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展示架
    1.
    发明公开
    一种展示架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32274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64112.3

    申请日:2023-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展示架,包括展示框架、连接件和导轨,导轨通过连接件活动设置于展示框架的一侧面上,展示框架的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导轨,导轨上用于安装展示用的防坠落装置。本发明的展示架可满足π型防坠落轨道的展示需求,能够展示应用于π型防坠落轨道的登塔装备,满足了特定产品展示需求,解决了传统展示架存在重量大、不易移动的问题;采用铝合金材质拼装,重量轻,能够有效防止生锈和腐蚀,延长展示架的使用寿命,便于搬运和摆放。

    一种防坠落轨道用离心式自锁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727960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54756.4

    申请日:2021-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坠落轨道用离心式自锁器,涉及高空作业防护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连接组件、离心组件、触发组件、凸轮组件和两个导向组件,离心组件包括测速轮轴、两个测速轮和两个离心块,两个测速轮分别固定于测速轮轴的两端,测速轮与防坠落轨道相接触,两个离心块分别铰接于测速轮轴中部的两侧;凸轮组件包括凸轮轴和凸轮,凸轮固定套设于凸轮轴上,凸轮轴上设置有限位槽;触发组件包括触发杆和弹性拉伸部件,触发杆转动安装于第二箱体上,触发杆一端卡接于限位槽中,触发杆另一端伸至测速轮轴靠近防坠落轨道的一侧。该装置解决了在同步坠落等极端特殊工况下的防坠问题,有效保障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

    基于图像的换流站用避雷器动作次数的识别方法以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86294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111191.9

    申请日:2014-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图像的换流站用避雷器动作次数的识别方法以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采集换流站用避雷器对应的仪表的图像;对所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图像;采用图像模板匹配方法对所述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数字识别,得到所述图像对应的读数;根据所述的读数确定出所述换流站用避雷器的动作次数;显示所述的动作次数。本发明首先通过图像采集装置(诸如摄像机)采集仪表的图像,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对图像的数字区域进行数字切分,最后采用一种数字结构特征和模板匹配相结合的数字识别方法来精确地读出避雷器的动作次数的读数,进而对避雷器进行监测,能够代替人眼对仪表进行读数,提高了读数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种输电线路杆塔攀爬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75128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110054697.0

    申请日:2021-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输电线路杆塔攀爬设备,涉及输电线路巡检技术领域,包括导轨、动力平台和承载平台;导轨安装于输电线路杆塔上;动力平台包括电控箱、主体结构和运动执行部件,主体结构与导轨滑动连接,运动执行部件用于为主体结构沿导轨移动提供动力,电控箱与运动执行部件电性连接;承载平台包括承载架和厢体,承载架可拆卸安装于主体结构上,以随主体结构沿导轨移动,厢体内用于装载检修人员和/或检修设备。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线路检修人员可乘坐该设备进行杆塔运维检修作业,减少了检修人员登塔的体力消耗,可使检修人员保留更多体力来进行塔上作业,增加了高空作业时间,提升了作业效率,并有效保障了检修人员的安全,实用性强。

    一种输电线路巡线机器人运输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2249629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178774.5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输电线路巡线机器人运输机构,涉及输电线路巡检技术领域,包括导轨、运输装置、定位装置和对接装置;运输装置用于将巡线机器人在地面与铁塔顶部之间往返输送;定位装置用于在巡线机器人运输过程中对运输装置起减速定位作用,使运输装置自行判断在导轨上的对接位置;对接装置能够与运输装置对接,且对接装置能够将巡线机器人在地线工作点与运输装置之间往返输送。本发明解决了巡线机器人从地面运输到铁塔顶部的自动化运输问题和巡线机器人运输时需要重复搭建临时起吊系统的问题,减少了巡线机器人使用时的工作人员数量,提升了巡线机器人从地面到工作位置的运输效率,且可有效保障机器人的运输安全,实用性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