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空间结构裂缝监测系统及其裂缝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6861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865102.5

    申请日:2023-12-29

    IPC分类号: G01B21/16 G01V3/02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空间结构裂缝监测系统及其裂缝监测方法,其包括布点探测系统和裂缝测量装置;布点探测系统包括置于墙体连接处的若干导电薄环,导电薄环为带缺口的开环结构,导电薄环位于缺口处的两端均设置有触点,且两个触点均位于一块整体浇筑的墙体上,布点探测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若干导电薄环的两个触点是否导电的检测机构;裂缝测量装置包括固定在裂缝两侧墙体钻孔上的固定头,两个固定头之间设置有用于测量间距的拉线传感器;本方案通过通过检测机构对导电薄环进行定期导电测试,即可实现对墙体连接处裂缝的监测;同时当存在裂缝时,对裂缝处理后,还可通过裂缝测量装置监测裂缝的变化。

    一种应用于富水地区的地下抗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782266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23273.1

    申请日:2024-01-05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富水地区的地下抗浮结构,属于地下抗浮结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地下抗浮结构对泄压管进行土壤清理时由于需额外增设驱动组件从而造成耗能高的问题;其包括泄压管,泄压管周向侧壁上开设多个用于地下水进入的透水孔,泄压管内竖直设置有浮动旋转清洗组件,浮动旋转清洗组件包括抽水泵、旋转水管和气囊。本发明在对泄压管进行土壤清理时无需额外增设驱动组件来提供驱动力,将抽水泵作为唯一的主动件。抽水泵不仅起到抽取地下水的作用,且通过旋转水管将地下水在抽取过程中的部分动能转化为扭矩,从而带动旋转水管旋转,并利用其上的刷毛清理透水孔上的土壤,避免土壤沉积板结在透水孔上从而导致地下水排泄不及时。

    深基坑远程监控系统以及监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0771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840700.7

    申请日:2023-12-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深基坑远程监控系统以及监控方法,属于建设工程基坑监测技术领域,深基坑远程监控系统包括相互无线电性连接的深基坑现场监控装置和后端实时监测数据平台,深基坑现场监控装置包括位置识别器、地面沉降检测模块、地面水平位移检测模块、基坑围护支撑力检测模块、地下水渗透检测模块和视频检测模块;后端实时监测数据平台包括数据处理模块、预测模块、异常数据报警模块、数据存储器;深基坑远程监控系统以及监控方法可以提高深基坑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一种水生态修复用曝气增氧生态修复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19744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21170.9

    申请日:2024-01-29

    IPC分类号: C02F7/0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生态修复用曝气增氧生态修复系统,包括外滤膜,所述外滤膜底部转动连接有涡轮,所述涡轮内侧传动连接有扰流组件,所述扰流组件内侧传动安装有紊流组件,用于通过紊流组件分散外滤膜内外水体流向;所述外滤膜内腔底侧设有曝气控制机构,所述曝气控制机构包括多个曝气角度可调的曝气喷嘴,所述外滤膜内安装有内处理膜,所述内处理膜内腔可旋转连接有扰流转筒,所述扰流转筒外连接有螺旋叶片,用于通过螺旋叶片的旋转进行水体扰流;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曝气设备的曝气范围以及与水液的接触范围较小,受到水体环境制约的技术问题。

    一种高减震性的铁路站房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2744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25327.5

    申请日:2023-03-29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减震性的铁路站房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该基础结构包括:底板层、连接桩以及支撑连接桩的桩基,桩基的底部连接有多根钢筋;底板层的上方设有轨道与顶棚,底板层包括主体连接侧与铁轨侧,主体连接侧与铁轨侧之间设有分隔槽,分隔槽内设有用于减震吸能的减震器与减震垫。本发明的站房基础结构通过将设有轨道的底板层与主体连接侧的底板层分隔开,并在分隔处通过减振器和减震垫,阻断了震动从轨道侧传递至主体连接侧,减少了对建筑主体结构的震动,其次,底板层下方连接有连接桩、桩基,桩基埋设于地底,与地面的距离不小于8米,当列车经过产生的震动传递至地底,再次传递至站房的主体结构时距离较远,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