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4143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911267988.7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IPC: C22F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的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6082铝合金停放效应的时效工艺。首先对经过固溶处理的锻造态6082铝合金进行自然时效处理,然后在随后的人工时效过程中通过控制升温速率,改变6082铝合金中Mg2Si相的析出进程,进而有效改善6082铝合金停放效应。本发明所适用的6082铝合金成分为,按元素质量百分比计,硅:0.7~1.3%,镁:0.6~1.2,锰:0.4~0.6%,铁:≤0.5%,铬:≤0.2%,锌≤0.2%,铜≤0.1%,钛≤0.1%,余量为铝。本发明通过在人工时效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调控时效析出进程,进而提高6082铝合金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94327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800070.X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06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50 , C21D1/18 , C21D8/00 , C21D9/40 , C22B9/18 , C22C3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寿命渗碳轴承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轴承钢生产技术领域。该渗碳轴承钢化学成分为:C 0.18‑0.22%,Si 0.1‑0.5%,Mn 0.5‑0.8%,Cr 0.5‑0.8%,Ni 1.6‑2.1%,Mo 0.2‑0.4%,V 0.08‑0.12%,La 0.001‑0.020%,Ce 0.001‑0.04%,余量为铁和其他不可避免的残余元素。制备流程:熔炼→热加工→热处理。本发明通过在常规渗碳轴承钢中添加一定含量的混合稀土,对夹杂物进行变性处理,提高其疲劳寿命。同时,钢中还设计添加一定量的V,降低其原奥氏体晶粒尺寸、促使合金中析出更加细小弥散的碳化物,提升轴承钢综合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7450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802500.1
申请日:2022-07-07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含铌奥氏体不锈钢碳化铌分布及尺寸的方法,属于奥氏体不锈钢加工技术领域。该方法为:将铸锭或铸坯放入加热炉,在1200‑1260℃均质化处理10h以上;然后直接进行多道次的热变形,单道次的变形量控制在20~30%之间,热加工后水冷至室温。本发明通过均质化+热加工的一体化处理工艺,在控制初生碳化铌尺寸和分布的同时,实现了晶粒尺寸的均匀控制。本发明将初生碳化铌调控为球状/椭球状形貌,单颗粒尺寸
-
公开(公告)号:CN11495954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60620.5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3C8/10 , C23C8/18 , C23C8/02 , C21D1/28 , C21D6/00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22 , C22C38/26 , C21D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氧化处理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铅铋)腐蚀性能的方法,属于耐热结构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领域。该方法通过控制气体种类、气体流量和氧化温度,直接在合金表面原位生成致密的富铬富锰保护性氧化层,提升了铁素体/马氏体钢的耐铅(铅铋)腐蚀性能。同时,该方法预氧化采用的温度和时间等参数与铁素体/马氏体钢的回火热处理参数相同,将预氧化处理与回火热处理结合一起,在不影响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提升了预氧化处理的效率。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不受工件尺寸和形状限制,成本较低,便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106385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0274228.X
申请日:2021-03-1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铁素体‑马氏体钢耐铅铋腐蚀性能的渗铝涂层制备方法,属于核用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领域。首先,对铁素体‑马氏体钢进行淬火+回火的调质热处理,随之依次进行表面处理和活化处理。其次,将活化处理后的样品埋入均匀混合的渗铝剂粉末中,样品之间保持足够的间距,并置于双层石英管渗铝装置中。最后,将渗铝装置放入马弗炉中进行渗铝处理。本发明制备出FeAl相组成的渗铝涂层,渗铝涂层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力好,使其具有良好的耐铅铋腐蚀能力;同时渗铝工艺又不会损伤基体的力学性能。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成本更低,不受工件尺寸和形状的限制,便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344499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09859.X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3C10/50 , C23C10/02 , C21D1/18 , C23F17/00 , C22C38/22 , C22C38/24 , C22C38/26 , C22C38/04 , C22C38/02 , C21D6/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铁素体/马氏体钢表面生成耐铅铋腐蚀FeAl渗层的方法,属于核用材料的腐蚀防护技术领域。首先,对铁素体‑马氏体钢进行淬火+回火的调质热处理,随之进行冷变形处理。其次,将冷变形处理后的样品埋入均匀混合的渗铝剂粉末中,并置于双层石英管渗铝装置中。最后,将渗铝装置放入马弗炉中进行渗铝处理。本发明通过在渗铝处理前增加冷变形处理,可显著提高粉末包埋渗铝制备FeAl渗层的形成速率和致密性,同时又不会损伤基体的力学性能。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成本更低,不受工件尺寸和形状的限制,便于工业化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241051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291441.3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奥氏体不锈钢中δ铁素体的方法,属于奥氏体不锈钢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控制Cr‑Ni‑Mn系奥氏体不锈钢中奥氏体/铁素体稳定元素含量的平衡以及采用完全奥氏体区域的等温处理方法,可达到有效消除δ铁素体的目的。首先,Cr‑Ni‑Mn系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应控制在 其次,将铸坯加热至1200±30℃的完全奥氏体区域等温处理8~20h,铸坯的预热时间按1分钟/每毫米厚度进行。本发明可有效消除Cr‑Ni‑Mn系奥氏体不锈钢铸坯中的有害δ铁素体,避免其对强韧性和高温性能的影响,为高性能锻件、板材、管件等产品的制备提供优质铸坯。
-
公开(公告)号:CN111549294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46229.3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液态铅铋腐蚀的高强度Fe-Cr-Zr-W-Mo-B铁素体耐热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耐热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合金化学成分为:C≤0.01%;Cr:8.0~12.0%;Mo:0~2.0%;W:0~2.0%;Zr:5.0~10.0%;B:10~50ppm;Fe余量。本发明在Fe-(9~12wt.%)Cr的基础上,添加Zr使得基体中析出Fe-Zr金属间相,其弥散强化作用提高材料的高温强度;B的添加可将铁素体基体的晶粒尺寸细化至1微米以下,细小的晶粒尺寸提高了合金的耐液态铅铋腐蚀性能。本发明的Fe-Cr-Zr-W-Mo-B铁素体合金满足了对耐高温、耐铅铋腐蚀、抗辐照的性能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819773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067477.0
申请日:2019-11-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合金高强耐候钢领域,具体为一种控制低合金高强耐候钢带状组织的热处理工艺,通过在低合金高强耐候钢热变形后引入多级正火工艺,有效的消除或减弱钢中的带状组织,从而大幅提高钢的低温冲击性能。按元素质量百分比计,低合金高强耐候钢的成分范围为,碳:≤0.16%;铬:0.40~0.80%;铜:0.25~0.55%;硫:≤0.03%;磷:≤0.03%;硅:≤0.50%;锰:0.50~1.50%;铌:0.05~0.20%;余量为铁。采用本发明对低合金高强耐候钢进行多级正火处理,不仅显著提升钢板的低温冲击性能,也使得钢板的拉伸性能得以保持,进而保证低合金高强耐候钢板在严寒地区的服役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451478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12620.8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IPC: C22F1/04 , C22F1/043 , C22F1/047 , C22F1/05 , C22F1/057 , C22C21/00 , C22C21/02 , C22C21/08 , C22C2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紧固件制造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铝螺栓用高性能细晶铝合金线、棒材的制备工艺。本发明基于成分优化设计,引入连续挤压工艺实现细化晶粒,并通过之后的固溶+时效处理,制备了高性能细晶铝合金线(棒)材。利用该工艺生产的铝合金线、棒材,其晶粒尺寸可达到30μm左右,相应的屈服强度可以达到350MPa以上、抗拉强度可达400MPa以上,延伸率可达10%以上。在此性能的基础上,该材料将主要用于制作高性能的铝合金螺栓,同时也可以用来制定高强铆钉、高强连接带等其他铝合金连接件制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