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扩压器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1443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07037.4

    申请日:2025-04-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箭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扩压器加工工装及加工方法,扩压器加工工装包括:设有开口的环形板结构通过调整开口宽度,改变外壁直径,使得外壁贴合至扩压器的内筒;应变测量结构设置在环形板结构上,获取环形板结构沿与环形板结构中心轴线垂直方向的初始应变,以及获取环形板结构沿与环形板结构中心轴线垂直方向的应变;在内筒上依次安装纵筋、外筒和加强环筋之间的时段,通过调整开口宽度,改变环形板结构的外壁直径,确保应变测量结构获取的环形板结构沿与环形板结构中心轴线垂直方向的应变与初始应变相同。本申请通过应变测量结构实时监测环形板结构的应变,结合调整开口宽度,防止薄壁内筒变形,确保扩压器的形面精度。

    一种高温燃气采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26217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445447.9

    申请日:2023-04-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温燃气采集装置及方法,该高温燃气采集装置,至少包括:采样瓶,具有进口与出口,适于收集和保存高温燃气;燃气汇流管,一端与采样瓶的进口相连通,另一端适于与高温燃气源相连通;支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与采样瓶的出口相连的管路上;加热套,包裹在采样瓶的表面,加热套与支路温度传感器信号连接;支路压力表,设置在与采样瓶的进口相连的管路上。本发明提供的高温燃气采集装置,能够保证采样的高温燃气的温度、压力和初始状态一致,避免气体中的部分物质冷凝,造成组分失真。

    一种带有阀箱的液氢储供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7210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210234182.3

    申请日:2022-0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带有阀箱的液氢储供系统,属于液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包括:液氢瓶,内部具有用于储存液氢的储存空间;阀箱,内部具有用于放置输送管路和阀门的放置空间;所述放置空间内为真空环境;所述储存空间和放置空间通过连接导热管连通;本发明的带有阀箱的液氢储供系统,将阀箱的放置空间设置为真空环境;由此可以将内部的输送管路和阀门等简化为单壁结构,代替了多条真空管和真空截止阀的复杂布局,更加适用汽车上液氢的输送过程;既满足整车狭小空间要求,也解决了液氢管路导致液态空气和管壁结霜、低温阀门深冷环境易卡滞的问题。

    一种消声器及降噪系统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57479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82783.6

    申请日:2023-03-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火箭发动机燃气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声器及降噪系统。本发明的消声器包括:本体和截流件,本体呈筒状,具有一端呈开口的消声腔,开口与发动机的排气端相连接,开口的径向尺寸小于消声腔的径向尺寸;本体的壁面上成型有排气部,排气部包括若干排气孔以将喷流噪声从消声腔排向外部环境;截流件与本体固定连接,截流件上成型有通流部以将消声腔分隔为相连通的至少两个腔室,截流件适于阻挡部分喷流噪声沿本体的轴向方向流通。本发明提供的消声器从本体开口进入的气流在消声器内经历两种衰减而最终排出,极大地增强了降噪效果,且结构精简,不额外增大设备整体长度、体积等,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种热沉冷却系统及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71018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175405.8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航天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沉冷却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热沉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真空舱内的热沉结构,以及第一冷却组、第二冷却组和第三冷却组,每一组中气态介质在增压阀的作用下将液态低温介质压入热沉结构进行降温。本发明提供的热沉冷却系统可以采用氮气和液氮冷却热沉结构至接近77K、采用氢气和液氢冷却热沉结构至接近20K,以及采用氦气和液氦冷却热沉结构至接近4K,三组冷却组对热沉结构进行分级降温冷却。根据不同试验类别和需求分级预冷形成满足要求的模拟宇宙冷黑环境的低温热沉,冷量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单位体积价格大约为液氢10倍、液氮50倍的液氦用量得以减少,极大地降低了能源损耗和试验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