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84486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110085022.2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东营市福利德石油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7 , G06K9/62 , G06N3/12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均质流场表征的注采关系优化方法,首先利用线密度转化为点密度的方法计算流场密度;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流场强度;利用PCA降维及聚类等数学方法进行流场表征并计算流场不同区域流线密度和流场强度的乘积,结合遗传算法以最小化上述乘积的方差为目标进行优化求取最优注采量,作为使流场均衡驱替的最优解(最优注采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油田流线密度计算方法在较小的误差范围内将流线线密度转化为点密度,对所有油田流场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反映流场的各个方面的特征,采用降维和聚类的方法完善的表征流场特征,实现流场表征的可视化,借助遗传算法实现流场的注采量的重新分配,制定较优的流场开发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278448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085022.2
申请日:2021-01-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东营市福利德石油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7 , G06K9/62 , G06N3/12 , G06F111/10 , G06F11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均质流场表征的注采关系优化方法,首先利用线密度转化为点密度的方法计算流场密度;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流场强度;利用PCA降维及聚类等数学方法进行流场表征并计算流场不同区域流线密度和流场强度的乘积,结合遗传算法以最小化上述乘积的方差为目标进行优化求取最优注采量,作为使流场均衡驱替的最优解(最优注采量)。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油田流线密度计算方法在较小的误差范围内将流线线密度转化为点密度,对所有油田流场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反映流场的各个方面的特征,采用降维和聚类的方法完善的表征流场特征,实现流场表征的可视化,借助遗传算法实现流场的注采量的重新分配,制定较优的流场开发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7142484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0890807.6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筛合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控b轴厚度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纳米片的合成方法。包括:第一、用四丙基氢氧化铵和四丁基氢氧化铵制备晶种,晶化温度为50~70℃;第二、将四丙基氢氧化铵溶液与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混合后,再与水、正硅酸四乙酯和所述晶种混合,搅拌,之后加入铝源溶液,在室温下过夜搅拌,得混合溶液II;将氟化铵溶于水后加入混合溶液II中,剧烈搅拌,之后装入水热晶化釜内,170℃晶化60h,水冷后离心分离,多次水洗成中性,干燥焙烧,制备得到多级孔ZSM‑5分子筛纳米片。本发明采用价格更为低廉的四丁基氢氧化铵为主要模板剂,原位合成具有微孔和晶间介孔的多级孔ZSM‑5纳米片,提高了分子筛的结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5635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72703.1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方法应用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逆流床反应器的固体分布器系统及其应用方法。所述固体分布器系统包括输送器、沉降器、导气管、固体分布器和反应器;输送器一体成型,包括再生斜管和下剂口;固体分布器通过环形支撑与支撑杆安装于反应器中,固体分布器为单层盘面或双层盘面,通过设置开孔和倾斜角度,使催化剂颗粒均匀下滑。应用时,催化剂颗粒由再生斜管输送至下剂口底端,经过沉降器、反应器落到固体分布器上,自中心处向外迅速倾斜滑落、均匀分散,避免下落颗粒在固体分布器上堆积,上下连通的导气管,可以解决因加装固体分布器导致颗粒难以下落的问题,保证颗粒循环速率稳定,并实现整个循环逆流床的稳态长周期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056353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72701.2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方法应用的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逆流床反应器的旋转分布器系统及其应用方法。所述旋流分布器系统包括沉降器、反应器、固体分布器、输料器和导气管;输料器包括再生斜管和下剂口,固体分布器包括固体收集器、连接圆盘、固体通道和旋转轴,固体收集器为漏斗结构,其顶端的开口正对下剂口,正下方设置连接圆盘,固体通道依次设置在连接圆盘的外边缘且与连接圆盘相通,固体通道末端延伸至反应器器壁,连接圆盘、固体通道上均匀开设圆形孔。连接圆盘底部中心连接旋转轴,旋转轴通过支撑杆与反应器器壁相连以固定,旋转轴带动连接圆盘、各固体通道以旋转轴为中心轴作匀速旋转,实现催化剂固体颗粒在整个圆盘上均匀滑落。
-
公开(公告)号:CN11804767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017056.1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青岛惠城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51/00 , C07C51/02 , C07C53/128 , B01J23/14
Abstract: 一种生产异辛酸的工艺,催化剂Sn/ZnO‑Al2O3应用于该工艺,其一为反应釜‑固定床耦合工艺,将异辛醇和氢氧化钠在釜式反应器中混合并热处理后投入固定床反应器,装填催化剂,催化异辛醇脱氢制备异辛酸反应,至无氢气生成;其二为多级釜式反应器串联工艺,将异辛醇和氢氧化钠在预处理釜中混合和预热后投入第一级反应釜中,填装同样的脱氢催化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将物料输送至下一级反应釜继续反应,至最终釜无氢气生成。反应结束后物料经硫酸酸化、静置、分液、精馏提纯最终得到异辛酸产品。此工艺异辛酸的生产得以连续进行,反应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同时催化剂廉价,异辛醇转化率高,异辛酸选择性好,稳定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802279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083979.7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B01J27/22 , B01J23/52 , B01J23/46 , B01J23/50 , B01J23/66 , B01J23/68 , C07C227/02 , C07C229/08 , C07C229/16 , C07C229/36
Abstract: 一种用于氨基醇低温氧化的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载体;活性组分包括Au、Pd、Pt、Ru、Pd、Rh和Ag元素中的任意双金属的混合,载体包括金属氧化物(ZrO2、CeO2、TiO2和MnO2、ZnO、MgO等)。该催化剂中,双金属活性组分能够克服单金属活性组分的流失,在低温下提高氨基醇氧化得到氨基酸的选择性。采用上述催化剂的氨基醇氧化制备氨基酸的方法,包括:催化剂、氨基醇的摩尔比为1:50至1:2000进行混合,加入氧化剂(O2)进行氧化反应,反应温度为20‑80℃,操作压力为0.4‑3MPa O2、反应时间为0.5‑10小时。该工艺简单、耗能低,相应氨基酸的选择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999593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512082.9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岳阳恒忠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B01J27/18 , B01J23/06 , C07C51/00 , C07C53/126
Abstract: 一种2‑乙基己醇催化脱氢制备2‑乙基己酸的催化剂及其应用。本申请的催化剂为2‑乙基己醇催化脱氢制备2‑乙基己酸的催化剂,其中:所述催化剂活性组分为Mg、Ti、Mn、Cu、Zn、Zr,Ni,Ce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催化剂的载体为羟基磷灰石(HAP);活性组分的质量分数负载量为0.5%‑50%。还相应地提供了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长碳链脂肪醇脱氢制备脂肪酸的催化剂中的应用。本申请的制备的催化剂耐碱耐高温,可循环使用,催化活性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21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512377.6
申请日:2022-11-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C07C51/41 , C07C53/128 , B01J31/04
Abstract: 一种异辛酸钕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异辛醇、强碱和催化剂混合进行反应,其中,所述催化剂包括羧基化处理的碳纳米管和乙酸钕;S2:反应结束后降温至一定温度,在该温度下加入稀酸水溶液进行水解;水解后调整pH到中性,然后继续降至室温,得到异辛酸钕粗品。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异辛醇氧化和异辛酸钠复分解反应结合,直接从异辛醇生产异辛酸钕,方法工艺简单,缩短反应时间,降低反应成本,产率较高且稳定,降低了“三废”的污染,适合大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636741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1325985.6
申请日:2022-10-2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IPC: C07C45/78 , C07C45/85 , C07C47/0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甲醛有机溶液中分离甲醛的方法和应用,具体涉及有机化工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使用离子液体与甲醛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高沸点的环状化合物,将其与有机溶剂分离;环状化合物通过水解得到单体甲醛和离子液体,甲醛回收率可达85%以上。该方法操作简单,条件温和,宜于规模化推广应用;离子液体可循环使用,降低了操作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