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6033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944419.1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IPC: G01N27/28 ,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特殊介质电化学试验测试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四氧化二氮的电化学试验测试装置,包括电化学电解池、恒温水槽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电化学电解池包括电解池体、电解桶和电解池盖。电解池体具有容纳空间,并且电解池体为夹层中空结构,夹层中空结构与恒温水槽循环连接,用于为容纳空间提供恒温环境。电解桶嵌设在容纳空间中,电解桶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用于容纳四氧化二氮。电解池盖与电解池体密封连接,以封闭四氧化二氮,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的一端分别穿过电解池盖与四氧化二氮接触,另一端与电化学工作站连接。通过构造N2O4推进剂与金属材料相容性环境条件进行电化学腐蚀反应测试,为推进剂加速寿命评估技术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473727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210557306.1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北京航天凯恩新材料有限公司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军用装备及民用纺织材料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相变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相变调温纤维由含有相变储能微胶囊的纺丝原液纺丝得到;相变储能微胶囊的芯材为相变材料,所述相变储能微胶囊的壁材包括有机壁材和无机壁材;无机壁材选自石墨烯、碳纳米管、碳化硅和碳酸钙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的相变储能微胶囊,采用无机/有机复合壁材,能有效地提高微胶囊壁材的导热系数,从而提高相变材料感知温度变化的速度,提高温度变化过程中,相变材料吸热和放热速度和效率,起到更好的调温效果。在保证纤维的力学性能的同时,制备的微胶囊焓值可达到200J/g,制成的纤维焓值可达20J/g。
-
公开(公告)号:CN112359483B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011110795.3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IPC: D04H1/4374 , D04H1/4382 , D04H1/46 , D04H1/492 , D04H1/593 , D04H1/70 , D06C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保温絮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絮片至少包括由多孔聚酰亚胺纤维构成的隔热层,以及由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与多孔聚酰亚胺纤维混纺构成的保温层。所述制备方法中,絮片是由纤维经开松、成网、铺网后制成的,其中多孔聚酰亚胺成分是由聚酰胺酸原丝在开松或成网步骤之后经热亚胺化制得的。本发明提供的聚酰亚胺保温絮片采用多孔结构的聚酰亚胺纤维增强了其保温隔热能力,同时调整了制备过程中的热亚胺化步骤,以避免过早进行热亚胺化对纤维多孔结构造成破坏,使制得的絮片保有最佳的保温隔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2391843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011109639.5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IPC: D06M15/59 , D02G3/04 , D02G3/44 , D02G3/32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竹纤维、抗菌抗皱复合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改性竹纤维由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对竹纤维进行浸渍,经热亚胺化反应后得到。所述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由二酐和二胺共聚得到,所述二酐与二胺的摩尔比为:0.85:1~1.20:1。抗菌抗皱复合纱线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棉纤维45‑65重量份、锦纶纤维15‑35重量份、氨纶纤维1‑20重量份、聚酰亚胺纤维5‑25重量份和改性竹纤维14‑34重量份。本发明采用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对竹纤维进行浸渍包覆改性,提高了竹纤维的韧性和耐洗性;再将改性竹纤维与聚酰亚胺纤维等其它纤维混合纺纱,增加竹纤维与复合纱线其他组分的界面相容性,提高复合纱线的整体抗皱性、舒适性和抗菌性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5948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10795.3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IPC: D04H1/4374 , D04H1/4382 , D04H1/46 , D04H1/492 , D04H1/593 , D04H1/70 , D06C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保温絮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絮片至少包括由多孔聚酰亚胺纤维构成的隔热层,以及由纤维素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与多孔聚酰亚胺纤维混纺构成的保温层。所述制备方法中,絮片是由纤维经开松、成网、铺网后制成的,其中多孔聚酰亚胺成分是由聚酰胺酸原丝在开松或成网步骤之后经热亚胺化制得的。本发明提供的聚酰亚胺保温絮片采用多孔结构的聚酰亚胺纤维增强了其保温隔热能力,同时调整了制备过程中的热亚胺化步骤,以避免过早进行热亚胺化对纤维多孔结构造成破坏,使制得的絮片保有最佳的保温隔热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973684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13951.6
申请日:2019-12-02
Applicant: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IPC: A24B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丝膨胀剂和烟丝膨胀方法,烟丝膨胀剂的组分包括含氢氯氟烷烃和氟代烷烃,所述含氢氯氟烷烃和氟代烷烃的质量比为95.0-99.8:0.2-5.0。所述含氢氯氟烷烃包括一氟二氯乙烷、二氟一氯乙烷和三氟二氯乙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氟代烷烃包括五氟丙烷、五氟丁烷和十氟戊烷中的至少一种。烟丝膨胀方法是将待膨胀的烟丝置于密封容器中,通入气相的烟丝膨胀剂,对烟丝进行气相浸渍;回收烟丝膨胀剂后,将浸渍后的烟丝加热,制得膨胀烟丝。本发明所述的烟丝膨胀剂和膨胀方法,可以在保证烟丝膨胀效果的前提下,大大降低膨胀介质的损耗量,降低生产成本,有效解决液相浸渍方法中介质损耗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1029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681408.0
申请日:2022-12-27
Applicant: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IPC: C09J127/12 , C09J11/04 , C09J11/08 , C09J1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密封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密封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密封剂,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制备原料:填料1~450份,所述填料为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和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增塑剂1~100份,所述增塑剂为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甲酚酯、氯化石蜡‑42、氯化石蜡‑52以及第一液体氟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液体氟橡胶的数均分子量为500~10000;粘合剂0~170份,所述粘合剂为第二液体氟橡胶、交联剂与固化促进剂,所述第二液体氟橡胶为端羧基液体氟橡胶,数均分子量为500~5000。本发明提供的密封剂具有较低的注胶压力,同时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391843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109639.5
申请日:2020-10-16
Applicant: 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IPC: D06M15/59 , D02G3/04 , D02G3/44 , D02G3/32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竹纤维、抗菌抗皱复合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改性竹纤维由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对竹纤维进行浸渍,经热亚胺化反应后得到。所述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由二酐和二胺共聚得到,所述二酐与二胺的摩尔比为:0.85:1~1.20:1。抗菌抗皱复合纱线以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棉纤维45‑65重量份、锦纶纤维15‑35重量份、氨纶纤维1‑20重量份、聚酰亚胺纤维5‑25重量份和改性竹纤维14‑34重量份。本发明采用聚酰亚胺前驱体溶液对竹纤维进行浸渍包覆改性,提高了竹纤维的韧性和耐洗性;再将改性竹纤维与聚酰亚胺纤维等其它纤维混合纺纱,增加竹纤维与复合纱线其他组分的界面相容性,提高复合纱线的整体抗皱性、舒适性和抗菌性等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80746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963315.1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IPC: C02F9/04 , C02F9/08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酸性废水处理系统包括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微纳气泡反应塔和加药装置;所述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与微纳气泡反应塔连接,所述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与用于供入酸性废水的进水管道连接;所述加药装置的第一出药端与所述进水管道连接,用于向所述进水管道加入pH调节剂,所述加药装置的第二出药端与所述微纳气泡反应塔连接,用于向所述微纳气泡反应塔加入活性药剂。本发明通过向酸性废水中投加pH调节剂使其转换为中碱性后再通入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和微纳气泡反应塔中,还向微纳气泡反应塔中通入活性药剂,使酸性废水在臭氧微纳气泡和活性药剂的作用下被充分处理,而且大大提高了臭氧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8067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962114.X
申请日:2020-09-14
Applicant: 北京航天凯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臭氧微纳气泡废水处理系统及废水处理方法,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臭氧气泡发生装置,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和微纳气泡反应塔,其中,所述臭氧气泡发生装置用于将臭氧气体和废水进行一次溶气;所述臭氧微纳气泡发生装置用于将臭氧气体和废水进行二次溶气。将臭氧和废水经过一次溶气过程和二次溶气过程后,废水中的微纳气泡的尺寸明显减小,增强了微纳气泡在水中的稳定性,大大延长了微纳气泡的湮灭时间,利于臭氧传质与溶解,可以极大提升臭氧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使本发明的废水处理系统不必增加接触反应塔数量即可达到废水效果,从而使废水处理系统的体积减小,集成化程度较高,便于流动化作业,使用方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