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钢混组合连续箱梁桥结构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1283211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110048431.5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钢混组合连续箱梁桥结构体系,包括混凝土桥面板、开口钢箱和精轧螺纹钢,混凝土桥面板采用现浇方式浇筑形成,开口钢箱的横断面由一块底钢板、多个腹板和顶板组成,精轧螺纹钢为开口钢箱分段悬拼施工阶段和桥后连续梁支座上方负弯矩的预应力钢筋,其特征在于,用精轧螺纹钢对下部的开口钢箱梁进行悬拼施工,合龙后成为具有承载能力的开口钢箱连续梁结构,然后上面进行混凝土桥面板施工,精轧螺纹钢成桥后不必拆除,埋置在混凝土桥面板内,可以部分放松,对混凝土桥面板施加预应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钢混组合连续箱梁桥结构体系,具有施工难度小、节省施工临时设施、节约施工成本的优点,达到临时结构和永久结构合二为一的效果。

    一种替代冠梁及固定钻孔灌注桩的预制件生产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2253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297974.6

    申请日:2023-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替代冠梁及固定钻孔灌注桩的预制件生产装置及方法,属于水泥预制技术领域,用于生产大体积和具有内腔结构的水泥预制件。预制件的体积较大时,固化过程中内部水化热难以疏散,会影响预制件的质量;预制件有空腔结构会导致模板设置和脱模困难。本发明中,生产装置包括底模板、侧模板、端模板、顶模板、杆件和第一囊袋,底模板设于底部,侧模板设置于两侧,端模板设置于两端,顶模板设于顶部,多个模板围成预制件的浇筑区并由多个杆件固定和加强。第一囊袋设置于浇筑区内,包括第一固定端和柔性区,柔性区受压膨胀成内模并成型为内腔。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配合,可以提高大体积和带内腔结构混凝土预制件的浇筑质量和施工便利性。

    一种预应力钢混组合连续箱梁桥结构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1283211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48431.5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应力钢混组合连续箱梁桥结构体系,包括混凝土桥面板、开口钢箱和精轧螺纹钢,混凝桥面板采用现浇方式浇筑形成,开口钢箱的横断面由一块底钢板、多个腹板和顶板组成,精轧螺纹钢锚固装置为开口钢箱分段悬拼施工阶段和桥后连续梁支座上方负弯矩的预应力钢筋,其特征在于,用精轧螺纹钢对下部的开口钢箱梁进行悬拼施工,合龙后成为具有承载能力的开口钢箱连续梁结构,然后上面进行混凝土桥面板施工,精轧螺纹钢成桥后不必拆除,埋置在混凝土桥面板内,可以部分放松,对混凝土桥面板施加预应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钢混组合连续箱梁桥结构体系,具有施工难度小、节省施工临时设施、节约施工成本的优点,达到临时结构和永久结构合二为一的效果。

    一种基坑支护用钢支撑体系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1077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297968.0

    申请日:2023-10-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用钢支撑体系,属于基坑支护领域,用于在基坑工程中对基坑起支护作用。基坑施工极易引起周边建筑物和市政管线的沉降等损伤,因此对施工质量及变形控制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轴力补偿的钢支撑存在成本高和结构薄弱的问题。本钢支撑体系包括多个钢支撑,钢支撑的两端分别通过快装快拆结构与基坑侧连接。钢支撑包括活络段和调节段,两个活络段分别设置在钢支撑的两端,活络段包括滑动配合的活络头和固定头,调节段则设置在钢支撑内部。在活络段滑动和调节段伸缩功能的配合下,钢支撑的整体长度可以调节。本发明中,整个钢支撑体系只需要一组伺服调节机构,具有成本低和可靠性高的效果。

    一种用于基坑钢支撑的行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0847616U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22698574.8

    申请日:2023-10-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基坑钢支撑的行走装置,属于基坑支护领域,用于改变支撑轴力调节装置的位置。现有技术中在每一根钢支撑上均设有轴力调节装置,动态调节每一根钢支撑的轴力情况,钢支撑的成本明显增加。本行走装置包括钢围檩、钢支撑、行走部和调节部,两个钢围檩分别设置在基坑相对的两侧,多个钢支撑平行设置在钢围檩上。行走部包括框架体、行走板链和切换机构;行走板链设于框架体内部,切换机构设于行走板链上层链和下层链之间,切换机构可控制上层链上移或下层链下移,让链条与钢支撑或调节部接触,实现在钢支撑上行走或带着调节部移动。综合来说,本行走装置使得不用在每一个钢支撑上均安装调节装置,降低了支撑体系的成本。

    一种解耦电路及方法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16526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011146117.2

    申请日:2020-1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解耦电路及方法,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领域。该解耦电路包括:解耦电感一端与逆变器交流输出侧第一端连接,解耦电感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管发射极连接,第一开关管集电极与第二开关管发射极连接,第二开关管集电极与第一解耦电容正极连接;第三开关管集电极与第一开关管集电极连接,第三开关管发射极与第二解耦电容负极连接;第四开关管集电极与第一开关管集电极连接,第四开关管发射极与第五开关管发射极连接,第一解耦电容负极、第二解耦电容正极和第五开关管集电极均与逆变器交流输出侧第二端连接。本发明的解耦电路为独立式解耦,且并联于逆变器的交流侧,仅使用了五个开关管,简化了二倍频功率解耦回路。

    一种六开关功率解耦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77160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1911256571.0

    申请日:2019-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开关功率解耦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六个开关管S1‑S6、六个二极管D1‑D6、两个电容Cd1、Cd2及电感Ld;S1‑S6分别与D1‑D6反向并联,S1的发射极与S2的发射极连接构成第一条支路,S3的发射极与S4的发射极连接并且串联Cd1构成第二条支路,S5的发射极与S6的发射极连接并串联Cd2构成第三条支路,三条支路同时并联;电感Ld与S1的集电极连接微逆变器交流输出侧。本发明通过在微逆变器交流输出侧接入功率解耦电路,承担了能量缓冲,大大降低了耦合电容值,减小了二次扰动功率,提升了微逆变器的性能和寿命。并且本发明采用脉冲调制技术PEM对六开关功率耦合电路进行控制,具有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