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81103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354301.X
申请日:2013-08-14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H01H3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3/04 , B60L3/0007 , H01H39/002
Abstract: 一种电阻连接装置(50),包括内部形成有腔部(52)的壳体(51)。腔部(52)内部包括致动单元第二连接部(54)。第一连接部(53)和第二连接部(54)以互相分开的状态自壳体(51)的内部延伸至外部,并且暴露在腔部(52)中。当气体产生单元(58)未被触发时,可动件(57)保持处在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处没有导致其与连接部(53、54)中任意一个接触,以及,由于触发气体产生单元(58),可动件(57)向上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导致与连接部(53、54)二者都接触。处在第二位置的可动件(57)起到具有预定电阻的电阻器的作用,并且使连接部(53、54)互相连接。(57)、气体产生单元(58)、第一连接部(53)、以及
-
公开(公告)号:CN103681104B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310369388.8
申请日:2013-08-22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9/006 , H01H39/00 , H01H39/002 , H01H39/004 , H01H2039/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导断开装置,其使用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使切割块于可断部厚度方向移动,从而,在移动的切割块与切割室的切缘部之间切断可断部。切割块附加于可断部,由此,在由气体发生器产生气体之前,切割块的一部分位于切割室中、并且在沿可断部表面的方向上处在靠近于切缘部的位置处。
-
公开(公告)号:CN103681103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354301.X
申请日:2013-08-14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H01H3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3/04 , B60L3/0007 , H01H39/002
Abstract: 一种电阻连接装置(50),包括内部形成有腔部(52)的壳体(51)。腔部(52)内部包括致动单元(57)、气体产生单元(58)、第一连接部(53)、以及第二连接部(54)。第一连接部(53)和第二连接部(54)以互相分开的状态自壳体(51)的内部延伸至外部,并且暴露在腔部(52)中。当气体产生单元(58)未被触发时,可动件(57)保持处在第一位置,在第一位置处没有导致其与连接部(53、54)中任意一个接触,以及,由于触发气体产生单元(58),可动件(57)向上移动至第二位置,从而导致与连接部(53、54)二者都接触。处在第二位置的可动件(57)起到具有预定电阻的电阻器的作用,并且使连接部(53、54)互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6024519B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610137208.7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H01H3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9/006 , H01H2039/008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包括:导体,各导体包括长条的平坦切断部;切割腔,其布置为与切断部对应;单个切割件,其包括在切割腔中切割该切断部的刃部;气体发生器,其产生气体以使切割件朝切断部移动;以及电弧衰减部,其位于彼此相邻的两个切断部之间。导体位于两个装置之间。各切断部被切断,以形成两个分隔开的切割端部,并将装置以电气方式断开。电弧衰减部使两个相邻切断部之一的两个切割端部与另一切断部的两个切割端部之间产生的电弧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02623244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017748.3
申请日:2012-01-19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H01H3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9/006
Abstract: 一种导通遮断装置,包括可动部件、截切部、气体发生器、以及传导部件。可动部件容纳在壳体的容纳室中。截切部自可动部件于移动方向的前进侧伸出。气体发生器布置在可动部件于移动方向的尾随侧。传导部件延伸以连接一对外连接部。传导部件包括可断部和一对基部。基部布置在壳体的侧壁中,并且沿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延伸。可断部成形为使基部彼此连接,并且拦挡于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前进侧。阶部具有阶状外形,并且形成在可断部中。在壳体中形成可与阶部接合的接合部。
-
公开(公告)号:CN101795903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0880102698.0
申请日:2008-08-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6 , B60R21/2037
Abstract: 对于盘式的充气装置,在确保气体冷却性能以及雾沫去除性能的同时,能实现充气装置在径向上的小型轻量化。充气装置外壳(40)由配置于乘员一侧的上外壳(36)以及配置于乘员相反一侧的下外壳(38)所构成,其内部配置由隔壁(64)构成底部的筒状的保持部件(60)。在保持部件(60)的周围形成气体流道(74),在隔壁(64)上形成与气体流道(74)连通的连通孔(80)。此外,在上外壳(36)的周壁部(36B)上,气体喷出孔(76)被形成在比燃烧室(68)的中间位置(P)向乘员一侧偏置距离δ的位置上。因此,由于从流道起始端到气体喷出孔(76)为止的流道长度(L1)将会延长,从而能够有效地对高温气体进行热交换并能去除雾沫(82),因而可以废除一直以来所使用的过滤器。
-
公开(公告)号:CN106531553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0802078.4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H01H3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路断路装置,其切断电路上一对装置之间的传导。电路断路装置包括:导电体,其具有可切割部;灭弧室,具有一对固定刃;气体发生器;切割件,其具有一对可动刃;以及,变形机构。当由固定刃和可动刃于两个位置处切割该可切割部,可切割部形成从电路分离的分离段以及仍然与电路连接的第一保留部和第二保留部。分离段在相对端具有切割端。变形机构使分离段变形,从而,相对于分离段的切割端之间的部分,分离段的切割端定位在切割件的运动方向的先端侧。
-
公开(公告)号:CN106024519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137208.7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H01H3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H39/006 , H01H2039/008 , H01H39/00
Abstract: 一种断路器,包括:导体,各导体包括长条的平坦切断部;切割腔,其布置为与切断部对应;单个切割件,其包括在切割腔中切割该切断部的刃部;气体发生器,其产生气体以使切割件朝切断部移动;以及电弧衰减部,其位于彼此相邻的两个切断部之间。导体位于两个装置之间。各切断部被切断,以形成两个分隔开的切割端部,并将装置以电气方式断开。电弧衰减部使两个相邻切断部之一的两个切割端部与另一切断部的两个切割端部之间产生的电弧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02398555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110271974.X
申请日:2011-09-13
IPC: B60R16/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L3/04 , B60L3/00 , B60L3/0046 , B60R21/01 , B60R2021/012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放电装置,包括通过触发强制连接装置使第二电容器与放电电阻并联连接的放电电路。当检测到车辆的碰撞时,放电装置强制停止从蓄电池到包括第二电容器的电路的供电,并且触发强制连接装置,以强制第二电容器放电。强制连接装置的一对连接端子布置成以绝缘件置于二者之间的方式彼此压贴(压抵)。强制连接装置包括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用于产生指向绝缘件的燃烧气体。当检测到异常时,通过触发气体发生器,强制连接装置使连接端子彼此短路。第二电容器和放电装置设置成一体。
-
公开(公告)号:CN10183776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010138645.3
申请日:2010-03-16
Applicant: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IPC: B60R21/207 , B60R21/23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21/23138 , B60R21/207 , B60R21/2338 , B60R21/237 , B60R2021/161 , B60R2021/23146 , B60R2021/23161 , B60R2021/23382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设置在座椅靠背(2b、3b)的顶部(8)之间的侧气囊装置(1)。当供应来自充气器(1c)的充气气体时,气囊(20)从贮藏部(1b)凸出。此时,气囊(20)首先充气并在乘员的高度向下向前展开,以便在侧面碰撞的较早阶段能够约束乘员的头部向车辆内侧的移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