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9208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07050.7
申请日:2023-10-27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V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花岗岩盾构隧道的孤石探查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物探方法探查隧道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特征,确定物探异常区域及段落,得到物探探查结果;基于初始勘察数据和物探探查结果,分析孤石发育的程度,根据孤石发育程度的不同将隧道进行分区,并实施孤石专项勘探。本发明通过钻探及物探测试综合查明工程区的土、岩界面,首先从地层结构角度分析孤石发育的可能性,根据物探异常情况、覆盖层发育厚度、钻探揭示情况等成果,定性划分孤石发育安全区、警示区、危险区等,针对不同的孤石发育程度分区,开展孤石专项加密勘探,定量查明孤石的分布范围、粒径大小及其与盾构隧道的空间关系,实现花岗岩地区盾构隧道孤石勘察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26409B
公开(公告)日:2023-09-26
申请号:CN202210156748.5
申请日:2022-02-2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18/00 , G06F18/2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震动信号分析领域,公开了一种近断层加速度脉冲识别方法、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分两步进行:首先,采用移动平均法滤除原始速度记录中的高频成分,提取出速度脉冲;然后使用峰点法,确定脉冲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计算出速度脉冲能量,并由该能量判别原始速度记录是否包含典型速度脉冲。其次,根据速度脉冲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截取原始加速度记录,得到加速度局部序列;计算该序列中最大半周期脉冲能量,并由该能量与序列总能量之比作为加速度脉冲的自动化识别指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半周期脉冲能量的加速度脉冲自动化识别指标,在精细化地震动输入、满足近断层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标准方面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04751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225224.7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V1/1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速度重锤自动提升与释放机构,包括机架、重锤、导向组件、提升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重锤设置于机架内,重锤外侧设有重锤挂耳,机架上开设有供重锤挂耳上下运动的开口槽,导向组件位于开口槽外侧,提升组件活动连接于导向组件上,提升组件位于重锤挂耳下方,提升组件通过驱动组件提供动力,使得提升组件推动重锤挂耳向上抬升至设计高度后,提升组件与重锤挂耳脱离。该发明采用单液压缸提升重锤,并结合导向组件的机械结构设计,从而解决当前国内外加速度重锤震源结构设计中较复杂、多液压缸协调不同步的问题,同时重锤被提升一定高度后,提升组件可以与重锤自动分离开,以满足释放重锤的运动需求,实现了顶升与释放的一体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055971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275092.7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孔壁喷浆装置,所述孔壁喷浆装置包括:主体管壁,内部形成有空腔,所述主体管壁的一端用于与注浆装置连通以在所述空腔内注浆;封闭头,用于与所述主体管壁的另一端连接以封闭所述空腔的一侧;其中,所述主体管壁开设有贯穿所述主体管壁的喷浆缝。通过喷浆缝,对孔壁喷浆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环形砂浆层,从而固定岩层,为后期锚固灌浆提供密闭的环境。由于通过喷浆缝喷出的砂浆直接附着于岩层,凝固后对岩层固定,而不需要对整个锚固段部分的岩层孔隙进行填充,从而减少了砂浆的用量,降低了对地质条件的要求,缩短工期的同时还降低了造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61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281701.3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敞口式取土器,涉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领域,解决了原位测试土样含水量的同时,避免样品受到扰动的问题。该敞口式取土器,包括基座、检测组件、样土管,基座用于与钻杆连接,检测组件固定于基座,检测组件包括检测土管和检测探针,检测探针位于检测土管内,且检测探针沿检测土管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检测土管的长度,样土管可拆卸连接于检测土管远离基座一端,用于采取样土。本申请的敞口式取土器用于用于采取土样和测量土壤含水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199613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281619.0
申请日:2021-11-01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可测土样含水量的薄壁取土器,涉及岩土工程勘察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取土器含水量测量和土样采取的质量低的问题。该可测土样含水量的薄壁取土器包括基座、取土组件和检测组件;其中,基座的第一端用于与钻杆连接,第二端设有限位管道;取土组件包括取土管,取土管与限位管道的延伸方向一致,且位于限位管道内,取土管通过第一滑动机构与限位管道滑动连接;检测组件位于取土管内部,通过第二滑动机构与取土管滑动连接,检测组件包括含水量检测件和支撑杆,支撑杆的第一端与基座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支撑杆的第二端与含水量检测件固定连接,支撑杆的第二端接近取土管远离基座的一端。本申请的可测土样含水量的薄壁取土器用于采取土样和测量土体含水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500045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78093.0
申请日:2014-12-15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7/065 , E21B33/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温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埋洞室内钻孔注浆的地温测试方法。在洞室的岩壁上向下倾斜钻取多个孔;在孔内预埋测温探头,测温探头通过数据线引出洞外并连接在温控仪上;向孔内注入水泥砂浆进行封堵;观测测温探头测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岩温数据。本发明通过注浆封堵使测温探头和洞室岩壁紧密接触、形成一个整体,产生热交换使得包裹测温探头的水泥砂浆介质温度和周边的岩石温度一致,用测温探头周围介质的温度来代替岩体的温度,随着观测周期的延长,这种方法测得的温度和洞壁围岩的原岩温度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利用1~3个深孔进行测量的参照,在测量时仅需打浅孔即可得出准确岩温,有效的节约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22049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1910533937.8
申请日:2019-06-19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B21/3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岩体变形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组件,用于测量待测岩体的第一岩块与所述待测岩石的第二岩块之间的位置相对关系,得到测量数据;所述第一岩块位于所述待测岩体的结构面的一侧,所述第二岩块位于所述待测岩体的结构面的另一侧;所述测量组件能够测量三个方向的数据,且三个测量方向互相垂直;固定组件,所述测量组件测量时,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岩块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岩块上,用于将所述测量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岩块与所述第二岩块之间,且使所述测量组件的三个测量方向中任意两个测量方向形成的平面与所述待测岩体的结构面平行;处理器,用于利用所述测量数据与参考数据,得到所述待测岩体的变形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75868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68295.9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1C11/00 , G06F111/1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场活动断裂对隧道围岩影响评估方法,属于地质技术方法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收集活动断裂区域资料;采用多源卫星遥感确定需调绘区域;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形成调绘地质图件;采用航空物体制备物理场图件;确定工程水文条件;确定地震事件的地震动时程记录;构建隧道与所述活动断裂区域交汇模型,采用非连续变形方法模拟分析隧道围岩状态,以评估围岩状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近场活动断裂对隧道围岩影响评估方法,能够适应大范围的活动断裂地区的准确监测,受到地形影响较小,现场作业危险系数低,并且能够尽可能的减少人工勘探,显著调高工工作效率,实现对活动断裂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的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2834319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096647.9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小应变硬化模型力学参数确定方法,包括:明确小应变硬化模型力学参数数量,并划分力学参数种类:依靠室内试验获取为第一类力学参数,通过经验式取值获取为第二类力学参数,通过室内试验和经验式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为第三类力学参数;现场钻孔取样,开展土体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三轴固结排水加载‑卸载‑再加载试验以及标准固结试验获取第一类力学参数;采用经验公式获取第二类力学参数;结合室内试验和经验公式获取第三类力学参数;本发明用室内试验方法,并结合经验取值方法,实现了软土地区小应变硬化模型力学参数的合理高效取值,便于工程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