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80911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07667.X
申请日:2024-03-18
申请人: 北京化工大学 ,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间桁架结构在轨制造装置及方法,装置主要由纵梁生成装置、横梁生成装置、交叉封固装置组件和桁架支撑装置组成;纵梁生成装置和横梁生成装置垂直布置,横梁生成装置的布置位置处于其设备中心轴线与上交叉封固装置组件和下交叉封固装置组件的中心对齐;桁架支撑装置布置于纵梁生成装置和横梁生成装置的周边。本发明采用持续输入带状材料的方式进行制造桁架,通过成型模件完成管材成型,再经过交叉封固装置组件进行横纵梁交叉结构生成。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桁架结构的成型效果好,成型效率高,而且结构性能更加稳定。与传统的焊接或组装方式相比,新型制造技术能够减少结构接口,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从而确保航天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935932U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20522848.X
申请日:2024-03-18
申请人: 北京化工大学 ,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间桁架结构在轨制造装置,主要由纵梁生成装置、横梁生成装置、交叉封固装置组件和桁架支撑装置组成;纵梁生成装置和横梁生成装置垂直布置,横梁生成装置的布置位置处于其设备中心轴线与上交叉封固装置组件和下交叉封固装置组件的中心对齐;桁架支撑装置布置于纵梁生成装置和横梁生成装置的周边。本实用新型采用持续输入带状材料的方式进行制造桁架,通过成型模件完成管材成型,再经过交叉封固装置组件进行横纵梁交叉结构生成。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桁架结构的成型效果好,成型效率高,而且结构性能更加稳定。与传统的焊接或组装方式相比,新型制造技术能够减少结构接口,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从而确保航天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87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540543.6
申请日:2024-04-30
申请人: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度太空工厂,包括核心舱、连接舱和重力梯度稳定系统,核心舱包括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第二舱室呈圆环形,第一舱室位于第二舱室的圆环中心,且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的轴线重合;多个连接舱连接在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之间;重力梯度稳定系统包括稳定杆、阻尼部和动态稳定部;稳定杆的轴线与核心舱的轴线重合,稳定杆一端与第一舱室固定连接,稳定杆的另一端与阻尼部固定连接;动态稳定部套于稳定杆外侧,通过动态稳定部沿稳定杆的滑动实现太空工厂的重力梯度稳定;上述太空工厂还包括干个帆板组。本发明利用重力梯度实现自稳定,且自稳定效果好,可以根据自身载荷情况自动匹配稳定效果,同时方便对光伏板组件进行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867642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646957.7
申请日:2024-05-23
申请人: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1M10/0525 , H01M10/0565 , H01M10/058 , B29C64/295 , B33Y30/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4D打印智能可变构固态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锂离子电池可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形变,且多次变形后仍能保持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一体化连续快速制造、成本低等优点,解决了当前储能电池不能随环境变化而发生构型变化的技术问题,对于推动具有感知‑决策‑响应‑自供能功能的一体化智能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发明制备方法采用4D打印技术一体化连续快速打印正、负极和固态电解质,能使正、负极分别与固态电解质的固固界面紧密结合,降低界面阻抗,提高离子扩散速率,进而提升所述智能可变构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09975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14081.6
申请日:2024-03-19
申请人: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分类号: H01Q15/00 , B29C64/153 , B29C64/214 , B29C64/245 , B29C64/268 , B29C64/321 , B29C64/379 , B29C64/357 , B33Y30/00 , B33Y40/00 , B33Y70/00 ,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3/10 , G06F113/2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谐振结构电磁超材料及一体化制造方法,可以实现在三维空间内灵活排布,可增加电长度、降低谐振吸收频率,实现超材料吸波体的小型化,同时可以实现宽角入射波的高效吸收;通过多重激光混合增材制造设备,在无氧环境下,实现激光诱导高分子材料石墨烯化,使之成为导电材料,通过逐层堆积,实现导电材料/介电材料混合成型,最终成型三维谐振结构电磁超材料结构,在武器隐身吸波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81816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37930.8
申请日:2023-12-28
申请人: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分类号: B32B15/20 , B32B15/04 , B32B3/30 , B32B3/22 , B32B3/12 , B32B7/12 , B32B37/12 , B32B37/15 , B60F5/02 , G10K11/16 , G10K11/162 , B22F10/00 , B33Y10/00 , B33Y40/20 , B33Y80/00 , B29C64/10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隐身‑水声吸声‑超疏水减阻超材料,包括斜蜂窝五模材料、旋转堆叠金字塔吸波器阵列和各向异性跨尺度微纳超疏水表面;斜蜂窝五模材料中包含斜蜂窝胞元;旋转堆叠金字塔吸波器阵列中包含若干个均匀排布的旋转堆叠金字塔吸波器单元;各向异性跨尺度微纳超疏水表面包含若干个流向凹槽和流向凸棱。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在斜蜂窝五模材料上粘接旋转堆叠金字塔吸波器阵列;在旋转堆叠金字塔吸波器单元之间填充透波性树脂材料;采用3D打印方法形成流向凹槽和流向凸棱。本发明能够实现空中隐身、水下降噪、水下减阻等功能,实现超材料结构的小型化和轻量化,在跨介质飞行器结构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6981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818116.1
申请日:2023-12-27
申请人: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摘要: 一种大型稀疏结构在轨快速复合制造方法,在轨快速成型复合材料薄壁管材,将地面制备的聚酰亚胺前驱体粉末植入管材中进行发泡,在轨对异构多通接头进行注射成型,最终将管材与异构多通接头的在轨组装,完成大型空间结构的在轨制造。本发明具有原材料简单易携带、制造成本低、能耗低、效率高的特点,所制造出的大型结构耐空间环境好,比刚度高,适合在轨进行大规模制造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733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322079.5
申请日:2023-10-12
申请人: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6Q10/0631 , G06Q10/0633 , G06Q10/0639 , G06Q10/10 , G06Q50/04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装配影响综合指标的空间桁架装配序列规划方法,包括:依据空间桁架和其组成部件的几何特性,构建空间桁架装配任务表征模型;依据所述空间桁架装配任务表征模型,构建空间桁架装配约束条件;依据空间桁架结构和机器人装配执行能耗,构建装配影响综合指标;依据空间桁架装配任务表征模型、空间桁架装配约束条件和装配影响综合指标,使用A*算法获得空间桁架装配序列。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获得装配稳定性和机器人能耗等综合指标更优的空间桁架装配序列,从而更好地驱动机器人实现空间桁架装配。
-
公开(公告)号:CN106807319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1710168708.1
申请日:2017-03-21
申请人: 北京化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微流道分子碰撞原位聚合纤维表面修饰装置及方法,利用微流道分子碰撞技术将原位聚合的PVC修饰纤维表面,装置包括外壳和转轴,外壳上含有气体入口、液体入口、气体出口、流道上部和液体出口,通过将含有植物纤维、引发剂、水的气、液、固多相体系混合物经过高速旋转流道,与逆流而来的氯乙烯单体进行分子碰撞;流道表面的锯齿形结构使得固液混合物破碎成小液滴,增加了反应接触比表面积。从而实现PVC包覆植物纤维形成植物纤维基复合材料。本发明极大地强化传质传热过程,实现植物纤维基复合材料的有效制备,大大减小设备体积,增加产量及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707374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611112817.3
申请日:2016-12-07
申请人: 北京化工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多层梯度薄膜及其制备装置,所述光学薄膜由2M组单元膜叠加而成,每个单元膜具有折射率相差较大的聚合物材料A和B交替而成N个相同的周期结构,聚合物材料A的折射率为n1,聚合物材料B的折射率为n2;前M组实现对一种波段的高反射,后M组实现对另一种波段的高反射。所述的装置主要包括有熔融塑化供料装置、汇流器、多个均匀层叠器、梯度膜厚层叠器和成型装置。本发明利用两种折射率相差较大的材料,可实现多种波段的全反射;采用多个均匀层叠器、梯度膜厚层叠器实现膜厚可控成型,层厚达到纳米级,生产成本低,且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本发明的薄膜及制备装置制造工艺简单,精度容易保证,对物料适应性和制造效率大大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