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21859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210202195.2
申请日:2022-0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光路设计的立体荧光内窥镜二次光学放大与转像中继系统。该光学系统通过二次转像放大设计,将常规双光路腹腔镜的光轴间距由4‑5mm增大至10mm以上,并在放大像面的同时保证像质不损失。该中继系统包含第一级转像放大组、转向棱镜组、第二级转像放大组。对任一光路系统而言,该内窥镜成像光学系统将成像光通道分为可见光通道和近红外荧光通道。本系统可通过二次光学放大与转像中继系统设计将现有双光路腹腔镜的光轴间距增大至合理尺寸,以解决现有摄像系统尺寸过大,无法实现双光路腹腔镜同步摄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0825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65740.X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B32B27/02 , D01F6/52 , D04H1/4382 , D04H1/4326 , B32B27/40 , B32B27/12 , B32B9/04 , B32B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可编程表面及其制备方法,该动态表面可以通过施加电压或红外光照的方法进行调控,实现区域化的变形,完成由二维到三维结构的数控可逆转变。本发明首先利用碱催化的巯基‑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液晶弹性体前驱体溶液,随后利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液晶弹性体纤维,再利用紫外光固化使其液晶单元取向固定。在纤维膜表面印刷液态金属阵列,将制备的液晶弹性体纤维剪切并阵列化排布在纤维膜表面,施加电压加热单根或多根液晶弹性体纤维,引起相应位置的纤维膜形变。该方法操作简单,可大量生产各种复杂结构和多尺寸的可变形表面,有望在柔性电子、可穿戴技术和软机器人中提供广泛的应用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224065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1194084.2
申请日:2023-09-15
IPC: A61B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内窥镜变焦机构,包括操作扳手组件、连杆滑块组件、底板组件、固定组件、限位组件、调节组件和变焦拉丝组件,连杆滑块组件的连杆与操作扳手组件连接,连杆滑块组件的滑块滑动连接在底板组件上;变焦拉丝组件包括变焦拉丝、拉丝护套和两个刚性的支撑套,支撑套静连接在拉丝护套的两端,支撑套和拉丝护套同轴,变焦拉丝轴向贯穿拉丝护套和支撑套,拉丝护套由内到外包括聚四氟乙烯层、钢丝编织层、热缩护套层。本发明有效解决了内窥镜的成像物镜在内窥镜弯曲后无法快速找准焦点的问题,无论内窥镜弯曲程度如何,操作人员只需要推拉扳手,即可快速找准近焦或者远焦位置,或者实现近焦和远焦的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7949392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56404.8
申请日:2024-03-27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组织光学显微仿体,包括由下至上的基底层、薄膜I和多层薄膜结构;所述基底层含有均匀的散射介质和吸收介质,由3D打印制作,上表面呈规则的起伏状,内部分布有两头连通的网状导管;所述薄膜I通过向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灌注得到,并通过压印技术控制薄膜的厚度,底部和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完全吻合;所述多层薄膜结构中的每层薄膜均通过旋涂得到,且所述多层薄膜结构中的每层薄膜和所述薄膜I的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均不相同;所述基底层、多层薄膜结构和所述薄膜I的任意若干个表面上通过旋涂和激光直写制作量子点分辨率靶、量子点畸变测标和量子点均匀性测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112102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400022.3
申请日:2021-11-24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G01K11/26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线性输出特性的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及工作方法。该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由两个声表面波谐振器组成,两个声表面波谐振器在同一硅酸镓镧衬底基片上但存在一定的非零度夹角,通过生长SiO2薄膜的方式调整二阶温度系数,使得两个谐振器的谐振频率差分信号具有线性的频率‑温度输出特性。本发明提供的声表面波温度传感器采用了较为简化的标定方式扩大了传统LGS SAW温度传感器的应用范围,且由于具有优好的频率‑温度输出特性,降低了计算的复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54639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1321002.6
申请日:2023-10-12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H04N25/707 , H04N25/4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全方位拮抗像素电路、驱动方法以及探测器,其中,该全方位像素电路包括:每一拮抗单元包括四个子像素,四个子像素分两层呈矩形排布,每一层包括两个子像素;同一拮抗单元中,第一对角上的两个信号放大单元的第四端同时与第一信号耦合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信号耦合单元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对角上的两个信号放大单元的第四端同时与第二信号耦合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信号耦合单元的第二端接地;信号放大单元用于将耦合后的探测信号放大,再分别传输至对应信号输出单元的第二端。通过本申请的全方位像素电路解决了像素电路的探测结果容易导致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实现了探测器的全方位拮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38364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111547279.1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测控系统。FPGA经超辐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和超辐射发光二极管连接,同时FPGA经制冷片驱动电路和半导体制冷片连接,FPGA经制冷片驱动电路和半导体制冷片连接,两个半导体制冷片布置在超辐射发光二极管和阵列波导光栅解调芯片上,阵列波导光栅解调芯片经低噪声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和FPGA连接;超辐射发光二极管发光照到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反射回光信号进入阵列波导光栅解调芯片。本发明通过更改跨阻放大器的电流/电压的转换增益提高信噪比,通过FPGA差分管脚实现电压信号的采集,不借助外部的电压转换芯片,降低电路应用复杂度,实现提高相邻通道光功率比值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670854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110924675.5
申请日:2021-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分干涉对比显微内窥成像系统及内窥成像方法,所述显微内窥成像系统包括照明光源、光导纤维、照明光路模块、成像接收模块和电缆。本发明显著特征是增强被观察物体的对比度,该技术利用微分干涉棱镜生成寻常光(o光)和非寻常光(e光),由于两束相干光经过物体后改变了光程差,并在像面发生干涉,使样品表面高度的微小变化在干涉背景上以强烈的光强变化表现出来,形成一种浮雕感,可以观形象地反映出样品表面微观轮廓。微分干涉显微技术可以实现对样品表面纳米级的相位分辨率,观察到样品表面的微细结构,有助于帮助医生通过被观测样品的表面起伏特征判断病灶特征做出诊断。
-
公开(公告)号:CN11451172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1598484.0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G06V10/764 , G06N3/0464 , G06N3/08 , G16H30/00 , G16H50/20 , G06V10/774 , G06V10/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内镜食管病灶智能检测模型建立方法,本发明通过在图像级标注数据集上训练病灶分类教师网络,利用教师网络推断生成无标签数据集的伪标签,最后使用置信度高的伪标签数据集训练图像分类学生网络,然后使用已训练的学生网络替代教师网络,不断迭代,进一步提高伪标签的准确性,最终可以优化病灶分类网络的泛化能力;然后将病灶分类网络学习的特征与目标检测网络融合,最终得到高精度的食管病灶检测网络。本发明利用自训练方法,无需大量标注对象级数据集,弥补了图像级标注数据集与无标注数据缺少监督信息的缺点,充分提升目标检测网络对食管病灶的检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17708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442067.6
申请日:2023-11-01
Applicant: 之江实验室
IPC: H04N25/703 , H04N25/7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锐度探测器的像素电路、高锐度探测器和控制方法。所述电路包括由光敏探测单元、行扫描开关单元、电流控制单元组成的分压支路,由负载单元、电压放大单元组成的放大支路以及输出开关单元。在探测阶段,所述电流控制单元接收第一电流控制信号,所述行扫描开关单元以及所述输出开关单元接收行扫描信号,所述分压支路控制所述放大支路输出放大信号,经过所述输出开关单元输出探测信号;其中,所述行扫描开关单元以及所述输出开关单元处于线性状态,所述电流控制单元、所述负载单元以及所述电压放大单元处于饱和状态,以得到更加清晰的细节对比度,更大的图像锐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