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72291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260905.7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计算机视觉高通量筛选微生物的方法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预处理后的微生物菌落的图像信息;从所述图像信息中提取图像特征;基于所述图像特征建立生物菌落筛选模型;以及根据所述生物菌落筛选模型从待检生物菌落集合中筛选出目标特征符合预设要求的生物菌落。本发明通过比色法在封闭的场景中获取多个孔板上生物菌落的多个子图像,并确定每一个孔板对应的子图像的位置参数。对所述图像信息提取图像特征,根据所述图像特征建立生物菌落的筛选模型,且根据所述生物菌落的筛选模型获取目标特征符合预设要求的生物菌落。从而实现高效率的筛选。
-
公开(公告)号:CN11283662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0125780.2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 ,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细胞表型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将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植物细胞培养结合,通过连续对植物细胞进行相片捕捉,通过采用分类模型进行两次分类,根据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可以对不同生长状态的植物细胞进行区分,完成对植物细胞的生物量和褐化程度的准确预测。本发明实现了方便、准确、快速、安全、低成本的植物细胞生物量及褐化程度的检测,解决了因植物细胞结团没法通过正常取样获得生物量的问题;并且因为该方法是非侵入式的测量,避免了悬浮细胞染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36621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125780.2
申请日:2021-01-2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 ,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细胞表型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将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植物细胞培养结合,通过连续对植物细胞进行相片捕捉,通过采用分类模型进行两次分类,根据植物细胞生长过程中颜色的变化,可以对不同生长状态的植物细胞进行区分,完成对植物细胞的生物量和褐化程度的准确预测。本发明实现了方便、准确、快速、安全、低成本的植物细胞生物量及褐化程度的检测,解决了因植物细胞结团没法通过正常取样获得生物量的问题;并且因为该方法是非侵入式的测量,避免了悬浮细胞染菌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04523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968307.0
申请日:2021-08-2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机理融合模型的高效发酵生产槐糖脂的方法,包括:摇瓶种子培养的步骤,接种摇瓶种子入发酵罐的步骤以及发酵培养的步骤,其中,发酵培养的步骤中,底物的补料量通过构建基于数据机理融合的补料反馈模型并根据模型调控而得到。利用基于数据机理融合的补料反馈模型能够对发酵过程实现补料的稳定、实时、理性调控,从而实现槐糖脂的高效发酵。
-
公开(公告)号:CN116798507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411779.5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质粒发酵变温过程预测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发酵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构建特征矩阵;基于构建的特征矩阵,进行预测模型算法的选择;对所选的预测模型算法进行超参数优化;对所述特征矩阵进行特征因子分析并建立生物学约束;结合生物学约束,利用所选的预测模型将温度作为预测参数进行整个发酵过程的温度预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质粒发酵变温过程智能化,摆脱了对人工发酵经验的依赖,同时避免了人为操作上的失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651714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1040606.7
申请日:2019-10-2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牛至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基及诱导方法。其中的诱导培养基,以1L计,其包括如下用量的组分:B5基础盐培养基、蔗糖20~30g/L、琼脂6~8g/L、肌醇80~120mg/L、6-BA 2~3.5mg/L、NAA 0.2~0.6mg/L、黑曲霉提取物80~150mg/L、胆碱1~1.8g/L、其余为水。使用本发明的诱导培养基可用于培养牛至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70%~90%,愈伤组织状态良好,适合大规模悬浮培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