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建筑模块柱间的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217580567U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21721165.4

    申请日:2022-07-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块化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模块柱间的连接节点,包括有第一模块柱、第二模块柱、第三模块柱、第四模块柱、翼缘连接组件和腹板连接组件;第一模块柱为H型钢柱,第二模块柱为H型钢柱,第二模块柱设置在第一模块柱的右方,第三模块柱为H型钢柱,第三模块柱设置在第一模块柱的前方,第四模块柱为H型钢柱,第四模块柱设置在第三模块柱的右方翼缘连接组件设设置在第一模块柱和第三模块柱、第二模块柱和第四模块柱之间;腹板连接组件设设置在第一模块柱和第二模块柱、三模块柱和第四模块柱之间,本实用新型模块间连接可靠、安装非常方便,能够实现快速安装的钢结构模块化建筑模块柱间的连接节点。

    一种适用于220kV变电站的复合吸声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6195617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485437.7

    申请日:2021-10-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220kV变电站的复合吸声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吸声面板一、吸声面板二和吸音层。所述吸声面板一上开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穿孔一和若干等距分布的穿孔二,且若干穿孔一与若干穿孔二交错分布。所述吸声面板二上开设有若干等距分布的穿孔三。所述穿孔一的直径取值范围为0.40~0.80mm,穿孔二的直径取值范围为1.5~2.5mm。所述穿孔三的直径取值范围为9.5~14.5mm。该复合吸声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有效提高墙体在250Hz及500Hz的吸声系数,达到被动降噪的目的,具有结构厚度小、施工方便等特点。

    一种应用于宽输出电压CLLC变换器的混合调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08140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73417.6

    申请日:2023-08-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宽输出电压CLLC变换器的混合调制方法,包括CLLC变换器在空载状态下采用移相调制;在非空载状态下采用变频和移相的混合调制,其中,CLLC变换器在空载状态下选择并固定开关频率于欠谐振状态,采用移相调制以达到全电压范围的输出要求;在非空载状态首先采用变频调制,当降压要求不能满足时引入移相调制,从而扩展输出电压范围。本发明针对宽输出电压场合,考虑空载状态,通过变频调制和移相调制的混合控制,减小空载输出电压纹波,拓宽输出电压范围,从而能实现变换器在空载和非空载状态的宽输出电压。

    一种应用于数控内齿珩轮强力珩齿的珩轮修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23509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810528595.6

    申请日:2018-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数控内齿珩轮强力珩齿的珩轮修磨方法,应用对象为内齿珩磨轮,应用机床为数控内齿珩轮强力珩齿机。修磨的操作步骤如下:1.由被加工齿轮和内齿珩轮的基本参数计算其他参数,根据共轭齿面啮合原理,推导出被加工齿轮与内齿珩轮的共轭啮合方程;2.确定被加工齿轮齿面上一点P,以P点位置参数将原共轭啮合方程修改为以修磨量和轴交角为变量的方程;3.计算内齿珩轮修磨对应的累积修磨量Δa,将其带入修改后的啮合方程求得轴交角修正值Σ′并应用于珩轮修磨中。本发明通过引入轴交角修正值保证了修磨前后被加工齿轮与内齿珩轮的接触稳定,最终使得珩轮修磨裕量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并且修磨后的工件加工质量得以稳定。

    一种多模式系统的特征降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96640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0396999.5

    申请日:2016-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式系统的特征降维方法,包括:采集多模式系统不同工作模式Fn下的M组样本特征向量依次对样本特征向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标准化样本特征向量构建多模式样本的标准化特征矩阵利用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对标准化特征矩阵进行非线性降维,选出同类模式中最相似的N‑1维特征;利用多维尺度变换算法对步骤(4)中的矩阵进行线性降维,选出不同类模式中差别最大的二维特征矩阵。本发明融合了非线性和线性流形学习算法的特征提取技术,通过对高维数据有效的特征降维,降低多模式系统模式识别的难度;能最大限度的保留高维数据的线性和非线性结构,保持高维数据的领域特性和距离相似性。

    一种基于RFID的标签防碰撞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78425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710016035.8

    申请日:2017-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标签防碰撞算法,包括:(1)确定帧长度L;(2)确定空闲时隙的位置:阅读器向可识别范围内的标签群发送包含帧长度L信息的扫描命令Scan,开启时隙预览盘存,根据标签向阅读器反馈的1比特信息确定空闲时隙的位置;(3)阅读器初始化清零;(4)阅读器开启盘存周期;(5)阅读器识别标签反馈的信息;(6)比较当前阅读器时隙计数器的值SCR与帧长度L的大小完成标签识别:若SCR≤L,则返回步骤(5);若SCR>L,说明所有标签识别完成,阅读器将发送结束命令END,结束阅读过程。本发明通过预处理避开了ALOHA算法中出现的大量的空闲时隙,降低了算法的运行时间;在一个时隙中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的ID信息,从而算法的效率得到提高。

    一种模拟电路健康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99883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610044805.5

    申请日:2016-01-22

    Abstract: 一种模拟电路健康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采集电路容差、无故障模式下的测试样本集;计算电路容差、无故障模式下样本向量的统计平均值;计算电路容差、无故障模式下容差电压增量信号集;计算电路容差、无故障模式下的容差电压增量信号的基频能量熵;计算无故障容差电压增量信号的最大能量熵;采集电路待测时刻电压信号;计算电路待测时刻电压增量信号;计算电路待测时刻电压增量信号的基频能量熵;计算待测电路健康指数;以电路健康指数为依据,判断电路健康情况。本发明能在不丢失原始测量信息的前提下,利用EWT分解出测试信号基频信号,通过分别计算基频信号的能量熵与电路健康参数,完成对电路健康状况的判断。

    一种斜拉索双向减振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4919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55826.8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斜拉索双向减振装置,包括抱箍;抱箍安装在斜拉索上,通过锁紧件固定;锁紧件上安装连接件,连接件上铰接有主杆、斜杆;主杆连接有碟簧粘滞阻尼器,碟簧粘滞阻尼器用于配合主杆,实现斜拉索面内振动时的减振;斜杆末端设置弧形齿条,弧形齿条伸入至电涡流阻尼器,电涡流阻尼器用于配合弧形齿条,实现斜拉索面外振动时的减振;碟簧粘滞阻尼器以及电涡流阻尼器的底部还分别连接同一底座板;底座板与桥面相固接。本发明将面内、面外阻尼器进行结合,成为一个可同时满足斜拉索面内、面外减振需求的整体装置,在现场安装时不需要多加装阻尼器支座,可以避免不同斜拉索间阻尼器位置的冲突以及因额外加装产生的各种成本。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6994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43181.0

    申请日:2019-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能量密度的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能源储存技术领域,该发明首先以柔性长条状电极及电解质膜来制备薄膜型全固态超级电容器,再通过“费马螺线”式加捻将其制成纤维状超级电容器。与现有的纤维状超级电容器相比,该电容器的突出特点是有且只有一层薄膜型固态电解质(同时充当隔膜),而不嵌入其他任何辅助成纤组分,减小了纤维状超级电容器的质量和体积;并且两个电极都是以薄膜状与电解质紧密接触,充分利用了电极活性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使用率,可显著提高纤维状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