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982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723461.5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中建六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中建丝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 E01D19/00 , E01D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现浇箱梁内预应力张拉设备的辅助装置,本发明涉及桥梁技术领域,现浇箱梁内预应力张拉设备的辅助装置,包括:活动式支架,活动式支架内具有容纳千斤顶的容纳腔,且活动式支架放置于现浇箱梁内;底托,底托设有若干且均可拆卸连接于活动式支架顶部,用于活动式支架限位于现浇箱梁内;提升调节组件,提升调节组件至少设有两个且均可拆卸连接于活动式支架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在狭小箱室内搬运预应力设备的难题;可使得使得千斤顶、钢绞线以及齿块三者始终中线合一,大大提高了钢绞线预应力在张拉过程中的精度及标准;便于千斤顶对不同位置的钢绞线进行预应力张拉,可大大提高工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7312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43436.4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建六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丝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空间综合利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设计阶段;2)支护工程施工阶段;支护桩位置与后期市政顶管通道位置重合处使用玻璃纤维筋支护桩施工;3)环路主体施工阶段;在环路主体结构内预留结构空腔以便市政顶管后期穿越;4)市政顶管施工阶段,顶管施工至支护桩位置时破除玻璃纤维筋支护桩后继续施工。本发明通过合理规划市政管线与城市地下空间环路位置,通过减小基坑开挖深度降低全过程施工安全风险;同时也减小了土方开挖、外运、回填的工程量,同步降低工程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8461625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30120.3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中建六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中建丝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Inventor: 贾建伟 , 崔术宁 , 蔡伟 , 任力 , 邵武涛 , 张存庆 , 张彦栋 , 陈哲 , 令狐延 , 王鹏 , 李晨博 , 刘永红 , 陈珂强 , 费舟洋 , 白建超 , 李志宏 , 陈莎艳 , 郑久硕 , 刘颖 , 党生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杂填土基坑倒挂井壁逆作法开挖施工工法,包括在地面开挖多个基坑,并在每一基坑上施作锁口圈梁,待锁口圈梁达到设计强度75%后,向下开挖形成竖井,对基坑开挖时,基坑间隔开挖,边挖边架设支护结构,对开挖面喷射混凝土,基坑开挖至竖井的井底后对井底封底,并施作底板防水,对超挖区域回填,安装模板然后浇筑二衬结构,各竖井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并施作顶板防水层,回填土层,拆除锁口圈梁,对竖井施工完毕且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顶板覆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对回填土进行地下施工时,暗挖隧道施工工期缓慢、施工效率低,而明挖法不具备围护桩施工空间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54900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296408.8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中建六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感知隔离桩及其扰动智能监测方法,自感知隔离桩包括钢筋笼、FRP筋单元、传感器阵列单元以及导管;所述传感器阵列单元包括设置在纵向FRP筋内的多个纵向预应力传感器以及设置在环形FRP筋内的多个横向预应力传感器,本发明通过将传感器阵列单元设置在进单元内,感知隔离桩所受盾构施工引起的侧向以及正向压力等扰动,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或光信号进行传输和分析,在监测到的数据阈值超过设定预警阈值内时,发出警示的同时可便于及时调整盾构参数,避免工程事故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8730044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80422.1
申请日:2024-08-2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六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全断面动态诊断检测装置及其方法,检测装置包括车载机构、断面检测单元、控制单元、孔洞识别机构、第一存储模块以及第二存储模块,车载机构提供第一速度和第二速度,并沿隧道内部进行行驶,断面检测单元设于车载机构上,并跟随车载机构的同步移动对隧道进行全断面检测,当车载机构通过第一速度行驶时,断面检测单元进行普通检测,当车载机构通过第二速度行驶时,断面检测单元进行重点检测,本发明可在进过孔洞处时停止断面检测,防止错误数据对整体检测结果的误导和混淆,提高检测精度,并且可对通过针对性地对孔洞两侧进行重点检测,更有效地发现孔洞周围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6222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917294.8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六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盾构管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具有自感知性能的隧道盾构管片及其渗水智能预警方法。隧道盾构管片包括管片本体;若干疏水自感知FRP筋;若干环向预应力FRP筋和纵向预应力FRP筋;若干遇水膨胀FRP筋;光纤传感器阵列;MEMS应变传感器;无线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与疏水自感知FRP筋、光纤传感器阵列和MEMS应变传感器连接,用于传输监测数据;高分子防水涂层。本发明的智能管片及配套方法技术路线清晰、创新点突出,攻克了现有隧道渗水监测预警的多个技术难题,在传感感知、数据分析、溯源诊断等环节实现了系统性创新突破。
-
公开(公告)号:CN114434612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111654598.2
申请日:2021-12-30
Applicant: 中建六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参数预制T梁模板组件,行车道板底模与腹板侧模模板背肋断开、面板连续,并在横隔板处构成横隔板侧模;在行车道板底模的底部设置升降调节丝杆;端模设有互相独立的行车道板端模和腹板端模,行车道板端模安装角度与设计梁端偏角相同,腹板端模配备有多种,各自对应其拟合设计梁端偏角范围;位于T梁跨中等横截面段的腹板侧模设置有模板调节块,在腹板端模的四角和腹板侧模端部之间设置对拉螺杆,预制台座为混凝土台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台座,另一部分是加长台座,在梁靴底模和活动台面或固定台面之间设有现场调节段。采用本发明可以生产多种预制梁,能够有效提升模板及台座的利用率,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资源投入。
-
公开(公告)号:CN12000940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473218.7
申请日:2025-04-16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六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1N29/04 , G01N29/265 , G01N29/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检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建筑健康无损检测装置及方法,包括无损检测机构、固定机构和移动机构;所述无损检测机构包括握持板,所述握持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活动设置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顶部的传动绳上固定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前端设置有超声波探头,所述传动轮的输入端设置有马达一;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夹持块前端的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上设置有马达二,所述马达二的输出端设置有滚轮一;本发明通过丝杆夹持定位加双滚轮垂直移动结构,实现装置在钢柱上的快速固定与自动升降;通过压力检测板实时反馈加电动推杆姿态矫正,确保超声波探头始终垂直对准焊缝。
-
公开(公告)号:CN11972248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70558.5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六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物数据采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微镜下矿物图像的采集和标注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数据采集,使用正交偏光镜以及单偏光镜采集岩石薄片的图像;2)数据处理,将标注后的正交偏光镜以及单偏光镜采集图进行融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将原有同一视域同一角度下单偏光图像的标注信息与正交偏光图像标注信息进行叠加,生成一组新的标注信息,将这组标注信息应用于融合图像,则完成了对融合图像的所有标注。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78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495871.5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中建六局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围岩隧道支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软弱围岩隧道的支护结构及使用方法,包括下支护板和上支护板,还包括有:多组转动打孔机构和安装板,用于对隧道内壁进行打孔安装支护,所述转动打孔机构位于安装板上;支护抑尘机构,用于对下支护板和上支护板进行固定安装,并对打孔时产生的扬尘进行抑制,所述支护抑尘机构位于转动打孔机构上;本发明通过转动打孔机构的作用,依据锚杆与锥形杆的转动作用,就不需工作人员对隧道内壁打孔完成后,将锚杆安装在隧道内壁,对其内壁进行支撑防护,使得打孔与安装操作同时进行,相应地减少了工作人员对隧道内壁进行支护的操作步骤,从而提升了工作人员对隧道进行支护的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