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弧形模锻件及模具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751837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72829.1

    申请日:2024-07-19

    IPC分类号: B21J13/02

    摘要: 本发明大型弧形模锻件及模具,属于模锻技术领域,目的是保证生产成本及效率的前提下,保证锻件加工余量。沿径向包括位于内侧的内侧面和位于外侧的外侧面;沿环向包括左侧面和右侧面;沿轴向包括顶端面和底端面;模锻件的内侧面的余量大于外侧面的余量,且外侧面的余量满足理论加工需求;沿环向,模锻件的余量由中心向两端逐渐增加。模锻件的余量采用弧形内大外小、从弧形中心向两侧渐变式分布的方式,有效校准大型弧形模锻件变形,最终获得满足加工交付要求且质量良好的大型弧形模锻件。本发明,由于锻件余量增加较少、弧形开口变形较小,很好的减轻了锻件重量,降低了加工难度,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交付效率。

    锻件残余毛边与模具配合的模锻定位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673194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21685.8

    申请日:2022-11-14

    IPC分类号: B21J5/02 B21J13/02 B21J13/10

    摘要: 本发明锻件残余毛边与模具配合的模锻定位结构,目的是保证锻件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包括上模、下模和坯料,在下模的分模面上设置有凸出的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位于型腔区的外周;在坯料外周的残余毛边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与定位凸台适配的定位凹槽;在上模的分模面上与定位凸台对应处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容定位凸台插入的避让凹腔;合模时,定位凸台卡入定位凹槽内,且定位凸台插入避让凹腔内。本发明,通过坯料的残余毛边上的定位凹槽与下模上的定位凸台配合,实现了坯料的定位,规避了型腔清理不干净或者润滑液聚集导致的质量问题。且无需专用定位工装的投入,节约了定位的时间,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规避了目测等精度低的问题。

    锻模制造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64434B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510898520.3

    申请日:2015-12-08

    IPC分类号: B23P15/24 B21J13/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锻模制造方法,其步骤包括:设计出整体模具并计算模具工作时的载荷及应力分布情况;根据得到力学数据选择合适的拼接缝位置,使所有子模具拼接后形成整体模具相同的型腔;根据力学数据设计连接件,要求连接件将子模具拼接成整体模具能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分别制作出实物,并进行粗加工、热处理,对定位用的平面和键槽进行精加工;先在定位平面安装定位键,用在定位基准,然后进去其他位置拼接和安装;得到拼接的整体模具,并进行型腔加工。由于子模具尺寸更小,其加工质量更加容易保证,制造成本也显著降低;且多个子模具可以同时进行制造,使模具加工周期也相应缩短。

    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平放装炉实现垂直淬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4956B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610909449.9

    申请日:2016-10-19

    IPC分类号: C22F1/04 C21D1/6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平放装炉实现垂直淬火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以平放装炉的方式进行加热并出炉后,对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实现翻料及垂直淬火。该方法采用采用U型工装对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进行翻转和吊运,包括步骤:1)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出炉时,在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上安装U型夹具,将U型夹具的两端分别与链条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2)通过吊装装置吊起位于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下表面的链条;翻转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使之处于垂直状态;3)将调节链条使得转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保持垂直状态;4)通过吊装装置将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平移到水槽中垂直淬火。采用该方法能够保证工件的组织性能;减少淬火时间。

    降低铝合金大长细比弧形筋条开口类锻件残余应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37496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510988838.0

    申请日:2015-12-24

    IPC分类号: B21K27/00 C22F1/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避免了锻件沿长度方向的翘曲的降低铝合金大长细比弧形筋条开口类锻件残余应力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冷压模具进行,包括步骤:A、锻件在固溶热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冷压缩;B、将锻件放置在冷压模具内;C、在无筋条面上筋条对应的位置纵向放置一块钢板,然后进行冷压缩变形;D、在已冷压缩部位的两侧放置一块新的钢板,钢板与前面一次冷压的压痕重叠量为30%~50%,然后再进行冷压缩变形;E、重复步骤D,直到无筋条面的所有区域完成冷压缩变形;F、最后对无筋条面中间位置,再进行冷压;G、分段冷压完成后,再进行一次整体冷压,按吨位控制。采用该方法能够保证锻件的外形的一致性;提高锻件冷压变形量的均匀性。

    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平放装炉实现垂直淬火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44956A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10909449.9

    申请日:2016-10-19

    IPC分类号: C22F1/04 C21D1/63

    CPC分类号: C22F1/04 C21D1/63 C22F1/0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平放装炉实现垂直淬火的方法,该方法能够在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以平放装炉的方式进行加热并出炉后,对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实现翻料及垂直淬火。该方法采用采用U型工装对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进行翻转和吊运,包括步骤:1)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出炉时,在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上安装U型夹具,将U型夹具的两端分别与链条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2)通过吊装装置吊起位于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下表面的链条;翻转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使之处于垂直状态;3)将调节链条使得转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保持垂直状态;4)通过吊装装置将超大规格铝合金板坯平移到水槽中垂直淬火。采用该方法能够保证工件的组织性能;减少淬火时间。

    降低铝合金大长细比弧形筋条开口类锻件残余应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37496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510988838.0

    申请日:2015-12-24

    IPC分类号: B21K27/00 C22F1/04

    CPC分类号: B21K27/00 C22F1/0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避免了锻件沿长度方向的翘曲的降低铝合金大长细比弧形筋条开口类锻件残余应力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冷压模具进行,包括步骤:A、锻件在固溶热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冷压缩;B、将锻件放置在冷压模具内;C、在无筋条面上筋条对应的位置纵向放置一块钢板,然后进行冷压缩变形;D、在已冷压缩部位的两侧放置一块新的钢板,钢板与前面一次冷压的压痕重叠量为30%~50%,然后再进行冷压缩变形;E、重复步骤D,直到无筋条面的所有区域完成冷压缩变形;F、最后对无筋条面中间位置,再进行冷压;G、分段冷压完成后,再进行一次整体冷压,按吨位控制。采用该方法能够保证锻件的外形的一致性;提高锻件冷压变形量的均匀性。

    分段热成型锻造T字型大长细比铝合金锻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44902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955543.3

    申请日:2015-12-17

    IPC分类号: B21J5/02

    CPC分类号: B21J5/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T字型大长细比铝合金锻件锻造设备要求,降低锻件生产成本,提高锻件生产效率的分段热成型锻造T字型大长细比铝合金锻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安装模具;B、整体压缩成型;C、第一次分段变形;D、第二次分段变形;E、第二次分段变形后,撤下模板,然后整体合模锻造成型。采用该方法能够降低T字型大长细比铝合金锻件锻造设备要求,丰富设备可以生产产品的类型;降低锻件生产成本,提高锻件生产效率。

    薄腹板类锻件的成形方法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799004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210458269.9

    申请日:2022-04-28

    IPC分类号: B21J5/02 B21J5/00 B21K1/76

    摘要: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成形方法简单,可缩短生产周期、减低锻造成本以及提高锻件质量的薄腹板类锻件的成形方法。薄腹板类锻件的成形方法,所述成形方法包括制坯:根据所述锻件的长度将棒材拔长,制得柱形荒坯;预锻:将荒坯躺放入所述预锻下型腔内,使荒坯的侧面与定位槽配合,确定荒坯的位置,再利用所述预锻模具上模下行,使所述预锻下型腔与预锻上型腔配合将荒坯压扁,直至材料充满预锻腔,获得一侧具有筋条结构A初坯的板状预锻件;终锻:将预锻件放入终锻下型腔内,使预锻件的筋条结构A初坯与筋条结构A成型槽配合,对预锻件定位,再利用终锻模具上模下行,使所述终锻下型腔与终锻上型腔配合将预锻件压扁,直至材料充满终锻型腔,从而获得锻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