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4276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5
申请号:CN201611076224.6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载混合储能系统。该系统包括:锂离子电池组模块、超级电容组模块和可重构式牵引变流器模块,可重构式牵引变流器模块包括牵引变流器;该牵引变流器的主电路是在传统牵引变流器的主电路上增加接触器S1、S2、S3、S4、S5和滤波电感L。在列车运行时,超级电容组模块通过牵引变流器为列车提供动力;在列车进站停车时,牵引变流器通过闭合、断开不同的接触器重构为直流‑直流变换器,并通过该变流器将能量从锂离子电池组模块传导至超级电容组模块,为下一站车辆运行所需的能量进行充电。所述轨道车辆的车载混合储能系统不需要额外的直流‑直流变换器,降低了整体系统的造价、空间成本和复杂度等。
-
公开(公告)号:CN107069782B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611078600.5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载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定义重量权重因子(α)和充电能量权重因子(Q);以列车的牵引工况信息、α、Q、和车载混合储能系统各储能元件参数为输入量,代入车载混合储能系统的能量需求、充电功率需求和放电功率需求的每一个边界条件中,分别输出一个车载混合储能系统总重量的边界值,记录三个边界值中最大值作为本次α和Q分配下实际需要配置的车载混合储能系统总重量;通过优化计算调节α和Q的大小获得最佳容量配置方案。本发明在满足列车牵引需求的同时,以车载混合储能系统的重量作为优化目标,通过优化计算制定出不同类型储能元件耦合的优化容量配置方案,为车载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7045104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611076213.8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388 , G01R31/3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钛酸锂电池容量的在线估计方法。该方法的实施过程完全基于车载充电设备对电池系统的充电过程,无需将待测钛酸锂电池从轨道车辆中的供电回路中断开或者设定额外的放电工况,就可以准确的在线估算待测钛酸锂电池容量值,有效降低了轨道车辆用电池系统的维护成本,并为轨道交通用钛酸锂电池运行过程中的能量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提升整车的能量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548907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610027448.1
申请日:2016-01-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R3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新能源车辆数据记录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S1、记录电池的初始时刻电压数据和容量数据;S2、实时采集工作过程中的电池电压数据,并基于预设阈值△V对当前电池电压数据进行判断;若满足判断条件,则执行下一步骤;若不满足判断条件,则继续执行本步骤;S3、对满足条件的电池电压数据进行容量增量峰值计算,记录并存储该电压数据和容量增量峰值数据。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池管理系统空间有限和等时间间隔记录数据,而导致的数据溢出和传输压力过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789716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21616.3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1M1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和电池储能用广义电池管理系统,提供一种本地电池管理系统与运行于远端大数据平台的离线状态评估系统相结合的广义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本地电池管理系统实时检测电池参数(电压、电流、温度和充放电容量),根据检测的电池参数对电池状态进行估计,判断是否出现异常状态,实现本地实时充放电管理,并把检测的电池参数上传到远端大数据平台;而离线状态评估系统运行于远端大数据平台,基于数据库中存储的电池历史电池参数和实时电池参数,评估电池的健康状态并进行风险预警,根据电池的健康状态重新设定充放电控制参数,动态更新管理策略,给出电池维护信息,并把结果传输给本地电池管理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956138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22511.X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北交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2M3/158 , H02M1/00 , H02M1/14 , H02M1/088 , H02H7/12 , H02H3/087 , H02H3/20 , H02H5/04 , H02J13/00 , G06F30/3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低压大电流多路交错并联直流变换器设计。利用列车蓄电池实现高电压输出,通过采用了多路交错并联,有效减小了输出电流纹波和功率损耗,实现大电流输出和功率密度提升,减少各功率器件所受的电气应力,降低了器件损耗,提高了器件寿命,支路电感电流纹波在输入端相互抑制,有效地减小输入电流纹波。并且通过软件控制实现电压控制模式自动切换,对轻载、正常等不同工况的电压调节适应性明显改善,满足多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要求。本发明同时能够实现发生支路故障时,将故障支路退出运行,并组织其他支路继续运行,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548907A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610027448.1
申请日:2016-01-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R3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2 , G01R31/367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新能源车辆数据记录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包括:S1、记录电池的初始时刻电压数据和容量数据;S2、实时采集工作过程中的电池电压数据,并基于预设阈值△V对当前电池电压数据进行判断;若满足判断条件,则执行下一步骤;若不满足判断条件,则继续执行本步骤;S3、对满足条件的电池电压数据进行容量增量峰值计算,记录并存储该电压数据和容量增量峰值数据。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池管理系统空间有限和等时间间隔记录数据,而导致的数据溢出和传输压力过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7042762B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611076224.6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的车载混合储能系统。该系统包括:锂离子电池组模块、超级电容组模块和可重构式牵引变流器模块,可重构式牵引变流器模块包括牵引变流器;该牵引变流器的主电路是在传统牵引变流器的主电路上增加接触器S1、S2、S3、S4、S5和滤波电感L。在列车运行时,超级电容组模块通过牵引变流器为列车提供动力;在列车进站停车时,牵引变流器通过闭合、断开不同的接触器重构为直流‑直流变换器,并通过该变流器将能量从锂离子电池组模块传导至超级电容组模块,为下一站车辆运行所需的能量进行充电。所述轨道车辆的车载混合储能系统不需要额外的直流‑直流变换器,降低了整体系统的造价、空间成本和复杂度等。
-
公开(公告)号:CN105789716B
公开(公告)日:2018-04-24
申请号:CN201610121616.3
申请日:2016-03-0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能源车辆和电池储能用广义电池管理系统,提供一种本地电池管理系统与运行于远端大数据平台的离线状态评估系统相结合的广义电池管理系统,其中本地电池管理系统实时检测电池参数(电压、电流、温度和充放电容量),根据检测的电池参数对电池状态进行估计,判断是否出现异常状态,实现本地实时充放电管理,并把检测的电池参数上传到远端大数据平台;而离线状态评估系统运行于远端大数据平台,基于数据库中存储的电池历史电池参数和实时电池参数,评估电池的健康状态并进行风险预警,根据电池的健康状态重新设定充放电控制参数,动态更新管理策略,给出电池维护信息,并把结果传输给本地电池管理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706978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11078600.5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载混合储能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定义重量权重因子(α)和充电能量权重因子(Q);以列车的牵引工况信息、α、Q、和车载混合储能系统各储能元件参数为输入量,代入车载混合储能系统的能量需求、充电功率需求和放电功率需求的每一个边界条件中,分别输出一个车载混合储能系统总重量的边界值,记录三个边界值中最大值作为本次α和Q分配下实际需要配置的车载混合储能系统总重量;通过优化计算调节α和Q的大小获得最佳容量配置方案。本发明在满足列车牵引需求的同时,以车载混合储能系统的重量作为优化目标,通过优化计算制定出不同类型储能元件耦合的优化容量配置方案,为车载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