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喷涂装置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22866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110440692.1

    申请日:2021-04-23

    IPC分类号: B05B13/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道喷涂装置,包括设置在管道内的带有内腔的筒体;设置在所述筒体第一端的喷头,所述喷头具有伸入所述内腔的连接部,以及连接在所述筒体上的控制系统。其中,在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动力发生装置,所述动力发生装置能够带动所述连接部转动,从而带动所述喷头转动。本发明的管道喷涂装置适用于不同管径的管道,增强喷涂作业的精准性和均匀性,同时有利于长度较长的管道喷涂作业。

    一种复合管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9259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0269325.4

    申请日:2022-03-1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管连接器及其连接方法,包括复合管、外锥套、锥垫、内固定筒,复合管外壁设有锥垫,锥垫包括弹性环垫、金属卡环、卡瓦,弹性环垫位于远离复合管端口一侧,卡瓦为双锥段结构,卡瓦靠近弹性环垫一端为小锥角,卡瓦远离弹性环垫一端为大锥角,金属卡环位于靠近复合管端口一侧且与复合管过盈配合,锥垫外部设置有外锥套,外锥套远离复合管端口一侧与弹性环垫接触,外锥套靠近复合管端口一侧设置有第一法兰结构,内固定筒包括第二法兰、内筒,第二法兰位于内固定筒前端,第二法兰通过紧固螺栓与第一法兰连接,内筒外表面与复合管内表面接触。本发明各部件可拆卸更换,密封效果好,适用于中高压大直径管道连接。

    翼阀开闭模拟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93648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210268625.0

    申请日:2022-03-18

    IPC分类号: G01M13/00

    摘要: 本发明属于石油化工模拟实验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翼阀开闭模拟装置。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容纳样品的料斗,以及用于引导样品向下运动的第一通道。料斗与第一通道通过蝶阀连通。第二部分包括与第一部分连接的箱体、设置在箱体内并与第一通道连通的翼阀,以及设置在箱体的下方并用于回收样品的卸料箱。翼阀上设置有用于实时监测声波信号的采集单元。其中,翼阀构造成能够将料斗中的样品引导至卸料箱内而发出声波信号,采集单元构造成能够采集声波信号。本发明能够在不同压力和催化剂供给量下采集翼阀所发出的不同的声波信号。

    一种高温加速度传感器底座的加工及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870695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33059.4

    申请日:2021-09-27

    IPC分类号: B23P15/00 F16M11/04 G01P1/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加速度传感器底座的加工及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取与旋转机械壳体材质相同的材料,对其进行线切割,加工成L×L×T的金属基体,其中L>T,对金属基体进行表面磨削;对金属基体的下端对称加工成两个内凹球面,两个内凹球面的下边缘相切,两个内凹球面的上边缘分别与金属基体上表面相对应的两条边相切;在金属基体的上表面通过铣削加工一个圆柱形凹槽;将高温烧制而成的圆柱形隔热陶瓷通过真空钎焊固定在圆柱形凹槽内,隔热陶瓷侧表面预制散热孔;将加工后的金属基体通过焊接固定在壳体上。本发明使常温传感器能应用于高温部件,降低了高温专用传感器的使用成本;通过焊接工艺填充,使得振动信号能够直接传递到加速度传感器上。

    一种热敏性金属材料疲劳性能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75226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110684055.9

    申请日:2021-06-21

    IPC分类号: G01N3/08 G01N3/32

    摘要: 本发明属于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热敏性金属材料疲劳性能测试方法。一种热敏性金属材料疲劳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对试样进行拉伸性能测试;对试样进行疲劳性能测试,确定疲劳寿命和荷载频率之间的相关特性;根据疲劳寿命和荷载频率之间的相关性,开展疲劳测试,获得频率无关状态下,应力幅值和疲劳寿命之间的关系式。本发明的热敏性金属材料疲劳性能测试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频率对疲劳寿命测试的影响,为材料加速试验提供了理论参考;对一些高周甚至超高周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