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18057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1710449615.6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杨雄 , 高杨 , 赵万强 , 曹彧 , 谭永杰 , 马青 , 何昌国 , 杨云 , 柴培玺 , 赖新军 , 刘金松 , 何洋 , 岳建楠 , 郑长青 , 杨学中 , 刘鹤冰 , 方钱宝 , 常永涛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富水地层的排水洞门结构,以有效引排富水地层的股状、片状、管状涌水,确保洞门端墙后地下水顺利引排出去,且便于对排水系统进行检修与维护,并保证洞门端墙结构受力安全。包括设置于洞口岩壁外的洞门端墙,所述洞口岩壁上间隔设置排水孔,各排水孔由洞口岩壁向地层内延伸。所述洞门端墙的墙背上间隔设置向后凸出且与洞口岩壁密贴的支撑部,于各支撑部外在洞门端墙墙背与洞口岩壁之间形成排水空间。所述洞门端墙外于底部两侧设置排水沟,排水空间底部设置与排水沟相连通的排水槽。所述洞口岩壁、洞门端墙固定连接形成洞口支挡体(56)对比文件易定达.隧道洞口明洞段防排水技术的探讨.山西建筑.2009,(第11期),327-328.周传刚.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技术.铁道建筑技术.2013,(第S1期),120-122.
-
公开(公告)号:CN113267169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720752.5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C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浪作用动能测量装置、方法及其应用,该测量装置,包括浮体、水面测量部件和水下测量部件,浮体能够漂浮于水面上,水面测量部件设于浮体上,浮体通过水下测量部件连接于水底,水面测量部件用于获取波浪作用在水平面内的动能,水下测量部件用于获取波浪作用在垂直于水平面方向的动能以及水平面内动能的补偿。该测量装置通过浮体接受波浪作用,通过水面测量部件和水下测量部件共同获取出波浪作用在水平面内的动能,且水平面内的动能能够正交分解,通过水下测量部件获取波浪作用在垂直于水平面方向的动能,从而同时获取出空间直角坐标系三个方向的动能,且三个方向在测量时互相不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3487116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914317.6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涌水量预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富水复合地层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隧道穿过复合地层的预测涌水量按如下公式计算:其中,Qy为隧道穿过复合地层的预测涌水量,单位是m3/d;n为隧道穿过复合地层的层数;为第i层地层中涌水量的权重;Qi为第i层地层的涌水量,单位是m3/d;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富水复合地层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适用于任意角度的岩层,当对富水复合地层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时,预测涌水量与实测涌水量的误差可控制在±12%以内,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67425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570328.0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N3/0442 , G06N3/08 , G01D21/02 , G01N33/24 , G01N17/00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高地温隧道湿热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和装置,涉及高地温隧道安全预警领域。其中的方法包括:获取布置在高地温隧道内的传感器组合采集的湿热环境数据;获取高地温隧道内掌子面的地质数据;根据湿热环境数据、地质数据以及预先训练的预测模型,确定高地温隧道内的预测湿热环境信息;根据预测湿热环境信息以及预先设置的报警策略,进行安全预警。应用本公开可以实现实时监测高地温隧道的湿热环境,能够及时反馈高地温隧道的湿热环境状况问题,自动对高地温隧道的湿热环境安全预警,提高作业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565566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110976084.2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富水复合地层疏水降压稳定掌子面的施工方法,采用小型爆破的方法,在岩体内靠近富水复合地层处形成炮振裂隙,避免过度爆破震碎岩体而出现掌子面到富水复合地层的实际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的情况,保证了掌子面在爆破后的稳定性;通过炮振裂隙将炸药孔、容积补偿孔和富水复合地层相互连通,促进了水力通道的形成,并通过炸药孔和容积补偿孔排出富水复合地层内的地下水,进而降低了隧道周围的水压力;当隧道周围的水压力降低至施工要求后,利用炸药孔和容积补偿孔进行注浆以加固岩体,提高了岩体的稳定性,避免了隧道洞身在开挖作业过程中出现涌水突泥的风险,保障了掌子面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218057A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710449615.6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杨雄 , 高杨 , 赵万强 , 曹彧 , 谭永杰 , 马青 , 何昌国 , 杨云 , 柴培玺 , 赖新军 , 刘金松 , 何洋 , 岳建楠 , 郑长青 , 杨学中 , 刘鹤冰 , 方钱宝 , 常永涛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富水地层的排水洞门结构,以有效引排富水地层的股状、片状、管状涌水,确保洞门端墙后地下水顺利引排出去,且便于对排水系统进行检修与维护,并保证洞门端墙结构受力安全。包括设置于洞口岩壁外的洞门端墙,所述洞口岩壁上间隔设置排水孔,各排水孔由洞口岩壁向地层内延伸。所述洞门端墙的墙背上间隔设置向后凸出且与洞口岩壁密贴的支撑部,于各支撑部外在洞门端墙墙背与洞口岩壁之间形成排水空间。所述洞门端墙外于底部两侧设置排水沟,排水空间底部设置与排水沟相连通的排水槽。所述洞口岩壁、洞门端墙固定连接形成洞口支挡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1416525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324706.X
申请日:2021-11-1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21D9/14
Abstract: 超高速铁路隧道洞口双层式渐变开孔缓冲结构,以有效地降低列车高度进入隧道时产生的初始压缩波和压力变化率,削减隧道洞口微气压波峰值,降低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在正线隧道的端口外设置由内壁、外壁构成的双层式渐变开孔缓冲结构。所述内壁为等截面形式,其轮廓与正线隧道轮廓一致,且与正线隧道端口对接,内壁拱部沿周向间隔成列设置由若干个泄压孔构成的渐变开孔,各列渐变开孔中泄压孔的面积沿远离正线隧道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外壁为等截面形式,其断面面积为正线隧道的1.2倍,内壁、外壁之间形成泄压腔。
-
公开(公告)号:CN11356556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976084.2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富水复合地层疏水降压稳定掌子面的施工方法,采用小型爆破的方法,在岩体内靠近富水复合地层处形成炮振裂隙,避免过度爆破震碎岩体而出现掌子面到富水复合地层的实际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的情况,保证了掌子面在爆破后的稳定性;通过炮振裂隙将炸药孔、容积补偿孔和富水复合地层相互连通,促进了水力通道的形成,并通过炸药孔和容积补偿孔排出富水复合地层内的地下水,进而降低了隧道周围的水压力;当隧道周围的水压力降低至施工要求后,利用炸药孔和容积补偿孔进行注浆以加固岩体,提高了岩体的稳定性,避免了隧道洞身在开挖作业过程中出现涌水突泥的风险,保障了掌子面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87116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914317.6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涌水量预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富水复合地层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隧道穿过复合地层的预测涌水量按如下公式计算:其中,Qy为隧道穿过复合地层的预测涌水量,单位是m3/d;n为隧道穿过复合地层的层数;为第i层地层中涌水量的权重;Qi为第i层地层的涌水量,单位是m3/d;i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富水复合地层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适用于任意角度的岩层,当对富水复合地层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时,预测涌水量与实测涌水量的误差可控制在±12%以内,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298516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767206.1
申请日:2015-11-11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软基的钢管桩植筋隧道复合衬砌的联合支护结构,以有效解决隧道工后运营期间的沉降问题,同时其能有效控制施工周期,且结构整体性好,抵抗外荷载能力强,确保隧道长期运营安全。包括由初期支护、二次衬砌构成环状的封闭结构的隧道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之间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隧道复合式衬砌仰拱段下方的地基内纵向、横向间隔设置钢管桩,各钢管桩穿过软弱地层并嵌入基岩。所述二次衬砌的主筋与各钢管桩的顶部通过连接钢筋形成固定连接,各钢管桩的顶部外包遇水膨胀橡胶垫圈。所述软弱地层内在各钢管桩之间布设注浆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