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21725235U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20030289.0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中铁建黄河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测量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基坑底部的高程标记装置,包含标记装置主体,所述标记装置主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述标记装置主体连接有锚具,所述标记装置主体和所述锚具的间距可调,所述标记装置主体能够计算出所述标记装置主体和所述锚具的间距。一种用于基坑底部的高程标记装置,通过设置标记装置主体和锚具,锚具能够插入土体下方的基坑底部固定标记装置主体,且标记装置主体和锚具间距可调,则本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的水深的情况。且标记装置主体能够计算出标记装置主体和锚具的间距,则能够直接测量标记装置主体的高程,再减去标记装置主体和锚具的间距和固定装置的高度,得出具体的基坑底部的高程。
-
公开(公告)号:CN115859430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531306.0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E21D11/00 , E21D11/10 , E21D20/00 , E21D11/15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水软岩单线铁路轨道加固设计及施工方法,先通过“智能探水预测一体化算法”对掌子面前方的涌水量、涌水发展趋势、水压大小预测值,并通过加权分析判断出此处的风险情况,施工时进行超前钻探泄水孔并采集周围地质情况,依据之前对此地工况的风险程度判断进行对应施工,本发明为一种富水软岩单线铁路轨道加固设计及施工方法通过“智能探水预测一体化算法”可量化的判断掌子面前方含水量情况,能更有效地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提高施工效率,随后施工中依据此前计算结果辅助施工,根据掌子面前方含水情况进行判断后再进行区分化施工,能极大节省工程资源,降低施工成本,更高效地利用施工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585951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31294.1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岩地层隧道机械开挖方法及施工方法,通过对岩石RQD值、岩石坚固性系数f和开挖的涌水量三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分析运算得出该地层所处位置的类型,通过所处地层的类型进行机械选型,在选型结束后对施工地区进行区域的划分,并对开挖断面参数进行设计以及定位随后进行开挖,当达到设计要求后施作初期支护并结束工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对不同地层进行设备选型以及机械设备选型后的施工方法,在复杂地层隧道超欠挖得以控制,提高了围岩的稳定性保证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降低了施工成本满足了工期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841030B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211531726.9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E21D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
公开(公告)号:CN11824169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493466.3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市政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旋转提升井盖及井盖高度调节方法,其中旋转提升井盖包含井盖和井座,所述井盖底面和所述井座顶面中的其中一者设置有至少两个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井盖的周向间隔分布,另一者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用于与所述凸起结构凹凸配合。本发明能解决现有道路施工在完成下面层施工后,需要通过垫石头的方式提升井盖标高,提升效果差且提升耗时长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4103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1531726.9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E21D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防突层厚度计算方法及突水封堵方法,具体涉及富水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包括:一种隧道防突层厚度计算方法,首先搭建防突层力学模型,即圆板力学模型;针对此圆板力学模型,确定岩溶水对圆板力学模型的压力p,以及圆板力学模型的抗拉强度σt、横向弯矩Mr、纵向弯矩Mθ和半径R;根据已知参数,计算圆板力学模型受到的剪力Qr;随后代入剪力Qr的数值,计算确定防突层临界厚度T及防突层安全厚度To;此种计算方法计算得到防突层安全厚度To,应用于孔道钻孔的施工方法中。此种计算方法,保证了岩溶区隧道的安全性,有效防止突水突泥等岩溶地质灾害的发生;此种突水封堵方法,钻孔时孔道长度较短,成孔容易,且经济效益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66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701430.1
申请日:2023-12-12
Applicant: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3/048 , G06N3/08 , G06F119/1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通风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VI级围岩隧道高地热智能通风设计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S1,基于VI级围岩隧道的施工要求和通风需求选取通风设备;S2,采集通风过程中隧道的现场数据,构建训练样本集;S3,将训练样本集输入RBF神经网络,并选取所述隐含层的激活函数;S4,计算所述RBF神经网络输出层结果,获取测试需风量;S5,选取损失函数,对所述RBF神经网络调参,获取完备的RBF神经网络模型;S6,获取实时需风量,调整所述通风设备的工作频率;S7,建立隧道的瞬态温度场的传热模型,设计并选择工况为隧道降温。本发明基于RBF神经网络快速反馈隧道实时需风量,根据所述实时需风量调整风机工作频率,在保证通风效果的同时不会浪费通风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07948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0809546.0
申请日:2023-07-03
Applicant: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8G1/0967 , G08G1/052 , G08G1/16 , G06Q10/0631 , G06Q10/083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长单线铁路隧道车辆调度方法及调度系统。包括正洞和与正洞平行设置的平导,还包括均匀间隔设置的避让横通道,所述避让横通道贯通所述正洞和平导;所述调度方法为:当相向行驶的第一车辆和第二车辆的车距小于等于第一预设距离时,第一车辆进入避让横通道避让,第二车辆通行;其中:第一车辆的载重
-
公开(公告)号:CN11585943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31306.0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E21D11/00 , E21D11/10 , E21D20/00 , E21D11/15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水软岩单线铁路轨道加固设计及施工方法,先通过“智能探水预测一体化算法”对掌子面前方的涌水量、涌水发展趋势、水压大小预测值,并通过加权分析判断出此处的风险情况,施工时进行超前钻探泄水孔并采集周围地质情况,依据之前对此地工况的风险程度判断进行对应施工,本发明为一种富水软岩单线铁路轨道加固设计及施工方法通过“智能探水预测一体化算法”可量化的判断掌子面前方含水量情况,能更有效地为后续施工提供依据,提高施工效率,随后施工中依据此前计算结果辅助施工,根据掌子面前方含水情况进行判断后再进行区分化施工,能极大节省工程资源,降低施工成本,更高效地利用施工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217001965U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220389210.4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反坡排水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隧道正洞,所述隧道正洞上具有第一反坡节段,所述第一反坡节段至少分为两个区段,每个区段中均设有水泵,且所述水泵能够通过排水管排放对应所述区段内的积水。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反坡节段至少分为两个区段,并在每个区段中均设有水泵,且通过水泵可以将每个区段中的积水进行排放。从而在隧道的施工期间发生涌水量较大时,可以分段排出隧道内的积水,从而可以降低隧道在施工期间因涌水量较大而给操作员带来的施工难道。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