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69201B
公开(公告)日:2023-02-07
申请号:CN202211306348.4
申请日:2022-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短流程的冷固球团在线金属化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炼钢的技术领域。所述冷固球团在线金属化的装置包括电弧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烟气预热通道和金属料上料系统;所述电弧炉的一侧与所述烟气预热通道相连通,所述烟气预热通道包括低温还原段、高温还原段和升温加热段,所述高温还原段远离电弧炉的一端与所述金属料上料系统相连通;所述烟气预热通道上设置有氢氧烧嘴、烟气分析仪和非接触式测温装置;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的控制线路与氢氧烧嘴、烟气分析仪和非接触式测温装置电连接。本发明通过全程动态控制冷固球团温度和烟气CO和H2含量,大大提高了冷固球团金属化率、温度、反应效率、在线金属化控制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5354115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70523.9
申请日:2022-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冷固球团的超短流程低碳炼钢系统及使用方法,属于炼钢的技术领域。所述超短流程低碳炼钢系统包括电弧炉、烟气预热通道、连续加料还原通道和金属料上料系统;所述电弧炉的一侧与所述烟气预热通道相连通,所述烟气预热通道的远离所述电弧炉的一端的上部与所述连续加料还原通道相连通,所述烟气预热通道的远离所述电弧炉的一端的尾部与所述金属料上料系统相连通。本发明通过装置结构设置和使用方法结合起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弧炉炼钢生产的直接还原铁存在的多种问题,例如:电弧炉炼钢废钢的还原时间较长,不能实现连续加料适用性较差,且无法有效实现烟气余热的充分利用等问题,利于工业大规模生产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536920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306348.4
申请日:2022-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短流程的冷固球团在线金属化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炼钢的技术领域。所述冷固球团在线金属化的装置包括电弧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烟气预热通道和金属料上料系统;所述电弧炉的一侧与所述烟气预热通道相连通,所述烟气预热通道包括低温还原段、高温还原段和升温加热段,所述高温还原段远离电弧炉的一端与所述金属料上料系统相连通;所述烟气预热通道上设置有氢氧烧嘴、烟气分析仪和非接触式测温装置;所述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设置的控制线路与氢氧烧嘴、烟气分析仪和非接触式测温装置电连接。本发明通过全程动态控制冷固球团温度和烟气CO和H2含量,大大提高了冷固球团金属化率、温度、反应效率、在线金属化控制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926538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95561.6
申请日:2024-10-08
IPC: C21C5/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炼钢过程钢液温度检测的非接触式测温系统,属于金属冶炼技术领域,包括电弧炉、蒸汽发生器、电解水系统、活塞式氧气压缩装置、活塞式氢气压缩装置以及若干非接触式测温装置。电解水系统包括电解水装置以及电解池。活塞式氧气压缩装置形成第一蒸汽容纳腔以及氧气容纳腔。活塞式氢气压缩装置形成第二蒸汽容纳腔以及氢气容纳腔。氧气通过活塞式氧气压缩装置压缩,并在释放后形成高压氧气射流从非接触式测温装置喷出,对熔池表面的浮渣进行吹扫以露出下部钢液,增强非接触式测温装置的红外测温功能获取钢液温度的准确性。当电弧炉炼钢过程中渣层较厚时,可以采用环氢相干射流,提高吹扫气流的吹渣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5411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1270523.9
申请日:2022-1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冷固球团的超短流程低碳炼钢系统及使用方法,属于炼钢的技术领域。所述超短流程低碳炼钢系统包括电弧炉、烟气预热通道、连续加料还原通道和金属料上料系统;所述电弧炉的一侧与所述烟气预热通道相连通,所述烟气预热通道的远离所述电弧炉的一端的上部与所述连续加料还原通道相连通,所述烟气预热通道的远离所述电弧炉的一端的尾部与所述金属料上料系统相连通。本发明通过装置结构设置和使用方法结合起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弧炉炼钢生产的直接还原铁存在的多种问题,例如:电弧炉炼钢废钢的还原时间较长,不能实现连续加料适用性较差,且无法有效实现烟气余热的充分利用等问题,利于工业大规模生产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03898273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410162784.8
申请日:2014-04-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1C5/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弧炉炼钢领域,是一种提高电弧炉底吹透气砖寿命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二氧化碳气体与钢水碳元素反应的吸热原理,按照电弧炉冶炼工艺最优化要求,通过动态控制底吹气体中Ar(N2)与气态或固态CO2的混合比例与流量,降低电弧炉底吹透气砖的侵蚀速度,同时保证透气砖不被堵塞,提高电弧炉底吹透气砖的工作寿命。所述方法通过电弧炉炉底吹控制系统实现,所述电弧炉炉底吹气体系统包括:CO2气源装置、CO2流量控制器、Ar(N2)气源装置、Ar(N2)流量控制器、底吹压力传感器、底吹透气砖,底吹控制数据库、时间-电耗控制器、主控制系统。本发明的优点是在保证电弧炉底吹搅拌效果的同时,降低侵蚀速度,提高电弧炉底吹透气砖工作寿命30%。
-
公开(公告)号:CN102643951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210123084.9
申请日:2012-04-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1C5/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电弧炉炼钢供氧和喷吹粉剂的方法。针对当前电弧炉炼钢供氧射流衰减速度快,冲击力不足和粉剂收得率低的问题,将氧气与粉剂颗粒混合成气-固混合相,并产生高速混合射流,利用粉剂颗粒的动能提高电弧炉供氧射流的冲击力,强化熔池搅拌,实现粉剂颗粒的高效输送。本发明粉剂流量范围为5-60kg/min,氧气流量为500~3500Nm3/h;气-固混合相流量为500~4000Nm3/h,固气比为0.5-5kg/kg;高速混合射流速度为50~700m/s;本发明适用于炉壁供氧并喷吹粉剂的5~300t电弧炉炼钢。使用本发明后电弧炉熔池搅拌强度加强20%以上,氧气、粉剂的利用率提高,氧气消耗降低大于15%,喷吹粉剂消耗降低大于30%。
-
公开(公告)号:CN102382937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32756.5
申请日:2011-08-15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1C5/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弧炉炼钢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炉气分析的电弧炉冶炼过程控制方法。电弧炉钢水成分温度预报方法为:对电弧炉炉气成分、温度和流量进行连续检测,实时计算电弧炉脱磷速度、脱碳放热速度、热损失速度,进而计算预测电弧炉内钢水的成分与温度,根据电弧炉内钢水成分和温度的预报数据,实时动态调节供电强度和供氧流量,使电弧炉内钢水脱碳和钢水升温协调进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控制方法使电弧炉平均冶炼电耗降低3%,吨钢氧耗降低5%,电弧炉冶炼终点温度、成分双命中率提高10%,并且金属料消耗降低2%。
-
公开(公告)号:CN102643946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210123055.2
申请日:2012-04-24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超音速氧枪喷粉脱磷的转炉炼钢方法及超音速氧枪,用于解决炼钢过程成渣慢及脱磷期搅拌强度小导致脱磷率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超音速氧枪装置输送脱磷用造渣材料,造渣材料以超音速粉气射流状态喷入熔池并充分接触,实现炼钢过程快速成渣,提高脱磷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提高炼钢脱磷率。本超音速氧枪的进粉管与吹氧中心管连接,供粉管出口位于氧枪上部到喷头出口之间,内径10-150mm,喷粉流量30-500kg/min,载气流量50-3000Nm3/h,压力0.4-1.4MPa。氧枪喷头易损处采用耐磨材料,马赫数为1.5-2.1。本发明适用于30-350吨转炉炼钢脱磷工艺,与传统炼钢工艺相比,使用本发明脱磷率提高5%以上,造渣材料消耗量降低10%以上,金属收得率提高0.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060510A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1310001065.3
申请日:2013-01-01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143 , Y02P10/212
Abstract: 一种采用燃气加热的高废钢比的冶炼方法,属于冶金技术及节能减排领域,目的是解决转炉炼钢过程加入30%~60%废钢时炉温低、冶炼周期长、造渣困难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是在转炉炼钢过程采用燃气多功能喷嘴喷吹氧气和可燃性气体,燃烧产生的热量补充转炉炼钢过程能量,减少石灰等造渣剂消耗,降低炉渣铁损和碳的排放量,提高金属收得率。与传统转炉炼钢相比,可改善钢液质量,促进废钢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碳排放30%以上;与传统电炉炼钢相比,可提高搅拌强度,缩短冶炼周期。本发明适用于30~350吨转炉,可燃性气体可采用天然气、乙炔、丙烷,也可采用转炉煤气回收分离的CO,同时煤气中的CO2可用于底吹过程,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