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7990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01326.2
申请日:2021-05-08
申请人: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发明人: 张科学 , 亢磊 , 王晓玲 , 何满潮 , 李首滨 , 李旭 , 尹尚先 , 孙健东 , 李东 , 符大利 , 张玉良 , 王炯 , 毛明仓 , 高文蛟 , 程志恒 , 杨正凯 , 赵启峰 , 殷帅峰 , 任怀伟 , 庞义辉 , 许雯 , 李海涛 , 马振乾 , 王琦 , 杨军 , 王亚军 , 李悬 , 朱俊傲 , 杨海江 , 吴永伟 , 闫星辰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明工作面智能开采大数据分析决策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构建采煤工作面的透明地质模型和规划截割模板;基于“CT”切片技术,对透明地质模型进行剖切,得到透明地质模型的切眼顶板界面曲线和切眼底板界面曲线,并基于惯性导航技术、雷达定位技术,根据综采设备的工况监测数据,对截割模型进行实时修正;综采机械根据修正后的规划截割模板,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实时自动截割。籍此,通过开采过程中切眼揭露的煤层以及生产过程中新产生的地质数据不断的对透明地质模型进行修正更新,得到综采设备的精准控制决策信息,利用大数据对规划截割模型进行实时修正,实现了采煤工作面的智能精准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335683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529009.1
申请日:2021-05-14
申请人: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摘要: 本发明公开基于开采空间关键层滞缓效应的浅表层生态水保护方法,利用硬岩层(关键层)离层发育、闭合存在一定的滞缓时间,依据关键层理论及岩层力学强度,找到离地表最近且有一定发育滞缓时间的一层或多层关键层,预先在关键层布置钻孔,并在孔内设置监测系统;当离层发育至该关键层下方时,监测系统自动识别,启动注浆泵,进行快速注浆,在该关键层破断、弯曲前对离层空间注满浆,以阻隔向上传导的开采空间,以阻止采动对浅部岩层和浅地表水体的损伤,同时增加岩体结构强度,对浅地表岩层形成“保护圈”,预防浅地表水漏失和地表沉陷,保护地表生态水位,有利于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3298299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24497.7
申请日:2021-05-13
申请人: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发明人: 张科学 , 朱俊傲 , 杨海江 , 何满潮 , 亢磊 , 王晓玲 , 李首滨 , 张瑞新 , 尹尚先 , 孙健东 , 李东 , 王炯 , 陶志刚 , 任怀伟 , 庞义辉 , 李旭 , 高文蛟 , 程志恒 , 杨正凯 , 赵启峰 , 许雯 , 马振乾 , 李海涛 , 王琦 , 杨军 , 王亚军 , 吴永伟 , 闫星辰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层冲击危险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包括:确定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的输入层、输出层的神经元数目;根据输入层、输出层的神经元数目,基于预设神经元模型,确定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的隐含层的神经元数目的取值范围;根据隐含层的神经元数目的不同取值,对应构建多个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基于多个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根据获取的煤层冲击危险性的样本数据,得到对应的多个样本输出结果;将多个样本输出结果分别与基于综合指数方法的输出结果分别进行对比,确定最佳的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模型,以对煤层冲击危险性进行智能化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3107584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110438747.5
申请日:2021-04-23
申请人: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 山东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E21F1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井下逃生系统,逃生系统包括逃生装置:逃生装置包括设置于巷道掘进迎头面附近的水平储车滑道,储车滑道上端设置安装吊架,储车滑道远离巷道掘进端的一侧平滑连接设有倾斜向下的脱钩滑道,脱钩滑道上设有向下开放的脱钩槽,脱钩槽内插设有牵引索;逃生装置还包括活动架设于储车滑道上的倒“V”字型夹板,夹板的四周边缘处设有与储车滑道、脱钩滑道滚动连接的滑轮,夹板的一侧延伸设有拉臂,拉臂末端设有“┓”状的连臂,连臂下端固定设有水平的载人板,夹板的内板面上固定设有抱索板。本发明的井下逃生系统,单人即可进行撤离;负重小,撤离速度快。
-
公开(公告)号:CN11337990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0501326.2
申请日:2021-05-08
申请人: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发明人: 张科学 , 亢磊 , 王晓玲 , 何满潮 , 李首滨 , 李旭 , 尹尚先 , 孙健东 , 李东 , 符大利 , 张玉良 , 王炯 , 毛明仓 , 高文蛟 , 程志恒 , 杨正凯 , 赵启峰 , 殷帅峰 , 任怀伟 , 庞义辉 , 许雯 , 李海涛 , 马振乾 , 王琦 , 杨军 , 王亚军 , 李悬 , 朱俊傲 , 杨海江 , 吴永伟 , 闫星辰
摘要: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明工作面智能开采大数据分析决策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构建采煤工作面的透明地质模型和规划截割模板;基于“CT”切片技术,对透明地质模型进行剖切,得到透明地质模型的切眼顶板界面曲线和切眼底板界面曲线,并基于惯性导航技术、雷达定位技术,根据综采设备的工况监测数据,对截割模型进行实时修正;综采机械根据修正后的规划截割模板,对采煤工作面进行实时自动截割。籍此,通过开采过程中切眼揭露的煤层以及生产过程中新产生的地质数据不断的对透明地质模型进行修正更新,得到综采设备的精准控制决策信息,利用大数据对规划截割模型进行实时修正,实现了采煤工作面的智能精准开采。
-
公开(公告)号:CN114021356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18442.7
申请日:2021-11-09
申请人: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IPC分类号: G06F30/20 , G06F111/08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项式法的地表移动变形改进计算方法,涉及地表移动变形技术领域。该方法将岩体看成颗粒介质,把颗粒按埋深高度不同分层划分,抽出下一层颗粒,预测上一层各分层中颗粒的移动规律,对地表移动变形进行预测;然后构建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模型并确定输入参数;最后计算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模型的预计参数,并采用多项式法,对地表移动变形预计模型中各移动变形值的预计参数进行修正;将修正后参数代入修正后的模型,再计算出各个修正后变形值。该方法揭示地表最大下沉值预计结果和实测结果差值与各移动变形值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多项式法的修正计算模型,实现对地表移动变形的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3298378A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2110560571.0
申请日:2021-05-21
申请人: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发明人: 张科学 , 杨海江 , 朱俊傲 , 何满潮 , 王晓玲 , 亢磊 , 王襄禹 , 李首滨 , 张瑞新 , 李旭 , 尹尚先 , 孙健东 , 李东 , 符大利 , 张玉良 , 陶志刚 , 王炯 , 任怀伟 , 庞义辉 , 高文蛟 , 李勇军 , 程志恒 , 杨正凯 , 赵启峰 , 许雯 , 马振乾 , 李海涛 , 王琦 , 杨军 , 王亚军 , 闫星辰 , 吴永伟
IPC分类号: G06Q10/06 , G06Q10/10 , G06Q50/02 , G06Q50/26 ,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19/0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提供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工作面智能化程度评价方法和系统,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01、获取工作面的影响因素的评分数据;步骤S102、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根据工作面的影响因素的评分数据,构建工作面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以对工作面智能化程度进行评价。本发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工作面智能化程度评价模型,选取五个一级因素和三十一个二级因素对工作面的智能化程度进行评价,综合考虑了围岩探测、开采装备、生产系统、配套生产系统、组织管理这五大系统,构建起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工作面智能化程度评价模型,实现了对煤矿工作面智能化程度评价,进而推动工作面的智能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3187538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38762.X
申请日:2021-04-23
申请人: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 山东理工大学
IPC分类号: E21F11/0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井下掘进工作面逃生与运输系统,包括设于巷道顶部的导轨机构、设置于远离掘进端的驱动机构、脱索机构;导轨机构上固定设有多组牵引机构,巷道掘进端的导轨机构上设置有转向轮、逃生机构,所述牵引机构、转向轮、驱动机构上活动套设有牵引索;导轨机构上活动设有多组平移机构,平移机构上固定设置有人车机构、起吊机构,平移机构上固定设置有穿设于牵引索上的抱索机构。本发明的井下掘进工作面逃生与运输系统,系统化地整合多种常用设备,优化井下环境;施工人员在分散事故时方便逃生。
-
公开(公告)号:CN11896734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98013.6
申请日:2024-07-24
申请人: 西安科技大学 ,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IPC分类号: G06Q50/02 , E21F17/18 , G06Q10/0635 ,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9/1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压裂导升机理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实测获取研究区在地应力状态下的底板破裂压力、重开压力规律;实测获取研究区开采后的底板破裂压力、重开压力规律并进行验证;以底板破裂压力为指标进行底板分带;以重开压力为指标进行底板分带;基于底板破裂压力、重开压力的分带划分进行底板突水分析。该方法基于压裂导升突水机理,建立了多因素耦合的底板破裂压力、重开压力判别指标,提出了相应底板突水判据,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开采过程中应力、岩石力学性质与水压共同作用下的致灾本质,达到以突水机理为核心的科学评价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805188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1485064.0
申请日:2023-11-09
申请人: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IPC分类号: G06F18/27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F18/211 , G06F18/2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985 , G06N3/086 , G06Q50/02
摘要: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工作面涌水量预测方法和系统。该方法首先对预先获取的涌水量历史时序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涌水量的稳定性特征和周期性特征;然后基于涌水量的周期性特征划分涌水量样本数据集,并确定模型验证方法;接着,基于涌水量的稳定性特征的分析结果,对所述涌水量样本数据集进行模态分解,得到涌水量的本征分量集合;涌水量的本征分量集合中的各个本征分量进行分别建模,得到各个本征分量分别对应的涌水量预测模型;最后,将各个所述涌水量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融合,得到工作面涌水量预测结果。该方法考虑涌水量数据的不同特征,根据不同的特征构建不同的模型,提高采煤工作面涌水量预测精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