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3431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96647.9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小应变硬化模型力学参数确定方法,包括:明确小应变硬化模型力学参数数量,并划分力学参数种类:依靠室内试验获取为第一类力学参数,通过经验式取值获取为第二类力学参数,通过室内试验和经验式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为第三类力学参数;现场钻孔取样,开展土体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三轴固结排水加载‑卸载‑再加载试验以及标准固结试验获取第一类力学参数;采用经验公式获取第二类力学参数;结合室内试验和经验公式获取第三类力学参数;本发明用室内试验方法,并结合经验取值方法,实现了软土地区小应变硬化模型力学参数的合理高效取值,便于工程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94635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960106.1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红黏土卸荷影响的矿山法隧道模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用于修筑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土体模型;在土体模型的基础上指定隧道位置,生成隧道模型,并确定卸荷影响区范围;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在土体模型内根据隧道结构模拟施工,开挖土体完成隧道施工;在土体开挖过程中实时监测隧道下部红黏土的受力变化;计算隧道开挖导致土体卸荷的红黏土卸荷膨胀率;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红黏土体卸荷膨胀对隧道结构及隧道周围地表环境的影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更加切实地模拟土体及结构的相互作用,为红黏土地区隧道开挖施工提供了参考,利于后续处理措施的跟进。
-
公开(公告)号:CN112035939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963102.9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岩土体参数随机场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岩土体的数值模型;确定表征待模拟岩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概率模型和统计特征;确定待模拟场地信息,包括场地维度和尺寸;网格离散化待模拟场地;构建基于协方差矩阵分解法的随机场模型;基于就近原则的参数随机场模型到数值模型的映射;完成双侧壁导坑隧道的随机场建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就近原则首先是获取数值模型的尺寸及网格信息,然后确定与之匹配的随机场模型的尺寸及网格大小,从而实现两种模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对应关系明确,模型可以完全反映对应的参数随机性和相关性特征,准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035939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010963102.9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IPC: G06F30/13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岩土体参数随机场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岩土体的数值模型;确定表征待模拟岩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概率模型和统计特征;确定待模拟场地信息,包括场地维度和尺寸;网格离散化待模拟场地;构建基于协方差矩阵分解法的随机场模型;基于就近原则的参数随机场模型到数值模型的映射;完成双侧壁导坑隧道的随机场建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就近原则首先是获取数值模型的尺寸及网格信息,然后确定与之匹配的随机场模型的尺寸及网格大小,从而实现两种模型之间的一一对应,对应关系明确,模型可以完全反映对应的参数随机性和相关性特征,准确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946357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960106.1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红黏土卸荷影响的矿山法隧道模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用于修筑双侧壁导坑隧道的土体模型;在土体模型的基础上指定隧道位置,生成隧道模型,并确定卸荷影响区范围;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在土体模型内根据隧道结构模拟施工,开挖土体完成隧道施工;在土体开挖过程中实时监测隧道下部红黏土的受力变化;计算隧道开挖导致土体卸荷的红黏土卸荷膨胀率;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红黏土体卸荷膨胀对隧道结构及隧道周围地表环境的影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能够更加切实地模拟土体及结构的相互作用,为红黏土地区隧道开挖施工提供了参考,利于后续处理措施的跟进。
-
公开(公告)号:CN11356931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814805.X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施工工法转换的隧道施工模拟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创建土体结构的三维模型,设定土体相关参数;在土体结构的三维模型中建议隧道整体结构模型,按施工方法分段设计隧道结构,输入相关隧道参数并创建施工工序;对隧道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并输入相关计算参数;按照施工工序,分段模拟隧道施工过程,同时进行隧道开挖循环计算,分析隧道衬砌变形及地表沉降情况。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可实现在同一个模型中进行施工转化,从而分析在两种施工方法交界处产生的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679776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72328.4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C19/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弯道装配式路面的可调式模板,包括横向直模、曲线边模、扣压组件;两个横向直模及两个曲线边模相对设置,两个横向直模与两个曲线边模的两端依次通过扣压组件进行连接,共同构成一个扇环形结构;扣压组件包括扣压板、扣压板主体、扣压连接件、扣压滑杆,扣压板主体水平设置,扣压板主体的一端连接有垂直设置的扣压板,扣压板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有扣压连接件,扣压板主体的中部下表面连接有扣压滑杆;横向直模的上表面开设与扣压滑杆相对应的滑槽,扣压板扣压于横向直模的外侧表面;曲线边模两端的上部侧表面开设有用于插接扣压连接件的空腔。本发明通过滑动装置变化模板宽度,对路面板的宽度适应性强,安装简单,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655897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93107.3
申请日:2023-05-04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材料性能评价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混凝土板底部设置应变片,并将所述混凝土板放入试验机中固定;启动所述试验机,使其对所述混凝土板施加外力直至所述混凝土板发生形变;通过所述应变片获取混凝土板施加外力过程中的第一应变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应变数据评价所述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在待测混凝土制成的混凝土板底部设置应变片,使用试验机对所述混凝土板施加外力,通过所述应变片测量所述混凝土板形变过程中的应变数据,根据所述应变数据评价所述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实现了对路用柔性水泥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5679776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211472328.4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C19/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弯道装配式路面的可调式模板,包括横向直模、曲线边模、扣压组件;两个横向直模及两个曲线边模相对设置,两个横向直模与两个曲线边模的两端依次通过扣压组件进行连接,共同构成一个扇环形结构;扣压组件包括扣压板、扣压板主体、扣压连接件、扣压滑杆,扣压板主体水平设置,扣压板主体的一端连接有垂直设置的扣压板,扣压板主体的另一端连接有扣压连接件,扣压板主体的中部下表面连接有扣压滑杆;横向直模的上表面开设与扣压滑杆相对应的滑槽,扣压板扣压于横向直模的外侧表面;曲线边模两端的上部侧表面开设有用于插接扣压连接件的空腔。本发明通过滑动装置变化模板宽度,对路面板的宽度适应性强,安装简单,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867792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771304.6
申请日:2018-07-13
Applicant: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排微型钢管桩注浆成墙隔断结构及方法,该隔断结构包括一对双排桩支护机构、设置于每个双排桩支护机构顶部的冠梁以及连接两个冠梁的连接梁,所述双排桩支护机构包括后排桩、前排桩和中间高压旋喷桩,所述前排桩位于所述后排桩的外侧,所述后排桩和前排桩均为钢管桩,所述钢管桩包括钢管以及注满于所述钢管内的水泥和水玻璃的混合浆液,所述钢管上沿轴向设有若干个注浆孔,所述中间高压旋喷桩设置在所述后排桩与前排桩之间并将两者连接成整体以在桩间形成止水幕墙,所述中间高压旋喷桩为高压旋喷于后排桩与前排桩之间土体的水泥浆液。本发明可以作为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既有邻近基础设施的加固保护措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