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4351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58018.7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江西省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江西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工程工业化制造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底板,所述检测底板呈长方形;检测顶板,所述检测顶板位于检测底板正上方,所述检测顶板与检测底板尺寸相同;预制板检测机构,所述检测顶板底面四角皆通过预制板检测机构与检测底板连接;本发明通过设计一种检测装置,利用含有空鼓的预制板的重量不均匀性,可以快速的检测出预制板是否空鼓。
-
公开(公告)号:CN11949454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510082052.6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5 , G06F18/2451 , G06T7/00 , G06F30/13 , G06F30/27 , G06N3/0464 , G06N3/044 , G06F18/213 , G06F18/23213 , G06N3/084 , G06N3/086 , G06Q10/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边云协同的道桥隧灾害智能分析系统和装置,包括收集道桥隧结构的历史监测数据以形成结构健康数据库,数据包括应力应变、环境温湿度与风速以及图像视频数据。系统对道桥隧结构进行区域划分,识别不同区域的灾害风险影响因素,如地理位置、地形、环境等。基于这些因素,系统预测道桥隧结构的灾害风险,得到参考目标,并通过分析相同类型的历史结构信息,确定灾害风险预测等级。本发明可以准确预测道桥隧结构的灾害风险,提高灾害预警的效率和准确性,保障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9157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55196.9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监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路网生态环境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远程控制设备和检测设备,所述远程控制设备与检测设备连接,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度控制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包括检测器本体,所述检测器本体用于抽取外界空气,对环境数据进行检测;本发明通过设置索道和驱动轮,通过在检测器本体上开设穿行孔,并利用穿行孔与索道结合,在驱动轮的推动下,促使检测器本体沿着索道进行运动,进而对沿途的气体环境进行检测,能够有效的扩大了对检测范围,增强了对道路旁环境检测的全面性,同时实时检测、实时传输数据,通过遥感控制,能够有效的增强对路网周围环境的监测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2336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606535.4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广州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管线密集区防坠落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承载梁和束环,所述承载梁具体为箱型钢梁,且承载梁的长度与过道的宽度相同,承载梁固定于过道两侧的墙体上,所述承载梁顶部的四角均固定有牵引杆,束环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承载梁之间的中部,所述束环两侧的端部和牵引杆顶部均设焊接有拉环,束环通过拉环和拉索与其相邻的四个牵引杆相连接,牵引杆底端呈螺杆状,牵引杆的底端贯穿延伸至承载梁的内部,且通过两个螺母进行限位固定。本发明通过承载梁对管线起主要承托支撑作用,通过束环、拉索以及牵引杆的配合设置对管线起到辅助吃撑承托作用,确保密集的管线不的到足够的支撑,不会下坠。
-
公开(公告)号:CN11594896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1660385.5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遥感监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沥青路面遥感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侧固接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部的车体表面转动连接有驱动轴;所述车体内部设置有动力组件;所述驱动轴外侧固接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远离驱动轴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监测头;所述监测头表面固接有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将支撑臂和监测头收入保护罩内部,从而对监测头进行保护,避免车辆行驶过程中沿途的物体掉落至车辆顶部并将监测头砸坏的问题,当车辆行驶至目标路段后,通过车体内的动力组件控制驱动轴转动,进而将支撑臂转动至保护罩外部,并通过监测头上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对沥青路面进行遥感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68450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211439272.2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公路建设施工的环保检测设备,包括:水箱;玻璃罩,所述玻璃罩与水箱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玻璃罩上设置有多个进风机构;吸风机,所述吸风机通过多个支架与玻璃罩固接;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下端与玻璃罩顶部固接且连通,所述进风管顶部与吸风机固接,所述吸风机的进风端位于进风管内;灰尘过滤机构,所述灰尘过滤机构安装在进风管内;喷雾机构,所述喷雾机构安装在进风管侧面。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进风管用于吸收空气,可以有效的扩大样本采集范围,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68450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39272.2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公路建设施工的环保检测设备,包括:水箱;玻璃罩,所述玻璃罩与水箱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玻璃罩上设置有多个进风机构;吸风机,所述吸风机通过多个支架与玻璃罩固接;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下端与玻璃罩顶部固接且连通,所述进风管顶部与吸风机固接,所述吸风机的进风端位于进风管内;灰尘过滤机构,所述灰尘过滤机构安装在进风管内;喷雾机构,所述喷雾机构安装在进风管侧面。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进风管用于吸收空气,可以有效的扩大样本采集范围,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574842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0410461.1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C08L97/02 , C08L33/04 , C08L3/02 , C08L99/00 , C08J9/10 , C08J9/08 , E02D17/20 , A01G24/48 , A01G24/20 , A01G24/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边坡植物碎屑成型防护结构,包括植物碎屑防护层,所述植物碎屑防护层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将植物碎屑、胶粘剂、成膜剂、第一发泡剂和水均匀混合后铺设成层状,置于800‑1000W的功率条件下进行一次微波发泡成型,得到植物碎屑发泡层;(2)将菌糠、第二发泡剂和水均匀混合后铺设在所述植物碎屑发泡层的上方,置于200‑300w的功率条件下进行二次微波发泡成型,在所述植物碎屑发泡层上方形成菌糠发泡层,得到所述植物植物碎屑防护层。本发明中两层发泡结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微波成型,使得植物碎屑防护层在起到防护功能同时还可为植物长期生长提供营养。
-
公开(公告)号:CN111574842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410461.1
申请日:2020-05-15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C08L97/02 , C08L33/04 , C08L3/02 , C08L99/00 , C08J9/10 , C08J9/08 , E02D17/20 , A01G24/48 , A01G24/20 , A01G24/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边坡植物碎屑成型防护结构,包括植物碎屑防护层,所述植物碎屑防护层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1)将植物碎屑、胶粘剂、成膜剂、第一发泡剂和水均匀混合后铺设成层状,置于800-1000W的功率条件下进行一次微波发泡成型,得到植物碎屑发泡层;(2)将菌糠、第二发泡剂和水均匀混合后铺设在所述植物碎屑发泡层的上方,置于200-300w的功率条件下进行二次微波发泡成型,在所述植物碎屑发泡层上方形成菌糠发泡层,得到所述植物植物碎屑防护层。本发明中两层发泡结构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微波成型,使得植物碎屑防护层在起到防护功能同时还可为植物长期生长提供营养。
-
公开(公告)号:CN11986252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336252.X
申请日:2025-03-21
Applicant: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IPC: G06F18/2433 , G01D21/02 , G06F18/10 , G06F18/214 , G06F18/24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溯源的路面径流污染物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水污染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路面基础监测数据,捕捉降水量、气温、车流量的环境因素,提取采样点的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环境因子的关联性,识别并分类污染物浓度,得到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特征。本发明中,通过捕捉环境因子和污染物浓度数据,精准分析环境因子与污染物之间的关系,提升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的理解,有效提高对未来变化的预判精度,在实时数据对比中,误差分析帮助识别偏差并调整模型权重,提升预测准确性,通过监测资源需求预测,优化监测点布局与资源配置,动态调整监测策略,使污染物浓度监测更加灵活、精准,提升监测效率与响应速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