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氧化二氮的电化学试验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66033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944419.1

    申请日:2023-07-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特殊介质电化学试验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四氧化二氮的电化学试验测试装置,包括电化学电解池、恒温水槽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电解池包括电解池体、电解桶和电解池盖。电解池体具有容纳空间,并且电解池体为夹层中空结构,夹层中空结构与恒温水槽循环连接,用于为容纳空间提供恒温环境。电解桶嵌设在容纳空间中,电解桶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用于容纳四氧化二氮。电解池盖与电解池体密封连接,以封闭四氧化二氮,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的一端分别穿过电解池盖与四氧化二氮接触,另一端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通过构造N2O4推进剂与金属材料相容性环境条件进行电化学腐蚀反应测试,为推进剂加速寿命评估技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一种烟丝膨胀剂和烟丝膨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73684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13951.6

    申请日:2019-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丝膨胀剂和烟丝膨胀方法,烟丝膨胀剂的组分包括含氢氯氟烷烃和氟代烷烃,所述含氢氯氟烷烃和氟代烷烃的质量比为95.0-99.8:0.2-5.0。所述含氢氯氟烷烃包括一氟二氯乙烷、二氟一氯乙烷和三氟二氯乙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氟代烷烃包括五氟丙烷、五氟丁烷和十氟戊烷中的至少一种。烟丝膨胀方法是将待膨胀的烟丝置于密封容器中,通入气相的烟丝膨胀剂,对烟丝进行气相浸渍;回收烟丝膨胀剂后,将浸渍后的烟丝加热,制得膨胀烟丝。本发明所述的烟丝膨胀剂和膨胀方法,可以在保证烟丝膨胀效果的前提下,大大降低膨胀介质的损耗量,降低生产成本,有效解决液相浸渍方法中介质损耗大的问题。

    一种密封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029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681408.0

    申请日:2022-1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密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密封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制备原料:填料1~450份,所述填料为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和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增塑剂1~100份,所述增塑剂为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甲酚酯、氯化石蜡‑42、氯化石蜡‑52以及第一液体氟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液体氟橡胶的数均分子量为500~10000;粘合剂0~170份,所述粘合剂为第二液体氟橡胶、交联剂与固化促进剂,所述第二液体氟橡胶为端羧基液体氟橡胶,数均分子量为500~5000。本发明提供的密封剂具有较低的注胶压力,同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一种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8074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963315.1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微纳气泡反应塔和加药装置;所述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与微纳气泡反应塔连接,所述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与用于供入酸性废水的进水管道连接;所述加药装置的第一出药端与所述进水管道连接,用于向所述进水管道加入pH调节剂,所述加药装置的第二出药端与所述微纳气泡反应塔连接,用于向所述微纳气泡反应塔加入活性药剂。本发明通过向酸性废水中投加pH调节剂使其转换为中碱性后再通入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和微纳气泡反应塔中,还向微纳气泡反应塔中通入活性药剂,使酸性废水在臭氧微纳气泡和活性药剂的作用下被充分处理,而且大大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

    一种臭氧微纳气泡废水处理系统及废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18067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962114.X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臭氧微纳气泡废水处理系统及废水处理方法,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气泡发生装置,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和微纳气泡反应塔,其中,所述臭氧气泡发生装置用于将臭氧气体和废水进行一次溶气;所述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用于将臭氧气体和废水进行二次溶气。将臭氧和废水经过一次溶气过程和二次溶气过程后,废水中的微纳气泡的尺寸明显减小,增强了微纳气泡在水中的稳定性,大大延长了微纳气泡的湮灭时间,利于臭氧传质与溶解,可以极大提升臭氧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使本发明的废水处理系统不必增加接触反应塔数量即可达到废水效果,从而使废水处理系统的体积减小,集成化程度较高,便于流动化作业,使用方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