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8677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05592.1
申请日:2024-12-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泡沫混凝土管的安装结构和填充方法,通过设置拱形支架与隔断筋,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且能够灵活满足隧道抗错断设计中缓冲层施工质量要求;技术方案包括两个安装单元;所述安装单元包括第一拱形架、隔断筋及第二拱形架;所述第一拱形架设置在靠近所述初期支护一侧,所述第二拱形架设置在靠近所述二次衬砌一侧;所述隔断筋设置在所述第一拱形架和第二拱形架之间;所述第一拱形架的半径尺寸大于第二拱形架的半径;所述隔断筋与第一拱形架之间能够相对移动,所述隔断筋与第二拱形架之间也能够相对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872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0358679.6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穿越活动断层隧道的柔性接头结构、隧道结构和施工方法,柔性接头结构纵向位于第一节段衬砌和第二节段衬砌之间,径向从外至内(隧道临空面方向为内)分别为波浪形止水带、吸能复合填充管结构、拱架、接水盒;隧道结构包含柔性接头结构,位于隧道的纵向预设范围,径向从外至内分别为初期支护层、超挖层、防水层、含柔性接头结构的二次衬砌层。本发明柔性接头结构能够承受较大变形,同时保持较好的防水性,隧道结构能够吸收活动断层错动引起的围岩不均匀变形,从而保证隧道的正常使用和整体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871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358667.3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穿越活断层隧道结构、装配式减错缝结构及铰接接头结构,隧道结构位于隧道的纵向预设范围内,沿径向方向由外至内(隧道临空面方向为内)分别为初期支护层、装配式减错层、防水层和二次衬砌层;二次衬砌层由装配式减错缝结构、铰接接头结构、第一节段衬砌、第二节段衬砌、第三节段衬砌和第四节段衬砌组成;拱顶及边墙处装配式减错缝结构径向由外至内分别为背贴式止水带、第二吸能复合填充管、钢筋骨架和第一接水盒;拱顶及边墙处铰接接头结构径向由外至内分别为波浪形止水带、第三吸能复合填充管、拱架和第二接水盒。本发明能够吸收断层错动引起的围岩不均匀变形,增强隧道对断层活动的适应性,保证隧道的正常使用和整体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87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210358667.3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穿越活断层隧道结构、装配式减错缝结构及铰接接头结构,隧道结构位于隧道的纵向预设范围内,沿径向方向由外至内(隧道临空面方向为内)分别为初期支护层、装配式减错层、防水层和二次衬砌层;二次衬砌层由装配式减错缝结构、铰接接头结构、第一节段衬砌、第二节段衬砌、第三节段衬砌和第四节段衬砌组成;拱顶及边墙处装配式减错缝结构径向由外至内分别为背贴式止水带、第二吸能复合填充管、钢筋骨架和第一接水盒;拱顶及边墙处铰接接头结构径向由外至内分别为波浪形止水带、第三吸能复合填充管、拱架和第二接水盒。本发明能够吸收断层错动引起的围岩不均匀变形,增强隧道对断层活动的适应性,保证隧道的正常使用和整体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361897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18606.9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Q50/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基于TBM掘进参数的岩石强度预测方法,包括:对TBM施工期岩爆关键因素进行分析;TBM隧道岩爆实时风险判据;岩爆实时风险判别指标及分级界限;确定基于TBM掘进参数的岩爆风险判据参数。本发明针对TBM施工阶段岩爆倾向性指标存在的不足,探索施工过程中的岩爆关键影响因素,基于工程岩体强度与应力状态,建立适用于TBM隧道施工阶段的新型岩爆判别方法,并结合TBM掘进参数,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岩爆实时风险评判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622075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439334.8
申请日:2023-04-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强震区高海拔寒区隧道纵向防冻减震缝结构及施工方法,在沿隧道的径向方向由外至内依次设置初衬层、减震层、保温层和二次衬砌层,其中,在所述二次衬砌层间隔布置数个贯穿所述二次衬砌层的减震缝结构,所述减震缝结构包括沿隧道的径向方向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波浪形止水带、吸能复合填充管结构和减震缝阻隔板结构,所述减震缝阻隔板结构用于承载所述吸能复合填充管结构,并配合所述波浪形止水带和所述吸能复合填充管结构容许伸长变形或压缩变形;本申请中先施工段二次衬砌和后施工段二次衬砌通过波浪形纵向防冻减震缝结构联结在一起并作为二次衬砌层承受纵向地震作用,保障行车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5142872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358679.6
申请日:2022-04-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穿越活动断层隧道的柔性接头结构、隧道结构和施工方法,柔性接头结构纵向位于第一节段衬砌和第二节段衬砌之间,径向从外至内(隧道临空面方向为内)分别为波浪形止水带、吸能复合填充管结构、拱架、接水盒;隧道结构包含柔性接头结构,位于隧道的纵向预设范围,径向从外至内分别为初期支护层、超挖层、防水层、含柔性接头结构的二次衬砌层。本发明柔性接头结构能够承受较大变形,同时保持较好的防水性,隧道结构能够吸收活动断层错动引起的围岩不均匀变形,从而保证隧道的正常使用和整体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75701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56587.6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潮汐作用下海底盾构隧道水土压力试验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C型工作台;密封机构,位于C型开口内的底部,包括筒仓结构和顶部盖板,顶部盖板与筒仓结构之间设有密封垫;筒仓结构内部设有土体,顶部盖板上设有进水孔和凹槽;模拟隧道结构,位于筒仓结构的内部;顶部加载机构,位于C型开口内的顶部;水压加载机构,用于提供模拟潮汐荷载;孔隙水压力测量机构,用于测量土体不同高度处土层的孔隙水压力;水压计用于测量模拟隧道结构周围水压荷载,土压计用于测量模拟隧道结构周围土压荷载;控制装置。本发明可以实现模拟海底盾构隧道水土压力受潮汐作用影响规律,以及上覆地层中孔隙水压力受潮汐作用影响深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02105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53165.X
申请日:2024-09-09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热供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雪化冰的地热供热段换热装置。供热段换热装置包括传输管路单元和换热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融冰系统中,换热机组1与传输管路单元相连,传输管路单元与换热管单元相连;传输管路单元包括可控流量的流量计Ⅰ、总出水管、增压泵、总回水管,换热管单元包括地热融冰管路,地热融冰管路由换热管组成。可控流量的流量计将传输管路中流体变为低雷诺数层流形式,再通过增压泵将换热管中的流体变为高雷诺数的湍流形式;并且,通过改变换热管内部结构,进一步提高流体的雷诺数,其湍流流动更加复杂,热对流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000684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58197.4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N21/88 , G01N21/64 , G01N21/01 , G01N1/28 , G01N1/44 , G01N1/42 , G01N3/12 , G01N3/06 , G01L1/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路面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雪路面结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实验装置通过设置透明容器、透明路面、雾化模块、降温模块、升温模块、灯光模块和摄像模块,透明路面填充于所述透明容器,雾化模块通过向透明路面喷雾,可使透明路面的裂缝处渗水并形成积水,降温模块通过对透明路面的降温,可使渗入透明路面的水体和透明路面的结冰,升温模块通过对透明路面的升温,使冰体融化,灯光模块可照射透明路面,通过灯光模块对透明路面的照射,可使得摄像模块能够清晰的拍摄出透明路面内部画面,通过以上设置,能够得知结冰过程中以及冰雪融化后对路面裂缝造成的影响,最终通过若干次结冰和融化的循环,研究冰雪对路面裂缝造成的影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