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7426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177203.1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捕获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矿井地热和太阳能供暖、制冷、二氧化碳捕获系统。在本发明中,把低品位的矿井水地热能作为低温热源,利用高温热泵系统和太阳能系统制取高温热水,制取的热水可供热用户取暖,可驱动回热式收喷射制冷系统进行制冷,且回热式吸收喷射制冷系统制取的冷冻水可以制冷供冷用户使用,也回热式收喷射制冷系统进行制冷所制冷量可为二氧化碳捕获系统中的二氧化碳吸附床冷源,再生二氧化碳吸附床。本发明通过配合高温热泵系统的太阳能系统实现集热,并在集热系统、回热式吸收喷射制冷系统、二氧化碳捕获系统的耦合,实现了供冷、供热和降低矿井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效果,继而改善了矿井作业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9374267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177205.0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大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地热热泵驱动的潜/显热分离式除湿制冷制淡系统,包括喷射式热泵系统、矿井空气除湿系统、吸收喷射制冷系统和淡水收集系统;喷射式热泵包括热泵低温蒸发器、压缩机、热泵喷射器、热泵冷凝器和热泵高温蒸发器;热泵低温蒸发器、压缩机、热泵喷射器、热泵冷凝器依次闭环形成第一循环回路,热泵高温蒸发器、热泵喷射器、热泵冷凝器依次闭环形成第二循环回路;矿井空气除湿系统包括溶液发生器、溶液除湿吸收器和溶液除湿冷凝器;吸收喷射制冷系统包括吸收制冷发生器和吸收制冷冷凝器。本系统改善矿井深部高温、高湿作业环境,实现矿井空气潜/显热分离式除湿,降低了除湿能耗;实现热能梯级利用,实现低功耗淡水制取。
-
公开(公告)号:CN114458244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1242136.5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E21B3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旁侧管阻垢剂加注系统,利用现有的旁侧管作为阻垢剂加注通道,施工方便,费用低。而且阻垢系统施工过程中无需提深井泵和泵管,可以在供暖过程中施工,不影响供暖。同时,泵管和深井泵的维护和检修,也不影响阻垢系统。通过旁侧管加注阻垢剂的方法解决了泵管内安装加注管线导致的震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552750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910786317.5
申请日:2019-08-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共沸有机朗肯‑双喷射冷热电联供系统,包括膨胀机、喷射器、冷凝器、喷射回热器、储液罐、工质泵、发生器、节流阀、蒸发器和调节阀;膨胀机的乏气出口与喷射器的工作流体进口相连,喷射器的出口经冷凝器与喷射回热器的引射流体进口相连,喷射回热器的出口经储液罐后,一路依次经工质泵、发生器与膨胀机的蒸气进口相连,另一路依次经节流阀、蒸发器与喷射器的引射流体进口相连,膨胀机的抽气口经调节阀与喷射回热器的工作流体进口相连。本发明利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在换热器内的温度滑移特性降低系统的不可逆损失,采用喷射回热器达到高效换热和增压的目的,回收膨胀机抽气的热量,降低了工质泵功耗,提高系统效率及技术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8531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1911203257.6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与天然气冷能联合超临界发电以及蓄能耦合利用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太阳能集热系统、中高温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天然气低温冷能发电系统和压缩空气蓄能系统。本发明通过中高温太阳能热发电和天然气低温冷能发电两段高效超临界发电循环,利用天然气接收站的低温冷能做为太阳能中高温太阳能热发电的冷源对做功后的工质进行冷凝,利用乏汽作为低温发电的热源,利用余热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的冷热源,通过蓄热系统保持太阳能热发电的稳定电力输出,通过压缩空气储能实现了用户侧需求响应,通过数个提质换热器实现冷热互补,通过超临界气体发电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潜热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0118159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354683.3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岛人造多孔体系地热能电淡联产系统,包括设置在地下的致密岩石层中间的人造多孔体系、地热井、发电装置以及净水装置,地热井贯穿致密岩石层与人造多孔体系,发电装置包括闪蒸罐、汽轮机以及发电机,闪蒸罐的入口与地热井连接,净水装置包括淡水罐与冷凝器,汽轮机与冷凝器的热介质入口连接,淡水罐与冷凝器的热介质出口连接,冷凝器的冷介质入口与供水泵连接,冷介质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排水管连接,另一路连接至地热井内。本发明采用地热能源作为热源,其输出温度稳定,通过人造多孔体系的强化换热,大幅度提高地热单井发电功率和淡水产量,可在大多数岛屿利用,并能同时发电和产淡水。
-
公开(公告)号:CN108005743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117623.7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压缩制冷增效的无泵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包括相互连接以形成有机朗肯循环和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喷射泵、蒸发器、膨胀机、蒸发冷凝器、膨胀降压装置、冷却器、节流阀、压缩机以及发电机。本发明采用超音速汽液两相流喷射泵代替常规系统中的工质泵,并借助蒸发冷凝器将有机朗肯循环与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耦合,利用制冷循环所生产的制冷量为有机朗肯循环提供冷却负荷,降低膨胀机出口乏气的冷凝温度,同时采用膨胀降压装置回收利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回路中高压液态工质的压力能,并降低制冷循环侧节流过程的不可逆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07763712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953461.4
申请日:2017-10-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Abstract: 新型单井地热联合太阳能供暖系统,包括单井换热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热泵系统、采暖用户、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一循环泵、第二循环泵、第三循环泵、第四循环泵、第五循环泵、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五阀门、第六阀门,优点是,通过地热的储热能力和变负荷应变能力提高太阳能供暖时的稳定性,同时能在非采暖季将太阳能存储在地下,有效补充冬季采暖时地下的热亏损;非采暖季,通过多孔体系内水的自然对流,将注入水的热量有效的传递到远离井壁处,强化了井外岩石的换热,大幅提高了地热单井储热能力。采暖季,通过多孔体系内水的自然对流,将远处岩石的热量快速传导到金属井内,提高了单井采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961179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510313615.4
申请日:2015-06-0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C02F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28 , Y02A20/129 , Y02A20/142 , Y02A20/212 , Y02W1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间接吸热型太阳能平板一体式淡化装置,包括太阳能吸热层、M个蒸发层和M个冷凝层,M为至少两个以上,太阳能吸热层的背阳面与第一个蒸发层贴合后,蒸发层再与冷凝层依次间隔贴合设置,蒸发层内部各设有至少两个以上敞口的蓄水槽,相邻蓄水槽间设有导流部,通过导流部将蓄水槽多余溶液输送到下一层蓄水槽,冷凝层是用以冷凝水蒸气的空腔,各蒸发层顶部的蓄水槽接入有溶液进入口,底部有浓溶液出口,冷凝层的底部有淡水采集出口。本发明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寿命长,利用部分冷凝潜热;蒸发面积大;清理维护便利,不会因涂层覆盖、污染或者固体结晶等因素降低产品性能,消除了生物污染、污泥覆盖及盐体结晶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090584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184587.6
申请日:2014-05-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IPC: G05D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维错位太阳能跟踪系统,其包括光敏跟踪组件和控制系统,所述光敏跟踪组件包括光敏元件、遮光板、防护罩以及底座和跟踪电路板,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电路板,遮光板为通过焊接或拉伸或扭曲形成的错位遮光板结构,错位遮光板结构包括第一遮光板以及至少一第二遮光板,所述第一遮光板垂直于跟踪电路板,第二遮光板与第一遮光板之间存在夹角,所述夹角不大于第一遮光板的跟踪精度,且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的底面中线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遮光板和第二遮光板两侧的跟踪电路板上均设置至少一对对称分布的用于对太阳能入射光进行数据采集的光敏元件。本发明可提供太阳能跟踪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