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78720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218384.2
申请日:2025-02-26
Applicant: 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温氧化多巴胺改性纤维树脂复合材料,包括若干层多巴胺改性纤维布,相邻层的所述多巴胺改性纤维布之间复合设置有混合浆料;所述混合浆料由增强相、环氧树脂、固化剂组成;所述多巴胺改性纤维布中至少含有碳纤维以及沉积在所述碳纤维上的多巴胺,其中,所述碳纤维上的多巴胺涂层用于增加所述碳纤维的表面粗糙度、亲水性和活性官能团数量;以及高温氧化多巴胺改性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发明实现了碳纤维改性时间的缩短,且操作方法简单,有效提高碳纤维与多巴胺的结合效果,提高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980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215066.0
申请日:2025-02-26
Applicant: 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模具的电容式模流传感器系统及实现方法,包括嵌设在上模具和下模具内的金属极板,形成与金属极板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的平行板电容器;通电电路用于向金属极板导电;电容信息转换器与金属极板连接,电容信息转换器用于测量被通电后的金属极板形成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值;信息处理模块与电容信息转换器连接;电容信息转换器用于测量每个平行板电容器形成的电容值,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在向模具模腔内倒入材料介质后,生成所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值变化曲线;本发明构建测量模腔内材料介质流动方向的模流传感器系统,通过不同位置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值变化先后顺序,确定材料介质流经方向和位置,具有检测精度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34819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653734.X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组份HP‑RTM设备及搭建方法,包括设备安装框架,在设备框架上的三个装配孔分别安装清洗剂罐体、A组分搅拌罐体和B组分搅拌罐体;横板,在横板上设置有两个计量泵送组件和两个真空泵,两个真空泵通过管道分别连接A组分搅拌罐体和B组分搅拌罐体的顶部进口端,两个计量泵送组件分别通过管道连接A组分搅拌罐体和B组分搅拌罐体的底部出口端;升降组件,设置在设备安装框架的一侧,升降组件的动作端连接有混合注胶头;混合注胶头具有两个进料口、两个回料口以及一个出料口,两个进料口通过管道分别连接两个计量泵送组件;两个回料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A组分搅拌罐体和B组分搅拌罐体;混合注胶头内设置有控制阀,进而完成设备搭建。
-
公开(公告)号:CN1196233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53138.1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P‑RTM工艺树脂搅拌时间预测仿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树脂搅拌罐的物理模型,并根据搅拌罐内设置的搅拌器结构和尺寸参数对物理模型中的流体域进行旋转域和静止域的划分;利用VOF模型对物理模型中的树脂搅拌过程进行稳态模拟,并确定树脂搅拌的流场达到稳定;通过单元区域标记的方式向树脂搅拌的稳定流场底部加入示踪剂代替树脂沉淀,并设定其初始位置和浓度,然后利用SIMPLE算法进行瞬态模拟;在瞬态模拟的流场中设置多个监测点,待多个监测点显示的示踪剂代替的树脂沉淀浓度符合95%混合原则时,获得树脂沉淀混合均匀的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34819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654284.6
申请日:2024-11-19
Applicant: 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机械总院集团北京机电研究所有限公司 ,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HP‑RTM双组份注胶设备的自清洁注胶头,包括注胶头主体,注胶头主体底部设置有注料头,注胶头主体的内设置两个料腔,两个料腔均连接注料头;注胶头主体内壁中设置连通料腔的料体注入通道、清洗剂注入通道以及压缩空气注入通道;在料体注入通道对应的注胶头主体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在清洗剂注入通道对应的头注胶主体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在压缩空气注入通道对应的头注胶主体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其中,通过关闭第一控制阀,依次打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使得清洗剂注入通道内的清洗液、压缩空气注入通道内的压缩空气进入料腔,并通过出料口排出,进而能够实现注胶头的自清洁。
-
公开(公告)号:CN11859661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54797.5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9C7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预埋螺母包块牢固性的铺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每层大面上均设置有用于预埋螺母的预留孔洞,并将多层大面以预留孔洞为中心对焦顺次叠放,在顺次叠放后每层大面之间均设置有层间隙;将预浸料卷放置在预留孔洞底部,预埋螺母通过定位销固定设置在预浸料卷中心;将补片进行转折形成弯折状,将补片的一端穿过预留孔洞并延伸至相邻大面之间的层间隙内以完成立体穿插,且补片的另一端与预浸料卷穿插粘结固定以对预浸料卷进行局部增强补卷。发明实现预浸料与铺层之间、凸包与铺层之间连接效果的提高,不仅能够在铺层过程中提高具有更好地定位方式,提高定位效果,防止铺层结构在产品转运过程中偏移,同时提高成品的牢固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59582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71982.0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托盘底板局部打磨装置,通过伸缩执行部件驱动打磨执行部件下压对电池托盘的底板进行打磨,伸缩执行部件上设置限位执行部件,以限制打磨执行部件的下降高度,确保将铝片表层聚氨酯和电泳层打磨掉的同时,避免对铝片本体过度打磨,提升打磨精度;通过吸尘装置吸附打磨产生的粉尘,提高工作环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托盘底板多点打磨系统,同时设有夹紧执行部件和对打磨执行部件进行移动的驱动装置,夹紧执行部件可以将不同规格的电池托盘固定在同一个中心点位置,驱动装置驱动打磨执行部件进行移动,使其移动至对应绝缘监测点的正上方,两者配合,能够对不同规格的电池托盘底板的绝缘监测点处进行打磨。
-
公开(公告)号:CN11852830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843721.2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5J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式电动夹爪,包括两个夹爪,在夹爪固定座上设置有传动推杆,传动推杆上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的两侧均连接有传动臂,滑动块两侧的传动臂分别连接两个夹爪;传动推杆驱动滑动块沿传动推杆的轴向位移,使两个传动臂作用于夹爪,使两个夹爪的夹持面相互靠近或远离。本发明的夹爪通过连接臂连接夹爪固定座利用传动臂作用在夹爪上,从而使得两个夹爪能够夹持住物体,夹爪通过连接臂实现和夹爪固定座的相对独立,并且通过传动臂的驱动能够避免驱动部的驱动作用力直接传动夹爪,使两个夹爪夹持物品更加柔和,不容易夹持过渡造成物品表面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11845692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699858.5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下托盘的成型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拉挤梁制备,将树脂基复合材料经拉挤装置拉挤成型,形成空心的拉挤梁;框架安装,裁切上述制备的空心拉挤梁,使之形成多个型材,通过工装把多个型材组合拼接形成框架;包覆铺层,通过树脂基复合材料预浸料片对上述框架包覆铺层。本发明提供的托盘,在结构上通过包覆层为一体成型,省去了焊接步骤,从而避免了因焊接带来的潜在缺陷,实现了无缝一体化结构,显著增强了密封性能,提升了产品的整体品质,同时轻量化程度高,在保持相同体积的前提下,采用中空管梁结构的复合材料,相较于传统的铝制托盘,实现了高达50%的减重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01026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49094.2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中机精密成形产业技术研究院(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池包上壳体的气体自排空式气密性检测工装,具备承载铝板、仿形工件、定位组合外框、升降驱动结构,仿形工件与待测工件底部空腔之间形成注气腔,仿形工件上开设有通气道,在承载铝板上开设有进气圆孔,进气圆孔内安装有进气钢管,进气钢管外连接有气密性检测仪,进气钢管底部连接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外设置有第一气阀开关,在待测工件下压时通过掰动第一气阀开关控制进气钢管从进气圆孔内部抽离,以使待测工件和仿形工件之间的气体依次从通气道、进气圆孔排出。本发明中,在气密性检测之前将待测工件和仿形工件之间的多余气体排出,避免对气密性检测过程造成影响,提高了气密性检测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