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9767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62404.1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丰城分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管桩围堰铣槽定位导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围堰工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定位导向装置和定位导向架组件,所述定位导向装置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两组,每组所述定位导向装置包括两排平行设置的滑道梁,一排所述滑道梁通过连接件与栈桥钢管桩连接固定,另一排所述滑道梁通过另一所述连接件与主体桩基钢护筒连接固定;所述定位导向架组件设置两层,每层所述定位导向架组件与每组所述滑道梁连接固定,且所述定位导向架组件形成有径向定位铣槽护筒的包围空间,所述铣槽护筒垂直穿入所述包围空间内。本装置能够提高深水裸岩地质的铣槽效率,有助于在深水裸岩地质等较为坚硬的地质区插打钢管桩。
-
公开(公告)号:CN116695751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42920.X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丰城分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深水裸岩围堰的施工方法,属于围堰施工技术领域,该深水裸岩围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钢护筒上拼装圈梁;在钢护筒的顶端安装吊挂系统,利用吊挂系统中的精轧螺纹钢筋系统将圈梁下放到预设位置;利用多个支撑件将圈梁支撑在岩层上;以圈梁为导向插打锁扣钢管桩。本申请的施工方法巧妙的利用支撑件将悬挂的圈梁直接支撑在岩层上,增加了施工过程的安全系数,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方法简单、操作快捷方便、实用性强等优点,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在插打锁扣钢管桩的过程中,若精轧螺纹钢因受剪而断裂,圈梁可以将自重通过支撑件传递到岩层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387245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139300.9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2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钢桁梁悬臂架设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主墩与第二主墩间架设第一临时墩;架设钢桁梁,使钢桁梁支撑于所述第一临时墩的上方,并达到架设高度,架设高度高于设计高度;顶升钢桁梁,拆除所述第一临时墩;对所述钢桁梁落梁,使所述钢桁梁下降到设计高度,并将第一主墩及第二主墩上的支座与所述钢桁梁连接。提供了一种不影响墩顶支座安装的钢桁梁施工方法,且不需要在临时墩上设置千斤顶,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69578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507515.2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沉井长距离浮运方法,涉及桥梁沉井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步骤:在沉井的下端面设置封舱托板封闭部分井孔的下端口,相邻已封闭井孔形成封闭区,在封舱托板与封闭区的底边缘之间设置止水结构;于至少部分已封闭井孔内安装多个竖向设置的反顶机构,反顶机构的下端抵接封舱托板;将沉井下水并由封舱托板浮运至指定位置后,向已封闭井孔内注水;利用反顶机构将封舱托板反顶至脱离沉井下端面,并通过驳船拖曳出沉井底部。本申请的浮运方法,将浮运助浮过程由气密性改为水密性,可保证沉井远距离浮运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通过反顶机构可加快封舱托板脱离沉井,配合驳船可实现对封舱托板的快速回收,整个浮运过程安全可靠,且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663691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011538803.4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沉井基础基底承载力检测装置及方法,涉及沉井基础承载力检测技术领域,该沉井基础基底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锚梁,其设有两个,两个锚梁分别部分预埋于十字交叉处两侧的隔墙内,部分伸出隔墙的上端面,且二者相对该十字交叉处的吸泥管的轴线对称设置;反拉梁,其两端分别固定于一个锚梁的顶面;传力组件,其一端穿设于吸泥管中,其另一端抵接反拉梁中心;荷载箱,其固定于传力组件穿设于吸泥管内的端部,荷载箱的下端面与沉井基础内的基底接触,传力组件用于当荷载箱检测基底承载力时,对荷载箱进行竖向约束。本申请,不仅地基承载检测过程传力途径明确,且不受环境、水深、地基土层深度限制,检测精度高,适应性强,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878526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911082841.0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可移动式索夹架设加劲梁的施工方法,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接近主塔方向的主缆上安装可滑动式索夹,并利用制动装置控制可滑动式索夹在主缆上滑移和/或定位;其次在可滑动式索夹上安装吊索,将加劲梁节段运输至设定桥位处,将加劲梁节段提升至设定高度后与吊索固定连接;然后制动装置控制可滑动式索夹在主缆上朝跨中方向自行滑移,在可滑动式索夹带动加劲梁节段移动至设计位置后,将可滑动式索夹与主缆紧固,并解除制动装置;最后重复上述步骤沿跨中向两端的主塔方向依次将相邻的加劲梁节段首尾连接直至主梁合龙。本发明开辟了不再完全依赖缆载吊机也能架梁的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0904858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1414174.1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悬索桥连续式猫道下拉调整装置,涉及桥梁工程施工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第一调整组件、第二调整组件和调控机构,所述第一调整组件的一侧用于与悬索桥的塔柱固定,另一侧设有第一调节件,第二调整组件用于连接所述悬索桥的承重索,所述第二调整组件靠近所述第一调整组件的一侧设有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端与第一调节件可拆卸连接且至少部分重合,所述调控机构穿设在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和第二调整组件上,所述调控机构通过调整所述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之间的重合长度,以调节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和第二调整组件之间的距离。本发明提供的下拉调整装置,无需大型卷扬机和滑轮组即能实现对猫道承重索线型的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933260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742850.9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桁梁顶推施工方法及装置,属于桥梁架设技术领域,该钢桁梁顶推施工方法包括:S1:在滑道梁上布设滑块支撑钢桁梁的节点处,并在滑道梁凹槽的前端布置步履顶;S2:利用所述步履顶带动钢桁梁和滑块在所述滑道梁上移动,直至使前端滑块移动至所述滑道梁凹槽正上方;S3:拆卸前端滑块移动至钢桁梁下一节点位置;S4:重复步骤S2和S3,直至移动钢桁梁至预设位置。采用本申请的施工方法倒用滑块时,不需要反复利用步履顶抬起和下放钢桁梁,巧妙利用了凹槽位置悬空滑块,提供给滑块拆装空间,同时不需要在钢桁梁的两端安装步履顶,只需要在凹槽前端布置步履顶,降低了施工成本和施工难度,可以大大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15125836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884484.5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钻石型空间四塔肢的横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涉及混凝土主塔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四个处于同一高度的牛腿;四个刚性接头一一半包围设置于四个塔肢的侧壁;四根横撑形成四边形框架结构;顶推系统,其包含若干千斤顶和若干临时抄垫,每根横撑的一端对应刚性接头的内侧设置千斤顶和临时抄垫,另一端对应刚性接头的内侧设置临时抄垫;两根斜撑,用于在顶推系统预顶完成后成X形安装于四边形框架结构。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基于上述钻石型空间四塔肢的横撑体系的施工方法。本申请的的横撑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在不跟原有横撑体系产生复杂交互影响的前提下,解决了四塔肢线型控制难的技术问题,且新的横撑体系只对四塔肢提供推应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21509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334863.9
申请日:2021-11-11
Applicant: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高双剑 , 邓玉平 , 许佳平 , 宋小三 , 于祥君 , 赵小静 , 刘润泽 , 何加江 , 梁伟 , 徐启利 , 樊世新 , 郑光 , 刘志燕 , 李石林 , 冯健翔 , 臧超 , 张旭光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井定位系统及沉井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在沉井的目标区域开挖基坑;向所述基坑下放沉井基础直至其落位到所述目标区域;在所述基坑内建造防护基础。本发明在沉井前在目标区域开挖基坑,并在沉井着床后及时抛填碎石修筑防护基础,不仅起到了防护河床作用而且取代了沉井过程中需要不断取土下沉的步骤,在节约工期、降低施工风险、减少施工投入等方面具备极大优势。本发明优化了定位系统拉缆体系,充分利用巨型沉井自身能产生较大复原力矩特性,采用单层拉缆体系代替常规上下双层拉缆体系,使得定位系统拉缆体系所需拉缆数量减少一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