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层叠式的桥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31654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90369.2

    申请日:2019-0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空间层叠式的桥梁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主体结构为桥梁式结构,在桥梁下部的桩基础之间设置地下综合管廊,输送城市之间的水、电、气等,地下管廊布置在地下两承台及两桩基之间,解决了用地困难,并且修建管廊时,两侧的桩基部分对施工进行保护作用,防止基坑坍塌;平面以上形成第一层的普通车辆行驶道路空间,中横梁以上形成第二层的轨道车辆行驶空间,同时在上盖梁的顶部形成第三层的高速公路,满足高速机动车的行驶,该桥梁结构共构成自上而下的四层空间,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城市干线和支线的道路规划,提高了城市交通的通行效率;同时采用层叠式结构,减少了用于面积,也减少了建设成本。

    一种兼作墩柱模板及预应力支撑的两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6871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1910728018.6

    申请日:2019-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作墩柱模板及预应力支撑的两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施工时,先拼装墩柱下部模板,再将该装置安装至模板上部,墩柱下部模板与该装置钢模板均作为墩柱浇筑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墩柱混凝土,待墩柱达到拆模强度后,只拆除抱箍以下模板,之后进行贝雷梁的拼装及架设,搭设分配梁及上部满堂支架并铺设底模安装侧模,而后对精轧螺纹钢进行预应力张拉。而后施工盖梁梁体,待养护完成后,依次拆除盘扣支架,贝雷片,最后对精轧螺纹钢进行放张,拆除本兼作盖梁模板及预应力支撑的两用装置。该装置既作为墩柱浇筑用的模板,又作为上盖梁浇筑时的支撑装置,简化施工工序,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工期,无需地基处理,节省材料与施工空间。

    一种兼作墩柱模板及预应力支撑的两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6871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9

    申请号:CN201910728018.6

    申请日:2019-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作墩柱模板及预应力支撑的两用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施工时,先拼装墩柱下部模板,再将该装置安装至模板上部,墩柱下部模板与该装置钢模板均作为墩柱浇筑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墩柱混凝土,待墩柱达到拆模强度后,只拆除抱箍以下模板,之后进行贝雷梁的拼装及架设,搭设分配梁及上部满堂支架并铺设底模安装侧模,而后对精轧螺纹钢进行预应力张拉。而后施工盖梁梁体,待养护完成后,依次拆除盘扣支架,贝雷片,最后对精轧螺纹钢进行放张,拆除本兼作盖梁模板及预应力支撑的两用装置。该装置既作为墩柱浇筑用的模板,又作为上盖梁浇筑时的支撑装置,简化施工工序,有效的缩短了施工工期,无需地基处理,节省材料与施工空间。

    一种具有双灵敏传感器的静力水准仪及其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07827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690393.6

    申请日:2019-07-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具有双灵敏传感器的静力水准仪及其测量方法,罐体安装在底座上,同时在底座上安装一气泡水准仪,通过气泡水准仪将罐体中的液面调节至水平状态,避免液面面积变化影响测量精度,进一步在底座上安装流量计,通过流量计确定液体的流动量,同时在罐体的顶部设置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与罐体中的浮漂连接,液体流动时,通过观察液位传感器的数据即可得到测量点的上升或下降,然后通过流量计的参数计算液位上升或下降的高度。该双灵敏传感器的静力水准仪,将罐体水平放置减小了测量误测,通过流量计能够准确计算出液位的变化高度,提高了测量精度。

    一种管线吊装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721301U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21276215.8

    申请日:2021-06-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管线吊装装置,包括型钢横梁、上抱箍和下抱箍,所述型钢横梁采用2榀工字钢加焊缀板形成,所述型钢横梁的两端则与钢管桩满焊连接,所述型钢横梁的下方两端对称设置有两根钢丝绳,两根钢丝绳的上端通过上连接钢管分别连接上螺杆,所述上螺杆贯穿工字钢至其上端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两根钢丝绳的下端则通过下连接钢管分别连接下螺杆,两根下螺杆分别贯穿至下抱箍两侧的第一水平箍翼的下方,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所述上抱箍两侧的第二水平箍翼与下抱箍两侧的第一水平箍翼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形成箍腔,所述水管位于箍腔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