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6212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211539993.0
申请日:2022-12-0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制备方法及还原反应方法,属于碳捕捉、二氧化碳还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下列问题:催化剂表面二氧化碳的浓度较低,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较低;催化剂的有效活性位点数目下降。该催化剂具有液体性质,反应条件温和,热量传播均匀,可使用鼓泡方式和气体接触,增大气‑液接触面积。该可以处理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废气,尤其是解决了现有催化剂处理低浓度二氧化碳表现出活性低的问题。产物分布不同于现有二氧化碳还原催化剂,本发明中的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还原成单质碳、水和微量一氧化碳。本发明的催化剂催化性能好,选择性强,稳定性好,能有效提高还原反应的转化率和碳选择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837562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187759.5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学镀/电镀制备钯管的方法。在高温胶、聚合物纤维或金属模具上用化学镀/电镀方法制备一定厚度的钯或其合金膜后,采用水处理或加热的方法将模具移除,进而得到钯管。本方法制备过程简单,厚度便于控制(10-150μm),并显著降低成本,适合用于规模化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1111463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811293519.8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间隙结构的“指型”钯基复合膜制备方法。包括沉积在多孔材料的钯膜或钯合金膜,钯基复合膜为指型结构,并且在钯基膜和多孔材料之间存在间隙。制备方法为:碳酸盐纳米颗粒悬浊液修饰多孔材料表面缺陷和针孔,化学镀或化学镀与电镀相结合的方法在多孔金属表面制备钯或钯合金膜,然后通过高温处理,碳酸盐分解,在钯基膜和多孔材料之间形成间隙结构。“指型”结构钯基复合膜,可实现快速升降温过程中钯膜的自由伸缩,并且间隙结构可避免钯基膜与多孔材料表面直接接触,提高钯基复合膜稳定性。“指型”结构钯基复合膜制备工艺成熟,简单易行,可用于超纯氢气分离,及氨分解或甲醇蒸汽重整钯膜反应器等为燃料电池提供氢源。
-
公开(公告)号:CN11291941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1232275.7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和氢气分离功能的膜分离器,膜分离器主要包括防爆腔、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加热腔、氢气分离腔和氢气收集腔,所述防爆腔内设置加热器件接线端和热电偶接线端,所述加热腔内设置电加热器件和均布的、呈上、下交错布置的半圆形支撑管板,所述氢气分离腔内设置钯及其合金复合膜管。在与低温甲醇蒸汽重整制氢设备联合使用时,通过市电加热膜分离器到使用温度,然后连接富氢重整气,实现钯膜预热、重整气加热和氢气分离等过程。膜分离器的特殊结构设计,减少了电加热器件的热量散失,降低氢气分离系统运行能耗,提高热利用效率、结构更加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112919407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1232150.4
申请日:2019-12-0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1B3/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无机膜反应器技术和氢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氨分解膜反应器,膜反应器主要包括防爆腔、第一法兰、第二法兰、加热和催化腔、氢气分离腔和氢气收集腔,所述防爆腔内设置加热器件接线端和热电偶接线端,所述加热和催化腔内设置电加热器件、氨分解催化剂和均布的、呈上、下交错布置的半圆形支撑管板,所述氢气分离腔内设置钯及其合金复合膜管。膜反应器工作时,氨气经过加热腔预热后进入催化剂床层,氨分解得到富氢混合气,经钯膜分离得到纯度为99.999%的高纯氢。膜反应器的特殊结构设计,减少了电加热器件的热量散失,降低氨分解和氢气分离系统运行能耗,提高热利用效率,并且,钯膜及时移走氢气促使氨分解反应正向进行,节省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7855091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290361.4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陈崇文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24 , B01J19/0053 , B01J23/002 , B01J23/80 , B01J2523/00 , C07C29/00 , C07C31/04 , B01J2523/17 , B01J2523/27 , B01J252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单通道混配器通过沉淀法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所述单通道混配器包括依次串连的内部设有混合机构的混合器和稳定器;于混合器原料入口端与原料液连接管路上设有气体分布器;原料液先通过混合器,进行均匀混合后形成沉淀颗粒,沉淀颗粒再进入到稳定器进行稳定生长,产物由导料管流出再通过老化、分离、干燥或干燥焙烧,制得纳米粉体。采用本发明这种结构来制取纳米粉体材料,原料液在混合器可以达到均匀混合,同时形成的沉淀颗粒可以在稳定器内进行稳定生长,而且采用该结构沉淀反应中的颗粒成核过程和生长过程分开,生产的颗粒粒径可以得到调控,颗粒的分散性好、分布窄、形貌差异小,方法简单,易于工业上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4178752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10195952.9
申请日:2013-05-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多孔载体表面化学镀钯及其合金膜的化学活化方法,即对无催化活性的载体进行活化处理,然后经化学镀进行金属沉积的方法,主要解决传统化学镀活化工艺中存在的锡离子干扰,操作复杂等问题。采用了由表面活性剂分散的PdCl2酸性溶液作为活化液,采用无毒无害环境友好的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作为还原剂,使活性金属组分被还原并沉积在载体表面形成高分散的金属微粒和金属粒子生长的晶核。然后将活化的载体直接置于化学镀液中,进行化学镀金属膜。该方法避免了锡的引入、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有效的实现了钯膜的均匀生长,制得的金属膜致密性好、附着力强、具有较高透氢选择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78752B
公开(公告)日:2017-09-26
申请号:CN201310195952.9
申请日:2013-05-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多孔载体表面化学镀钯及其合金膜的化学活化方法,即对无催化活性的载体进行活化处理,然后经化学镀进行金属沉积的方法,主要解决传统化学镀活化工艺中存在的锡离子干扰,操作复杂等问题。采用了由表面活性剂分散的PdCl2酸性溶液作为活化液,采用无毒无害环境友好的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作为还原剂,使活性金属组分被还原并沉积在载体表面形成高分散的金属微粒和金属粒子生长的晶核。然后将活化的载体直接置于化学镀液中,进行化学镀金属膜。该方法避免了锡的引入、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有效的实现了钯膜的均匀生长,制得的金属膜致密性好、附着力强、具有较高透氢选择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178754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10196615.1
申请日:2013-05-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通道型金属钯复合膜的循环化学镀方法。先将活化敏化后的多孔陶瓷载体装入镀钯模具,并将模具两端连接硅胶管置于恒温水浴中,然后采用恒流蠕动泵将镀液输送到载体通道内,最后采用循环化学镀形成高透氢选择性金属钯复合膜。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控制,能有效地实现钯膜的均匀生长,增强钯膜的致密性和附着力,适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91940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1911241746.0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新型膜反应器,包括将无多孔支撑金属膜或者负载在多孔多孔支撑体上的复合膜集成组装在反应器中,反应器用来分离甲醇重整合成气得到纯氢。其中无多孔支撑金属膜为纯金属或合金,复合膜为金属通过化学镀或者磁控溅射负载在金属多孔支撑载体上,无多孔支撑金属膜或者复合膜通过焊接方式进行密封和集成。膜反应器实现了高集成,体积小,反应效率高,产氢量大的特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