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3971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994196.X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湖北省分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气储能系统的智能负荷预测与优化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5G专网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智能负荷预测与优化控制方法,所述基于5G专网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发电模块、配置模块、主控模块、空气压缩模块、储气模块、热存储模块、负荷监测模块、优化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通过配置模块兼顾了电网和基于5G专网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经济性,并且考虑了基于5G专网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动态特性,可为基于5G专网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容量的优化决策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同时,通过负荷监测模块能够提高目标基于5G专网的压缩空气储能变电站短期负荷监测的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649012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522279.5
申请日:2023-11-1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10/063 , G06Q50/06 , G06F18/24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大型物理储能发电协调控制的预测方法及系统,属于预测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步骤101,根据压缩机油箱内的液位传感器,采集油箱液位历史数据;步骤201,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设异常数据剔除规则,剔除历史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得到优选历史数据;步骤301,定义预警规则,包括超限预警规则、死点预警规则、振荡预警规则、速率预警规则,并根据优选历史数据分析各规则参数值;步骤401,采集当前时刻及前t时刻油箱液位数据,根据预警规则判断当前压缩机油箱的状态,本发明能够保证控制系统与机组实际情况尽可能匹配,获取最佳的运行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713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848644.X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储能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支撑模块、升降模块、传送模块和供电模块,其中,支撑模块内部设置有多个通道,每个所述通道用于容置升降模块;支撑模块的顶层和底层均用于放置重物块;传送模块与所述升降模块连接,用于升降所述升降模块;供电模块用于给所述升降模块提供电力。本系统中的升降通道中的两个子通道共用一套传送模块,减少了辅助设备的数量,降低了投资成本,解决了重物舱在升降过程中空载运行带来的能量浪费问题,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079435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1081220.7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压缩机油箱预警方法及系统,属于设备预警技术领域,能够提前预知压缩机油箱的液位状态,提醒运行人员及时对压缩机油箱进行操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运行提供安全保障;该方法包括:S1、采集压缩机油箱液位历史数据;S2、对历史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异常数据,得到优选历史数据;S3、对优选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预警规则的参数值;预警规则包括超限预警规则、死点预警规则、振荡预警规则和速率预警规则;S4、采集当前时刻以及当前时刻前某一时间段内的油箱液位数据,判断采集的油箱液位数据是否触发预警规则,若触发,则预警,否则继续采集液位数据并判断;采集油箱液位数据的时间段根据预警规则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03016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984034.2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叉式重力储能系统及工作方法,系统设置有多个通道和传送装置,每个通道对应设置一个所述传送装置的传送子装置,每个通道均包括:左侧区域和右侧区域,左侧区域包括储物仓和控制室;右侧区域包括储物仓和调度中心;传送子装置在调度中心的调度下,由控制室控制其将左右侧区域的储物仓中的重物块进行传送运输。本发明通过优化结构,在单通道内设置两片重物升降区,实现了单通道、单电机的平稳发电,在通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系统输出功率翻倍;本发明通过在通道内设置多个区域并全部加以利用,并在通道内设置重力储能系统工作区,提高了通道的利用率,提升了系统结构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359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44187.X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F30/17 , G06F119/12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1/0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两相流的压缩机全工况仿真建模方法,包括:基于压缩机中气液两相流的特性确定压缩机全工况仿真模型的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和模型参数;根据气液两相间的动量、能量和质量交换,通过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和模型参数构建基于两相流的压缩机全工况仿真模型;利用基于两相流的压缩机全工况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试验,根据仿真结果优化模型参数的取值,得到最优的基于两相流的压缩机全工况仿真模型。本发明建立了基于两相流的压缩机全工况仿真模型,能够描述压缩机两相流的各种复杂工况,合理反映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内在机理。
-
公开(公告)号:CN119062531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051609.1
申请日:2024-08-01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力储能升降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上游存放装置、下游存放装置、输送装置、重物块、升降装置、驱动装置和电力装置,其中,上游存放装置和下游存放装置用于存放所述重物块;输送装置设置在升降装置上,用于在所述上游存放装置和下游存放装置之间传送所述重物块;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输送装置在所述升降装置上运动;电力装置用于提供电力供应。本发明提供了两个上游存放装置和两个下游存放装置,一侧释能的同时,带动另一侧重物块上升,解决了重物块空载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7943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81220.7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压缩机油箱预警方法及系统,属于设备预警技术领域,能够提前预知压缩机油箱的液位状态,提醒运行人员及时对压缩机油箱进行操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运行提供安全保障;该方法包括:S1、采集压缩机油箱液位历史数据;S2、对历史数据进行预处理,剔除异常数据,得到优选历史数据;S3、对优选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确定预警规则的参数值;预警规则包括超限预警规则、死点预警规则、振荡预警规则和速率预警规则;S4、采集当前时刻以及当前时刻前某一时间段内的油箱液位数据,判断采集的油箱液位数据是否触发预警规则,若触发,则预警,否则继续采集液位数据并判断;采集油箱液位数据的时间段根据预警规则确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754874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95766.6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透平膨胀机输出功率调节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S1主PID控制器控制透平膨胀机输出功率:输入为透平膨胀机实际输出功率与电网侧需求功率的偏差,输出为空气流量计算值;S2副PID控制器通过调节阀控制进入透平膨胀机的空气流量:输入为步空气流量计算值与空气流量实际值的偏差与空气流量理论值之和,输出为储气库出口空气调节阀开度。所述系统包括系统,包括储气库、储气库出口空气调节阀、换热器、透平膨胀机、发电机、空气流量计和控制系统。本发明采用串级PID控制方法,快速响应功率需求变化,能够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确保输出功率稳定性,提高电力系统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6877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56344.8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能建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温热水储热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属于储能技术领域,所述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压缩机子系统、膨胀机子系统、储热子系统、换热子系统、储气库子系统和辅机子系统;所述辅机子系统通过热水温度控制模型控制热水储罐中热水温度,并通过压力控制模型控制热水储罐和冷水储罐的压力,所述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热水储罐中的储热介质为中温带压热水,控制热水储罐中温热水温度为170‑185℃,所述中温热水压力为1.5‑1.6MPa,通过对热水储罐的温度和压力进行精确控制,在提高电站效率的同时也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也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风险,本发明同时将末端冷却器与预热、用户供热和低温发电方式的协同降温联系起来,有效地利用了热能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