢功能区,且三层‑五层为变电功能区;所述融合平台的制氢功能区和变电功能区上共同设置电缆竖井,所述电缆竖井内设置供电电缆、氢气管道和冷却水管;所述供电电缆连接制氢功能区和变电功能区,所述变电功能区在融合平台五层下方错层设置主变散热器与主变本体,所述变电功能区在融合平台四层设置蓄电池室。本发明融合平台融合了海上制氢、加氢功能,无需额外用海征地的同时,能够有效缓解海上风电快速增长和电网建设速度较慢之间的矛盾,解决海上风电消纳问题,提高风能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5211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52012.2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2 , G06F30/20 , G06F3/04842 , G06F3/04847 , G06F3/0482 , G06F1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洋工程平台结构设计模型向施工模型的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针对海洋工程建设(如海上升压站)现有技术中从设计模型向施工模型转换需要使用大量人力、时间资源问题,通过对详细设计阶段三维设计软件和生产设计阶段三维加工软件底层代码逻辑对应关系解译,建立IFC代码和SCH代码的相互映射关系,实现不同软件之间代码转换,最后通过三维模型重构,达到设计模型向施工模型的快速、精准转换,避免了大量详细设计和生产设计的人员、时间投入,进而实现工程建设的成本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142400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161450.8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船舶充电装置的海上电气平台及充电方法,船舶充电装置设置在平海上电气台相对风电场的外侧或靠近航道侧;下部结构在该侧设置靠船装置,上部组块各层在该侧的外挑结构不超过靠船装置最边缘;充电装置包括固定旋转柱、伸缩支撑架、移动端下船设备,能三轴方向上调节移动端下船设备的位置,以适应不同的船舶、不同的停靠方式导致的充电口位置不同;所述支撑模块的底部设置缓冲装置。本发明既能够在海上电气平台直接设置充电装置直接进行充电,从而降低充电设施的安装成本,同时,又保证海上电气平台的安全及能够适于大小不同的船舶停靠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1916306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10741143.7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桩式海上光伏支承结构及安装方法,该结构由上部支架结构、支架桩、插入式抱箍连接结构和预制混凝土环组成。本发明改变传统光伏支架的安装方法,采用整体式结构和整体安装方法技术;本发明还改变了传统多桩支架结构,采用了单桩式结构技术,桩身泥面处采用预制混凝土环加强技术,预制混凝土环与支架桩身之间采用只有水平约束、没有转动约束的约束键技术,上部支架与支架桩的连接采用插入式抱箍连接结构技术,很好的解决了海上光伏支架的快速施工,桩基施工精度难以保证、海洋表层地基土承载能力差的问题,且连接结构简单,施工便捷,能够适应模块吊装时的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7442905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19770.2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海上升压组块电缆转换层的消防装置系统,包括设置在一层的事故油收集装置和集成式消防设备,与二层的边侧电缆入口同侧设置;所述事故油收集装置包括事故油罐,所述集成式消防设备包括结构舾装箱体模块,事故油收集装置和结构舾装箱体模块相邻设置,其顶部均设置为平台,作为检修工作面,所述的事故油收集装置的顶部在第一侧设置向外侧悬挑的检修平台,作为检修工作面;在所述检修工作面从第一侧到第二侧设置多路固定桥架供电缆铺设,所述检修平台保证通往上层设备电缆支架和固定桥架的检修作业区域全覆盖。本发明能为电缆提供路径支撑与检修便利性,减少组块的用钢量,维持组块整体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92877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59804.3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紧凑布置海上升压组块的模块化舱盖通风集成装置,所述海上升压组块的各层结构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一层、二层、三层以及屋顶层,所述二层设置有主变压器室,所述主变压器室在垂向空间与三层和屋顶层通高,在三层形成上空区域;所述模块化舱盖通风集成装置设置于主变压器室上方的屋顶层上,其内设置与屋顶结构梁可拆装连接的舱盖结构,所述舱盖结构上方设置有与其竖向融合的通风模块,以形成对主变压器室的独立正压送风;所述三层设置有通风机房。本发明将通风设备与设备检修舱盖进行集成竖向融合,使得屋顶平面可利用空间增加,降低了屋顶面的平面尺寸,减少施工期安装工作量,优化了钢结构工程量。
-
公开(公告)号:CN221867180U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323075689.8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海上升压组块电缆转换层的消防装置系统,包括设置在一层的事故油收集装置和集成式消防设备,与二层的边侧电缆入口同侧设置;所述事故油收集装置包括事故油罐,所述集成式消防设备包括结构舾装箱体模块,事故油收集装置和结构舾装箱体模块相邻设置,其顶部均设置为平台,作为检修工作面,所述的事故油收集装置的顶部在第一侧设置向外侧悬挑的检修平台,作为检修工作面;在所述检修工作面从第一侧到第二侧设置多路固定桥架供电缆铺设,所述检修平台保证通往上层设备电缆支架和固定桥架的检修作业区域全覆盖。本实用新型能为电缆提供路径支撑与检修便利性,减少组块的用钢量,维持组块整体经济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