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3198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310538989.0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12P17/04 , C07D307/3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酶法合成布瓦西坦中间体及其类似物的方法,公开了生物酶可以用于布瓦西坦中间体及其类似物的制备,具有底物适应性广、催化效率高、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能够回收利用等优点。#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893043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310536420.0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7C201/12 , C07C205/55 , C07C205/5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咕啉环的小分子化合物催化硝基化合物与重氮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硝基化合物与重氮化合物作为底物,在含咕啉环的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下,将重氮化合物转移至硝基化合物的α‑碳上,制备偶联产物,该方法扩展了含咕啉环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及功能,具有底物适用性广、容易操作、能够回收再利用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262596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588459.X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海杆菌在制备聚羟基脂肪酸酯中的应用。本发明海杆菌(Marinobacterium)应用于制备聚羟基脂肪酸酯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聚羟基脂肪酸酯的方法,包括用含有碳源的培养基发酵培养上述的海杆菌,得到发酵产物;从所述发酵产物中得到所述的聚羟基脂肪酸酯。本发明海杆菌能利用挥发性脂肪酸为碳源进行快速生长且积累聚羟基脂肪酸酯。采用挥发性脂肪酸为碳源有助于降低聚羟基脂肪酸酯的发酵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优势和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240257B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0810056829.8
申请日:2008-01-2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微杆菌及诱变方法与其在手性药物中间体生产上的应用属于微杆菌领域。本发明采用本实验室筛选并保藏的氧化烃微杆菌(Microbacteriumhydrocarbonoxydans)(L29-9)保藏号:CGMCC No.2085为亲株,按常规方法进行物理化学逐级诱变处理,并经筛选,得到突变株L29-9-B-4保藏号:CGMCC No.2350;在优化条件下提高其生产内酰胺酶的活力,酶活提高了十一倍,通过生物转化消旋2-氮杂双环-[2.2.1]-庚烷-5-烯-3-酮得到(1R,4S)-2-氮杂双环-[2.2.1]-庚烷-5-烯-3-酮及(1S,4R)-2-氮杂双环-[2.2.1]-庚烷-5-烯-3-酮。这样对于生物转化生产手性药物中间体(1R,4S)-2-氮杂双环-[2.2.1]-庚烷-5-烯-3-酮时,可以提高γ-内酰胺的浓度或者缩短转化时间,从而提高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285059A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810113773.5
申请日:2008-05-3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微杆菌的固定化方法及其用于生产(-)γ-内酰胺的方法属于手性领域。本发明的固定化方法:将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后加热溶解,冷却至40℃以下后与微杆菌细胞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溶液;所述的微杆菌保藏号为CGMCC No.2350;将均匀混合有微杆菌细胞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溶液滴入含有氯化钙的硼酸饱和溶液中,形成珠体。用固定化细胞生产(-)γ-内酰胺的方法:将固定化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得到生物催化剂;生物催化剂与2~20g/L(+/-)γ-内酰胺溶液混合,在25~50℃pH6.0~8.0条件下,200~220转/分钟振荡1~12小时后以10000转/分钟离心5分钟。通过手性HPLC测定得到固定化细胞转化消旋的γ-内酰胺得到(-)γ-内酰胺的ee值可达到93.66%。
-
公开(公告)号:CN104164469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10081155.2
申请日:2014-03-06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应用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生产替卡格雷手性药物中间体的方法,属于酶工程技术领域。将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简称CALB)用于转化具有(a)所示结构式的外消旋替卡格雷中间体为单一构型中间体(b),其中R=CnH2n+1CO或CnH2n-1CO(n=2~6),R’=Cbz或Boc, R=CnH2n+1CO或CnH2n-1CO(n=2~6),R’=Cbz或BocR’=Cbz或Boc用CALB对所述的外消旋药物中间体进行拆分后得到产物(b)构型为(1S,4R)。本发明中,利用CALB对所述的底物进行拆分,催化效率高,得到的产物(b)纯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966192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218809.1
申请日:2014-05-22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其是来源于大豆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USDA6)的(-)γ-内酰胺酶及其编码基因,还提供了该(-)γ-内酰胺酶水解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的应用。本发明所述(-)γ-内酰胺酶是如下(a)或(b)的蛋白质:(a)由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表中的SEQ ID No:1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活性的由SEQ ID No:1衍生的蛋白质。利用该(-)γ-内酰胺酶水解拆分消旋体γ-内酰胺,其拆分活性接近100%,进而利用催化产物氨基酸制备(-)
-
公开(公告)号:CN101555223B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910082148.3
申请日:2009-04-17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 常州亚邦齐晖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IPC: C07D211/6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20/55
Abstract: 一种吡利霉素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合成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吡利霉素中间体的化学名称为(2S)-4-乙基-哌啶酸,化学结构如式(1)中所示。本发明通过将(2S)-N-叔丁氧羰基-4-羰基哌啶酸与乙基三苯基溴化膦在碱存在下反应得到(2S)-N-叔丁氧羰基-4-乙烯基-哌啶酸后,在于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加氢得(2S)-N-叔丁氧羰基-4-乙基-哌啶酸;(2S)-N-叔丁氧羰基-4-乙基-哌啶酸在盐酸的作用下脱去氨基保护基,制得(2S)-4-乙基-哌啶酸盐酸盐。本发明所提供的吡利霉素中间体的制备工艺简单,制备过程中无副产物,无环境污染,用于制备吡利霉素时,避免使用昂贵的PtO2催化剂氢化吡啶杂环。
-
公开(公告)号:CN101240257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56829.8
申请日:2008-01-2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微杆菌及诱变方法与其在手性药物中间体生产上的应用属于微杆菌领域。本发明采用本实验室筛选并保藏的氧化烃微杆菌(Microbacterium hydrocarbonoxydans)(L29-9)保藏号:CGMCC No.2085为亲株,按常规方法进行物理化学逐级诱变处理,并经筛选,得到突变株L29-9-B-4保藏号:CGMCC No.2350;在优化条件下提高其生产内酰胺酶的活力,酶活提高了十一倍,通过生物转化消旋2-氮杂双环-[2.2.1]-庚烷-5-烯-3-酮得到(1R,4S)-2-氮杂双环-[2.2.1]-庚烷-5-烯-3-酮及(1S,4R)-2-氮杂双环-[2.2.1]-庚烷-5-烯-3-酮。这样对于生物转化生产手性药物中间体(1R,4S)-2-氮杂双环-[2.2.1]-庚烷-5-烯-3-酮时,可以提高γ-内酰胺的浓度或者缩短转化时间,从而提高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969881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0439071.6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C07D213/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式Ⅰ化合物与1,3‑丙二胺进行氧化环化反应合成吡仑帕奈(式Ⅱ)的方法。#imgabs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