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预埋螺母包块牢固性的铺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9661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54797.5

    申请日:2024-06-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预埋螺母包块牢固性的铺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每层大面上均设置有用于预埋螺母的预留孔洞,并将多层大面以预留孔洞为中心对焦顺次叠放,在顺次叠放后每层大面之间均设置有层间隙;将预浸料卷放置在预留孔洞底部,预埋螺母通过定位销固定设置在预浸料卷中心;将补片进行转折形成弯折状,将补片的一端穿过预留孔洞并延伸至相邻大面之间的层间隙内以完成立体穿插,且补片的另一端与预浸料卷穿插粘结固定以对预浸料卷进行局部增强补卷。发明实现预浸料与铺层之间、凸包与铺层之间连接效果的提高,不仅能够在铺层过程中提高具有更好地定位方式,提高定位效果,防止铺层结构在产品转运过程中偏移,同时提高成品的牢固程度。

    电池托盘底板局部打磨装置及电池托盘底板多点打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559582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71982.0

    申请日:2024-0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托盘底板局部打磨装置,通过伸缩执行部件驱动打磨执行部件下压对电池托盘的底板进行打磨,伸缩执行部件上设置限位执行部件,以限制打磨执行部件的下降高度,确保将铝片表层聚氨酯和电泳层打磨掉的同时,避免对铝片本体过度打磨,提升打磨精度;通过吸尘装置吸附打磨产生的粉尘,提高工作环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托盘底板多点打磨系统,同时设有夹紧执行部件和对打磨执行部件进行移动的驱动装置,夹紧执行部件可以将不同规格的电池托盘固定在同一个中心点位置,驱动装置驱动打磨执行部件进行移动,使其移动至对应绝缘监测点的正上方,两者配合,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电池托盘底板的绝缘监测点处进行打磨。

    一种复合材料式电动夹爪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52830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843721.2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式电动夹爪,包括两个夹爪,在夹爪固定座上设置有传动推杆,传动推杆上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两侧均连接有传动臂,滑动块两侧的传动臂分别连接两个夹爪;传动推杆驱动滑动块沿传动推杆的轴向位移,使两个传动臂作用于夹爪,使两个夹爪的夹持面相互靠近或远离。本发明的夹爪通过连接臂连接夹爪固定座利用传动臂作用在夹爪上,从而使得两个夹爪能够夹持住物体,夹爪通过连接臂实现和夹爪固定座的相对独立,并且通过传动臂的驱动能够避免驱动部的驱动作用力直接传动夹爪,使两个夹爪夹持物品更加柔和,不容易夹持过渡造成物品表面损伤。

    一种汽车电池下托盘的成型工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569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99858.5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下托盘的成型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拉挤梁制备,将树脂基复合材料经拉挤装置拉挤成型,形成空心的拉挤梁;框架安装,裁切上述制备的空心拉挤梁,使之形成多个型材,通过工装把多个型材组合拼接形成框架;包覆铺层,通过树脂基复合材料预浸料片对上述框架包覆铺层。本发明提供的托盘,在结构上通过包覆层为一体成型,省去了焊接步骤,从而避免了因焊接带来的潜在缺陷,实现了无缝一体化结构,显著增强了密封性能,提升了产品的整体品质,同时轻量化程度高,在保持相同体积的前提下,采用中空管梁结构的复合材料,相较于传统的铝制托盘,实现了高达50%的减重效果。

    一种汽车电池包上壳体的气体自排空式气密性检测工装

    公开(公告)号:CN11801026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49094.2

    申请日:2024-0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包上壳体的气体自排空式气密性检测工装,具备承载铝板、仿形工件、定位组合外框、升降驱动结构,仿形工件与待测工件底部空腔之间形成注气腔,仿形工件上开设有通气道,在承载铝板上开设有进气圆孔,进气圆孔内安装有进气钢管,进气钢管外连接有气密性检测仪,进气钢管底部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外设置有第一气阀开关,在待测工件下压时通过掰动第一气阀开关控制进气钢管从进气圆孔内部抽离,以使待测工件和仿形工件之间的气体依次从通气道、进气圆孔排出。本发明中,在气密性检测之前将待测工件和仿形工件之间的多余气体排出,避免对气密性检测过程造成影响,提高了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