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第三介质作用下车轮磨耗规律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1043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56118.3

    申请日:2021-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三介质作用下车轮磨耗规律试验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试验周期长的问题,具有可缩短试验周期、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度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第三介质作用下车轮磨耗规律试验装置,包括计算终端,设置磨损计算数值模型,轮轨磨耗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设定运行交路下的理论踏面磨耗,第三介质‑车轮磨耗计算模块用于获得设定运行交路下第三介质对车轮磨耗后的第n次第三介质磨耗踏面;踏面磨耗加工单元,根据计算的理论踏面磨耗对实际车轮踏面进行磨耗加工,获得设定运行交路下的磨耗踏面;第三介质,用于研磨车轮踏面,与踏面磨耗加工单元交替研磨车轮踏面,在第三介质研磨后获得第n次第三介质磨耗后的车轮踏面。

    轮轨接触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使用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021273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241771.6

    申请日:2021-10-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轨接触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使用方法及装置,所述构建方法包括:构建初始轮轨仿真模型;接收目标轮对内侧距、目标轨距以及目标横向位移量;将初始轮对内侧距调整为目标轮对内侧距,将初始轨距调整为目标轨距,按照目标平移量对轮对执行平移动作;将轨底坡倾角调整为目标倾角;得到目标轮轨接触仿真模型。本发明提供的轮轨接触仿真模型的构建方法、使用方法及装置,以接收到的目标轮对内侧距、目标轨距、目标横向位移量以及目标倾角为依据,对初始轮轨仿真模型进行调整,得到了目标轮轨接触仿真模型,实现了对轮轨接触仿真模型的自动化按需建立,提高了建模过程的效率和准确率。

    一种第三介质作用下车轮磨耗规律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1043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0156118.3

    申请日:2021-0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第三介质作用下车轮磨耗规律试验装置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试验周期长的问题,具有可缩短试验周期、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度的有益效果,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第三介质作用下车轮磨耗规律试验装置,包括计算终端,设置磨损计算数值模型,轮轨磨耗计算模块用于计算设定运行交路下的理论踏面磨耗,第三介质‑车轮磨耗计算模块用于获得设定运行交路下第三介质对车轮磨耗后的第n次第三介质磨耗踏面;踏面磨耗加工单元,根据计算的理论踏面磨耗对实际车轮踏面进行磨耗加工,获得设定运行交路下的磨耗踏面;第三介质,用于研磨车轮踏面,与踏面磨耗加工单元交替研磨车轮踏面,在第三介质研磨后获得第n次第三介质磨耗后的车轮踏面。

    磁浮列车的取矩点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741789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410333.6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磁浮列车的取矩点确定方法、系统、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磁浮列车领域,该取矩点确定方法包括:获取数值仿真计算中各加载参数与磁浮列车上各取矩点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作动器的布设位置和布设数量;基于布设位置、布设数量及关联关系,建立作动器的作用点加载力矩与倾覆力矩、偏航力矩及俯仰力矩之间的等效关系;利用等效关系及关联关系确定目标取矩点的调整参数;基于调整参数对目标取矩点的位置进行调整,得到最优取矩点。本申请能够保障作动器真实再现气动载荷作用下磁浮列车运行状态时,各作动器的作动力范围不会产生较大的差异,且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解耦至作动器所在位置时,不超出作动器的允许数值。

    环块摩擦中圆环最高温度的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24159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980226.0

    申请日:2018-08-27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环块摩擦中圆环最高温度的计算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利用均布热源法,对圆环进行温度场计算,获取圆环的最高温度点以及最高温度点的第一最高温度值;在环块摩擦开始后的第一设定时间段内,分别利用旋转热源法和均布热源法,计算最高温度点的多个第一峰值温度与第一峰值温度在时间上对应的第二峰值温度;基于时间上对应的第一峰值温度和第二峰值温度,计算最高温度点的多个温度峰值之差,并基于多个温度峰值之差,确定满足设定条件的峰值之差;基于第一最高温度值和满足设定条件的峰值之差,计算环块摩擦中圆环的实际最高温度。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保证计算准确性的基础上,有效降低计算量,提高计算效率。

    一种磁浮间隙的反馈控制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78521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622816.2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磁浮间隙的反馈控制方法,包括:建立用于表示电磁铁的控制电压与磁通量之间的关系的磁浮系统电磁铁控制模型;通过状态空间方程表示法,将磁浮系统电磁铁控制模型转换为状态空间表达式;将磁浮系统总扰动作为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新增状态变量,建立包括磁浮系统总扰动的扩张状态系统;建立扩张状态系统的扩张状态观测器,并设定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观测增益函数以及控制量,以构建用于进行磁浮间隙控制的积分串联型磁浮系统;基于积分串联型磁浮系统进行磁浮间隙的反馈控制。应用本申请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控制的准确性、稳定性,实现磁浮间隙的反馈控制。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磁浮间隙的反馈控制系统,具有相应技术效果。

    一种作动力的加载工装和作动力的加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9416708U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20506756.8

    申请日:2023-03-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作动力的加载工装和作动力的加载系统,其中,该加载工装包括加载部件和多个作动器,所述加载部件用于和轨道车辆的车体相连,各所述作动器均包括驱动部和作动杆,所述作动杆的两端分别配置有第一球铰连接件和第二球铰连接件,所述第一球铰连接件和所述驱动部相连,所述第二球铰连接件和所述加载部件相连,各所述作动器均具有作动方向,至少部分所述作动器的所述作动方向不同。上述加载工装可以提供多个方向的作动力,且各作动力基本可以是在同一位置施加于车体,能够更好地模拟车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受力状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