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8559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49788.9
申请日:2023-03-15
申请人: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9D163/02 , C09D5/08 , C09D7/8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石墨烯环氧云铁中间漆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它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环氧树脂10‑20份;石墨烯0.1‑0.5份;分散剂0.1‑1份;云母氧化铁10‑40份;钛白粉5‑10份;长石粉20‑50份;溶剂5‑15份;消泡剂0.1‑0.3份;防沉剂0.5‑3份;固化剂2‑8份;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石墨烯在与涂料树脂、颜填料、助剂等搅拌混合过程中难以均匀分散的技术问题,提升环氧云铁中间漆的力学、耐水和防腐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05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12825.4
申请日:2023-01-05
申请人: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9D163/00 , C09D5/08 , C09D7/65 , C09D7/61 , C08B37/0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水工金属构件的二维阻隔防护涂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它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环氧树脂分散体65‑67份;固化剂31‑35份;新型助剂0.2‑0.45份;石墨烯基填料0.03‑0.05份;无机氧化物纳米填料0.4‑0.5份;溶剂8‑12份;本发明能够应用在水工环境下的金属防护,解决了防护涂料在水工金属构件的应用中存在广泛的涂层鼓泡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621832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307357.3
申请日:2023-03-27
申请人: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9D163/00 , C09D183/16 , C09D5/08 , C09D7/61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工环境下耐磨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涂料包含按重量份计的以下原料:玻璃鳞片10‑30份,石墨烯1‑10份,环氧树脂5‑30份,聚硅氮烷1‑5份,研磨剂0.1‑1份,溶剂30‑40份,固化剂5‑25份,助剂2‑5份。本发明通过将玻璃鳞片和石墨烯进行混合,以及添加聚硅氮烷能够提高涂料的耐磨、耐冲刷性能,在各种水工金属结构、海洋工程设备、海上石油采集设备、港湾码头及船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05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12374.4
申请日:2023-01-05
申请人: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9D163/02 , C09D5/10 , C08G81/02 , C08G81/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石墨烯含锌防腐涂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它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经界面改性的石墨烯/锌粉混合物15‑50份;环氧树脂15‑40份;固化剂7‑15份;混合溶剂10‑30份;助剂10‑25份;本发明中的导电超分子材料粉末由于分子间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的贡献,该材料具有优异的粘结能力,让石墨烯和锌粉和石墨烯坚固粘结,接触点无法形成绝缘性物质,另外碱性导电分子的组分提高了导电性,这对阴极防护作用的提高十分有利,有效解决了目前石墨烯含锌防腐涂料中石墨烯和锌粉界面结合强度低而导致的阴极防护作用弱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042058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12375.9
申请日:2023-01-05
申请人: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IPC分类号: C09D163/02 , C09D7/61 , C09D7/65 , C09D7/80 , C09D5/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环氧石墨烯封闭涂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环氧树脂10‑30份;石墨烯浆料0.1‑5份;长链柔性树脂3‑15份;钛白粉10‑20份;滑石粉30‑50份;溶剂5‑15份;助剂0.3‑3份;所述B组分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固化剂85‑99.5份;溶剂0.5‑15份;本发明预先将石墨烯粉体制备成浆料后,可以直接在环氧树脂中加入石墨烯浆料,很好地解决了直接将石墨烯粉体加入环氧树脂中易团聚难分散的缺点,通过搅拌可使石墨烯微片与环氧树脂充分混合,在分散剂的作用下,环氧树脂的环氧基团部分打开,与石墨烯微片表面的少量基团形成稳定的连接后,最终形成石墨烯微片与环氧树脂均匀分散的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70545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59613.X
申请日:2023-07-13
申请人: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用于SF6分解产物检测的移动式检测设备及方法,包括预处理单元、富集单元、色谱单元、载气单元,样品接口与预处理单元连通用于控制样品气的进入,标气接口与预处理单元控制标准气的进入,载气接口与色谱单元连通,用于推动样品气在色谱单元内流动,驱动气接口与色谱单元连通用于驱动色谱单元内的切换阀换向。解决了现有SF6分解产物检测设备使用环境受限且灵敏度差的问题,集成了气源、样品前处理、样品组分富集、色谱分析仪器及尾气吸收于一体,同时采用了低温吸附‑等离子检测器,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可在线实时监测高压电气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不同生产现场指导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17231407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0988469.X
申请日:2023-08-07
申请人: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F03B11/00 , G08C17/02 , H04W4/38 , H04W84/18 , G01D21/02 , G06F18/10 , G06F18/2433 , G16Y10/35 , G16Y20/20 , G16Y40/10 , G16Y40/2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精度的水轮发电机组在线采集监测系统及方法,通过传感器模块对水轮发电机组的状态参数进行在线采集,实现对水轮发电机组的全维度状态监测,为下一步的故障诊断与预警提供了优质的数据支撑;通信模块采用以太网传输和ZigBee无线通讯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ZigBee无线通讯技术,实现了实时远程控制水轮发电机组的要求;采用的小波阈值法对水轮发电机组的状态数据采用相应的小波基函数、阈值函数以及分解层数,并通过平滑度、均方根误差以及信噪比这三个指标进行衡量,选出最优的去噪组合方式,具有可以完全抑制噪声,而且可以较好的保留原始信号的特征尖峰点,计算速度快、适应性广,去噪效果优异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61952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10105881.3
申请日:2021-01-26
申请人: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变压器标准油配制装置及方法,它包括储油装置、储气装置、配油装置和鼓吹装置,通过储油装置的进油管和配油管分别与配油装置的配油缸和纯净箱连接、支管与配油管连接形成回路,鼓吹装置的排气管和进气管分别与进油管和支管连通形成回路,储气装置与进油管联通,通过支管和输气管向配油缸输油和输气,通过鼓吹装置反复对恒温配油缸内的油气进行鼓吹混合形成高浓度标准油,高浓度标准油和纯净油在外置油箱内配制稀释。本发明克服了原变压器油配置流程繁琐,耗时长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配制后在回路上进行清洗,流程简洁,配制过程耗时短,配制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911642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1171713.X
申请日:2023-09-12
申请人: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IPC分类号: G06Q10/0637 , G06Q50/06
摘要: 本发明涉及面向多维多态的水电机组设备指标计算系统,包括设备对象构建模块和指标工具模块。其中设备对象构建模块用于层次性逻辑设备、层次性物理设备和逻辑测点、物理测点的管理,以及设备与测点关联关系的管理;指标工具模块用于函数、公式模板、专业模板和指标的管理。本发明还公开了水电机组设备指标计算系统的专业模板的创建方法。本发明对水电机组设备层次模型、设备指标计算涉及的函数和模板进行统一、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实现了针对不同周期多层次的设备指标的快速高效统计、汇总计算,其中指标计算函数和模板一次开发后即可重复使用,提高了指标计算函数和模板的重用性,使指标统计人员脱离于指标计算逻辑的实现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8419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700079.2
申请日:2024-05-31
申请人: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一种多旋翼飞行器,包括机身、起落架、支撑架、旋翼和发动机,支撑架与机身之间通过轴及轴承实现转动连接,发动机及旋翼的轴线与垂直方向呈一角度θ安装,从而产生水平方向的拉力分量,各发动机及旋翼的水平方向的拉力分量用于推动支撑架旋转;本发明通过发动机及旋翼的特殊安装角度,产生水平方向的拉力分量推动支撑架旋转,从而利用陀螺效应保持姿态稳定;飞控系统根据支撑架与机身间的相对角度信号,调整发动机升力大小实现姿态控制;本发明创新的机械结构设计,实现了多旋翼飞行器的陀螺效应,保持姿态自稳,提高了飞行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并降低了对飞控系统的依赖;同时通过灵活的姿态控制方法,增强了飞行器的操控性和容错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