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10250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638760.0
申请日:2020-07-06
申请人: 中石油西北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 沈阳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83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剩磁检测试验装置,该装置磁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A/D转换器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A/D转换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口与单片机的检测信号输入端口相连,单片机的P2.5端口与励磁及退磁系统的信号输入口相连,单片机的复位信号输入端口与复位中断控制器的复位信号输出端口相连,单片机的中断信号输入端口与外部复位中断控制器的中断信号输出端口相连,单片机的存储信号输出端口与外接扩展存储器的存储信号输入端口相连,励磁及退磁系统与磁传感器分别安装在推拉车床上部。本发明可利用的系统设置与车床的推拉方向实现励磁与退磁两种功能,并可通过电流调节激励磁场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17835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15340.3
申请日:2020-09-24
申请人: 中石油西北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F16L55/46 , F16L101/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输气管道收发球车,包括相互连接的主收发球车和副收发球车,且主收发球车和副收发球车均设有车轮机构;主收发球车和副收发球车上均设有弧形支架;主收发球车上设有推进油缸,副收发球车上设有挂钩装置,主收发球车和副收发球车上均对称设置垂直支架。通过设置两处相互连接的收发球车,达到了分别承载管道漏磁内检测器的呈球状的检测节和动力节的效果,使得在收发球车在管道内运输的过程中,内检测器能够稳定的实现对管道内壁的检测效果,避免因管道检测不稳定导致的意外损失。通过设置带有逆止器和弹簧的车轮机构,在保证收发球车稳定活动的同时,避免因拖车突然反向活动造成内检测器掉落,从而对其使用安全造成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178358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17644.3
申请日:2020-09-24
申请人: 中石油西北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F16L55/38 , F17D5/00 , G01N27/83 , F16L101/3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超高清管道漏磁内检测器,包括励磁检测机构,所述励磁检测机构与探头检测机构相连接,所述励磁检测机构上设有两个皮碗;所述励磁检测机构上设有支承轮;所述励磁检测机构设有检测单元和励磁单元支承轮,且检测单元和励磁单元支承轮设置在两个皮碗之间;所述励磁检测机构内设有数据处理装置;通过设置能够紧贴待测管道内壁的皮碗结构,使得内检测器能够在油压的推动下活动在非直线管道中,从而实现对于管道的精准检测效果,并通过速度调节机构的配合,调整励磁检测机构左右两侧的压差。这样油液推动皮碗的压力就将发生变化,方便调整装置在管道内的行进速度,以实现瞬态速度控制和平稳运行下的速度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130502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018414.9
申请日:2020-09-24
申请人: 中石油西北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5B19/042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漏磁内检测器三轴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包括调用及处理模块、漏磁信号三轴采集子模块以及自定义误差数值滤波处理子模块;调用及处理模块通过单片机负责对各子模块的调用和数据处理;漏磁信号三轴采集子模块通过三组传感器用于采集检测器三个轴的数据;自定义误差数值滤波处理子模块用于将三个存储区内的检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本发明可以实现管道三轴漏磁信号的同步实时采集,采集信号通过自行设计的“自定义误差数值滤波处理子模块”进行实时滤波,从而获得更多精确的损伤区信息,大大增强管道损伤识别率,提高了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52554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010718037.3
申请日:2020-07-23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石油西北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7/18 , G06F113/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立管道埋藏型缺陷自身高度预测模型的方法,属于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分别对试块中埋藏型缺陷的自身高度进行无损检测和实际精确测量,将所得数据扩容后增加数据样本的数量,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然后建立两种预测模型,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两种预测模型的使用条件。该方法可提高管道环焊缝埋藏型缺陷自身高度的评定精度,减少无损检测方法对管道环焊缝埋藏型缺陷自身高度检测精度的限制,满足管道综合检测、评估及修复的需要,能够避免因环焊缝埋藏型缺陷产生的管道泄漏失效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便于各大管道公司环焊缝隐患排查及质量提升现场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147213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15333.3
申请日:2020-09-24
申请人: 中石油西北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IPC分类号: G01N27/83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种输气管道漏磁内检测器机芯结构,所述机芯结构设有底座,所述底座设有法兰盘,所述底座上设有连接体,所述连接体通过联杆连接缓震支撑装置的一端;所述过联杆上设有处理器和采集卡。本申请根据管道输气漏磁内检测器的整体结构设计,可以控制传感器对管道漏磁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并将采集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后存入处理器进行相应的处理,整体电路实时性好、精确度高。通过在联杆上设置的机芯各种电子部件,使得检测器内的分布更加合理,且对各部件具有保护作用,可以保证各电子部件在高速运行的检测器内部平稳安全运行。通过设置外径略大于检测器内径缓震支撑装置,保证机芯紧紧地撑在检测器内部。
-
公开(公告)号:CN112145869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34632.1
申请日:2020-09-27
申请人: 中石油西北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压、大口径输气管道内检测器速度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发电机组的输出端分别连接自耦变压器系统和速度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自耦变压器系统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速度控制系统分别与刹车电阻和检测运行轮相连。本发明具有平稳的自主行走控制方式,可顺利通过新建管道穿跨越,能顺利实现上坡、下坡,可通过拖挂各种管道内检测器(弱磁检测节、变径检测节)实现对未投产管道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05255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718037.3
申请日:2020-07-23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石油西北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Q10/04 , G06F113/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立管道埋藏型缺陷自身高度预测模型的方法,属于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分别对试块中埋藏型缺陷的自身高度进行无损检测和实际精确测量,将所得数据扩容后增加数据样本的数量,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然后建立两种预测模型,验证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两种预测模型的使用条件。该方法可提高管道环焊缝埋藏型缺陷自身高度的评定精度,减少无损检测方法对管道环焊缝埋藏型缺陷自身高度检测精度的限制,满足管道综合检测、评估及修复的需要,能够避免因环焊缝埋藏型缺陷产生的管道泄漏失效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便于各大管道公司环焊缝隐患排查及质量提升现场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62481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524171.0
申请日:2021-12-14
申请人: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管网集团(新疆)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 沈阳工业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7/83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磁检测技术领域,是一种Φ1219输气管道双向励磁超高清晰漏磁内检测系统,其包括动力皮碗、轴向检测系统、里程轮、计算机节、万向节和三个从左至右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周向检测系统;轴向检测系统左侧设有动力皮碗,轴向检测系统右侧设有里程轮和计算机节,轴向检测系统和位于最左侧位置的周向检测系统通过万向节连接在一起。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周向励磁磁化器和轴向励磁磁化器,对被测管道内进行周向磁化和轴向磁化,周向三轴检测探头和轴向三轴检测探头分别对泄漏磁场进行检测,得到管壁上不同位置的缺陷,并通过里程轮实现缺陷的精确定位,实现了对管道内壁缺陷的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93338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327805.3
申请日:2021-11-10
申请人: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 , 管网集团(新疆)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 沈阳工业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管道应力检测方法技术领域,是一种基于强弱磁检测法的管道应力内检测方法,包括分别对管道进行强磁和弱磁磁化处理,分别采集磁化过程中的强磁信号、弱磁信号,将采集的强磁信号与弱磁信号分别进行滤波处理,将滤波处理后的强磁信号与弱磁信号相除得到比值,通过所述比值判断管道应力损伤程度。本发明通过对采集到的强磁信号和弱磁信号进行比值处理,能够约掉管道裂纹尺寸及探头提离值,从而能够不受裂纹尺寸及提离值变化的影响,准确的判断管道应力损伤程度,进而能够识别应力集中区及尚未形成体积缺陷的疲劳损伤,从而对其进行基准评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