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397381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864513.0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4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网承力索损伤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属于接触网设备状态性能检测技术领域。获取接触网检测数据后,筛选出承力索的检测数据并进行标注与数据存储;使用Retinex增强算法对所述承力索检测数据进行图像增强;对所述图像增强检测数据选择性进行数据扩充;使用yolov5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和鉴别;所述模型中添加改进的CBAM注意力机制模块;设定损失函数降低异常图像比例;在获得损伤检测分析结果后,进一步将事故高发时间段信息和事故高发地区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本申请提出的分析方法,显著提高了所述承力索损伤的检测精度,提供了一个高效、可靠且具备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充分满足了现代化铁路运营的安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59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917142.8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 G01L5/00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附加导线的状态实时监测系统,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附加导线上安装用于实时监测的多个应力应变检测单元,监测附加导线的静态应力与动态应力;分区域布置包括第一存储模块、第一终端模块的中转数据处理单元,所述处理模块按照预设条件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运算,超过阈值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包括第二终端模块和警示模块的检测分析单元;所述检测分析单元进行数据计算,将寿命预测模型与基准数据比较获得评估结果,并在必要时进行示警。分层级设置功能部件的监测系统可以降低总体成本,加强重点区域监控,减少误报率,提升工作效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994909B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287340.6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供电段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图像工业算法的接触网接触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与受电弓和接触网的接触位置高度相同的图像获取设备采集的待处理图像;将待处理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的编码层,获得增强特征图;根据增强特征图,对受电弓所在区域和接触网所在区域进行连通分析,确定连通系数;根据连通系数,确定是否存在接触故障。根据本发明,可避免接触位置被受电弓或接触网遮挡,造成误识别的可能性。并可通过得到不同的感受野之下的受电弓和接触网的特征图,且特征图经过边缘增强后,受电弓和接触网的边缘特征显著,提升了识别准确性。进一步地,可对接触网和受电弓之间的接触故障进行综合判断,提升判断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16108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409610.6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供电段
Inventor: 缪弼东 , 李曌宇 , 王成柱 , 白同海 , 孙德英 , 李小明 , 李超 , 艾广宁 , 王领旗 , 李瑞 , 田卫平 , 李国林 , 高峰 , 王心刚 , 张斌 , 张雨 , 齐佳风 , 杨卿 , 刘浩 , 刘亚光 , 张峰 , 焦伟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轨旁电网线杆计数的列车定位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拍摄时机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车速曲线、局部轨道和线杆位置,确定拍摄时机;轨道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列车的定位空白时长,当定位空白时长一表示进入拍摄时机时,获取列车的车头前方的轨道图像。本发明仅控制高速摄像机进行包含电网线杆的图像即有价值的图像的采集,避免造成功耗浪费,另外,避免了高速摄像机若持续进行拍摄工作导致其使用寿命的减短、维保周期的缩短和人力、物力成本增加等问题的产生,更降低了列车半路上高速摄像机宕机导致定位失败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607810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0779496.0
申请日:2017-09-01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牵引供电电流分布测试系统,包括框架平台和设置在框架平台上的断路器和电抗器,断路器与电抗器串联,使用时该系统的断路器与接触网连接,框架平台接地。该系统的安全性高,使用较便捷,能够在新建铁路上进行大范围开展调试工作。能实现短路试验的绝大部分功能,且因其对电流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并配备相应的保护测控装系统,能有效的减小对接触网的破坏,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9490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287340.6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供电段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图像工业算法的接触网接触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与受电弓和接触网的接触位置高度相同的图像获取设备采集的待处理图像;将待处理图像输入目标检测模型的编码层,获得增强特征图;根据增强特征图,对受电弓所在区域和接触网所在区域进行连通分析,确定连通系数;根据连通系数,确定是否存在接触故障。根据本发明,可避免接触位置被受电弓或接触网遮挡,造成误识别的可能性。并可通过得到不同的感受野之下的受电弓和接触网的特征图,且特征图经过边缘增强后,受电弓和接触网的边缘特征显著,提升了识别准确性。进一步地,可对接触网和受电弓之间的接触故障进行综合判断,提升判断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595B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917142.8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R31/00 , G01L5/00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附加导线的状态实时监测系统,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附加导线上安装用于实时监测的多个应力应变检测单元,监测附加导线的静态应力与动态应力;分区域布置包括第一存储模块、第一终端模块的中转数据处理单元,所述处理模块按照预设条件对实时监测数据进行运算,超过阈值时将监测数据传输至包括第二终端模块和警示模块的检测分析单元;所述检测分析单元进行数据计算,将寿命预测模型与基准数据比较获得评估结果,并在必要时进行示警。分层级设置功能部件的监测系统可以降低总体成本,加强重点区域监控,减少误报率,提升工作效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39738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64513.0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V10/764 , G06V10/4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接触网承力索损伤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属于接触网设备状态性能检测技术领域。获取接触网检测数据后,筛选出承力索的检测数据并进行标注与数据存储;使用Retinex增强算法对所述承力索检测数据进行图像增强;对所述图像增强检测数据选择性进行数据扩充;使用yolov5模型进行特征提取和鉴别;所述模型中添加改进的CBAM注意力机制模块;设定损失函数降低异常图像比例;在获得损伤检测分析结果后,进一步将事故高发时间段信息和事故高发地区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本申请提出的分析方法,显著提高了所述承力索损伤的检测精度,提供了一个高效、可靠且具备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充分满足了现代化铁路运营的安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161081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09610.6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供电段
Inventor: 缪弼东 , 李曌宇 , 王成柱 , 白同海 , 孙德英 , 李小明 , 李超 , 艾广宁 , 王领旗 , 李瑞 , 田卫平 , 李国林 , 高峰 , 王心刚 , 张斌 , 张雨 , 齐佳风 , 杨卿 , 刘浩 , 刘亚光 , 张峰 , 焦伟峰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轨旁电网线杆计数的列车定位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拍摄时机确定模块,用于基于车速曲线、局部轨道和线杆位置,确定拍摄时机;轨道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列车的定位空白时长,当定位空白时长一表示进入拍摄时机时,获取列车的车头前方的轨道图像。本发明仅控制高速摄像机进行包含电网线杆的图像即有价值的图像的采集,避免造成功耗浪费,另外,避免了高速摄像机若持续进行拍摄工作导致其使用寿命的减短、维保周期的缩短和人力、物力成本增加等问题的产生,更降低了列车半路上高速摄像机宕机导致定位失败的可能性。
-
公开(公告)号:CN207380148U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21114766.8
申请日:2017-09-01
Applicant: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牵引供电电流分布测试系统,包括框架平台和设置在框架平台上的断路器和电抗器,断路器与电抗器串联,使用时该系统的断路器与接触网连接,框架平台接地。该系统的安全性高,使用较便捷,能够在新建铁路上进行大范围开展调试工作。能实现短路试验的绝大部分功能,且因其对电流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并配备相应的保护测控装系统,能有效的减小对接触网的破坏,极大的提高了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