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5793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22847.1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提出一种孔洞充填煤样损伤及修复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初始煤样和待处理煤样,其中,每个初始煤样具有第一钻孔,多个第一钻孔的尺寸相同,待处理煤样具有第二钻孔,每个第一钻孔中分别充填有不同材料类型的填充物,再分别对每个初始煤样进行单轴压缩处理,并采集每个第一钻孔的不同位置对应的不同应力类型的初始应力,再确定每种材料类型的填充物的弹性属性信息,再根据每个第一钻孔的不同位置对应的不同应力类型的初始应力和弹性属性信息,确定填充有每种材料类型的填充物的初始煤样对应的每组应力变化模型,再根据与每种材料类型填充物的初始煤样对应的每组应力变化模型,确定用于填充第二钻孔的填充物的目标材料类型。
-
公开(公告)号:CN11730719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598095.7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0 , E21D11/05 , E21D11/10 , E21D11/18 , E21D11/22 , E21D11/28 , E21D20/02 , E21F17/18 , C04B28/00 , C04B3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冲击地压巷道锚‑架‑充耦合支护系统、方法及监测系统。该冲击地压巷道锚‑架‑充耦合支护系统包括锚注支护组件、至少两个O型钢棚、吸能缓冲层和防冲击结构层;锚注支护组件设置于巷道外的围岩破碎带内;O型钢棚沿着巷道的轴向间隔设置于巷道内,且与围岩间隔设置以形成预留空间;吸能缓冲层设置于预留空间,铺设于O型钢棚朝向围岩的一侧面;防冲击结构层填充于吸能缓冲层与围岩之间,防冲击结构层的材料包括多孔高韧性混凝土;防冲击结构层的顶部、两侧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补注钻孔,补注钻孔用于向防冲击结构层补注水泥浆液或化学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护结构对巷道冲击地压防控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11835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072877.5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冲击地压巷道围岩控制领域,提供一种爆破卸压对巷道围岩及支护系统损伤的原位测试方法,其中,爆破卸压对巷道围岩及支护系统损伤的原位测试方法,包括:获取卸压前后卸压孔的围岩完整情况数据,以及获取支护结构的锚固力和工作阻力;调整卸压参数和支护参数。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卸压巷道支护的劣化作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爆破卸压对巷道围岩及支护系统损伤的原位测试方法,通过获取卸压前后的围岩完整情况数据和卸压前后支护结构的锚固力、工作阻力,得到卸压前后的围岩完整情况数据与支护结构的锚固力、工作阻力之间的关系,进而调整卸压参数和支护参数,使得巷道卸压和支护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协同双效。
-
公开(公告)号:CN11710831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36932.7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井下注浆加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后退式连续超前注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后退式连续超前注浆装置包括套管、注水管路及注浆管路;套管的一端设有封堵器,注水管路的输出端伸入套管内并与封堵器内的腔室连通;注浆管路的输出端依次穿过套管和腔室并伸出封堵器外;封堵器在膨胀状态下,封堵器的外壁面与钻孔的内壁面连接,封堵器在收缩状态下,封堵器的外壁面与钻孔的内壁面分离;注水管路可选择性地与注浆管路的输入端连通或阻断,在注水管路与注浆管路的输入端连通的情况下,注浆管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阻断;在注水管路与注浆管路的输入端阻断的情况下,注浆管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连通;本发明保证了钻孔深部的注浆压力以及施工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3599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89557.7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冲击地压巷道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冲击地压巷道卸压‑喷涂‑锚注协同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分别依次对工作面煤层上方地面以及巷道煤层上方区域进行钻孔压裂;对巷道进行分级截割成型;采用高韧性喷涂材料对巷帮及顶板进行喷涂以形成喷涂结构层;采用锚护组件分别对顶板、巷帮及底板进行支护;支护完成后,对巷道两帮进行爆破卸压;采用喷浆材料对顶板、巷帮及底板进行二次喷浆,以形成喷浆结构层;喷浆完成后,对顶板、巷帮及底板进行注浆加固,注浆终止压力为8MPa至15MPa。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纯依靠锚杆和锚索支护无法有效控制冲击地压巷道变形破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934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95404.2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巷道矿压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顶板远场‑近场协同压裂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面包括:基于煤矿巷道,建立所述煤矿巷道的试验模型;根据煤矿巷道的目标岩层,确定试验模型中与目标岩层对应的试验区域,其中,目标岩层包括顶板近场的关键层和/或亚关键层,以及顶板远场的关键层和/或亚关键层;基于试验模型及试验区域,确定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不同压裂方式下的钻孔裂缝发展规律;其中,裂缝发展规律包括裂缝扩展方向变化规律和/或裂缝偏转距变化规律;基于钻孔裂缝发展规律,确定对目标岩层的压裂方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巷道大变形和围岩应力集中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30029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092692.0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巷道卸压‑支护模型抗冲击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实际冲击地压矿井的地质参数和力学参数以及结合预设相似比搭建三维巷道模型;根据实际冲击地压矿井的卸压结构和支护结构以及预设相似比搭建卸压模型和支护模型,形成三维巷道卸压‑支护模型;在三维巷道卸压‑支护模型上设置监测装置;根据实际冲击地压矿井的地应力、冲击能量及预设相似比计算三维巷道卸压‑支护模型的静力载荷和冲击载荷;将三维巷道卸压‑支护模型置于测试装置上,并对三维巷道卸压‑支护模型施加静力载荷和冲击载荷,同时监测装置实时监测三维巷道卸压‑支护模型的力学参数,从而获得三维巷道卸压‑支护模型的卸压与支护的定量化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7108310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036932.7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E21D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井下注浆加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后退式连续超前注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后退式连续超前注浆装置包括套管、注水管路及注浆管路;套管的一端设有封堵器,注水管路的输出端伸入套管内并与封堵器内的腔室连通;注浆管路的输出端依次穿过套管和腔室并伸出封堵器外;封堵器在膨胀状态下,封堵器的外壁面与钻孔的内壁面连接,封堵器在收缩状态下,封堵器的外壁面与钻孔的内壁面分离;注水管路可选择性地与注浆管路的输入端连通或阻断,在注水管路与注浆管路的输入端连通的情况下,注浆管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阻断;在注水管路与注浆管路的输入端阻断的情况下,注浆管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端连通;本发明保证了钻孔深部的注浆压力以及施工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75350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58469.6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津市新天钢中兴盛达有限公司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16 , C22C38/12 , C22C38/08 , C22C38/18 , C22C38/20 , C22C38/24 , C22C38/40 , C22C38/42 , C22C38/46 , C22C33/04 , C21D1/18 , C21D6/00 , C21D8/06 , C23C22/00 , C23C22/78 , E21D21/00 , B21C37/04 , B21B1/16 , B21C1/00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盘条及其制备方法、矿用2400MPa级钢绞线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其中盘条的化学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0.92‑0.97%,Si:1.00‑1.10%,Mn:0.50‑0.60%,P≤0.015%,S≤0.015%,Cu≤0.10%,Ni≤0.015%,Cr≤0.40%,V≤0.1%,余量为Fe。盘条的制备方法包括:设计配料的化学组成;将配料经转炉、LF精炼、RH真空脱气,随后通过两火成材轧制成型,得到盘条本体;对盘条本体进行奥氏体化加热和等温盐浴索氏体化处理。本申请的盘条,具有较高的碳元素和硅元素含量,初始强度在1510MPa以上,可用于矿用2400MPa级钢绞线的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1730719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598095.7
申请日:2023-11-28
Applicant: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D11/00 , E21D11/05 , E21D11/10 , E21D11/18 , E21D11/22 , E21D11/28 , E21D20/02 , E21F17/18 , C04B28/00 , C04B3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冲击地压巷道锚‑架‑充耦合支护系统、方法及监测系统。该冲击地压巷道锚‑架‑充耦合支护系统包括锚注支护组件、至少两个O型钢棚、吸能缓冲层和防冲击结构层;锚注支护组件设置于巷道外的围岩破碎带内;O型钢棚沿着巷道的轴向间隔设置于巷道内,且与围岩间隔设置以形成预留空间;吸能缓冲层设置于预留空间,铺设于O型钢棚朝向围岩的一侧面;防冲击结构层填充于吸能缓冲层与围岩之间,防冲击结构层的材料包括多孔高韧性混凝土;防冲击结构层的顶部、两侧和底部分别开设有补注钻孔,补注钻孔用于向防冲击结构层补注水泥浆液或化学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支护结构对巷道冲击地压防控不足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