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23252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210030158.4
申请日:2012-0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城建隧桥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光纤光栅传感与光纤通讯的方式对盾构隧道掘进施工中管片壁后同步注浆过程的多个控制参量进行实时监测。远程实时的多参量监测是该发明的最大特点,即利用预先埋设在管片控制位置的光纤光栅等各类传感器,在隧道的管片壁后同步注浆过程中,对管片注浆侧的孔隙水压力、土压力以及管片温度、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变等控制参数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并可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注浆压力,以确保注浆过程顺利完成并确保注浆质量。本发明实用性和适用性强,可对隧道管片壁后同步注浆施工中任意监测环实施,可提高同步注浆过程与注浆质量的可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123252B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210030158.4
申请日:2012-02-1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 南京城建隧桥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光纤光栅传感与光纤通讯的方式对盾构隧道掘进施工中管片壁后同步注浆过程的多个控制参量进行实时监测。远程实时的多参量监测是该发明的最大特点,即利用预先埋设在管片控制位置的光纤光栅等各类传感器,在隧道的管片壁后同步注浆过程中,对管片注浆侧的孔隙水压力、土压力以及管片温度、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变等控制参数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并可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注浆压力,以确保注浆过程顺利完成并确保注浆质量。本发明实用性和适用性强,可对隧道管片壁后同步注浆施工中任意监测环实施,可提高同步注浆过程与注浆质量的可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636248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00621.8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H1/00
Abstract: 交通环境振动嵌入式快速定量评价方法与系统。采用一组智能传感器节点布置在测试地点采集交通环境振动数据,每个节点在内部完成交通环境振动评价,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出来。这些测试地点构成一个传感器网络,每个节点通过内部时钟校准完成时间同步,统计所有测试地点的评价结果得到不同距离,不同土层,不同结构因素对振动传播影响。所述测试地点位于按照要求布置在振动源以及由振动源引起的振动敏感地点,或也布置在行进的公共交通车辆上,每个节点均设垂直、水平方向上的模拟加速度传感器,经信号调理器和模数转换器及可编程抗混叠滤波器后输出。本发明安装方便,测试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02840883B
公开(公告)日:2014-09-10
申请号:CN201210349272.3
申请日:2012-09-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218
Abstract: 基于智能传感器网络的隧道病害应急监测方法,将隧道内部渗漏水与结构体的变形量分别作为表征隧道工程病害的两类基本指标,采用集成多种传感器的智能传感器的多组节点(节点群)以及基站构成的智能传感器网络,对隧道内部渗漏水以及结构体开裂、压坏、脱落、错台及变形缝张开等重要的病害特征进行应急监测,并完成对隧道病害损伤与安全及健康状态的定量评价。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网络的隧道病害应急监测方法及系统。该系统是由安装在隧道内的多组智能传感器节点群以及基站共同组成。智能传感器节点群是若干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其中的一个智能传感器节点被设置为哨兵节点。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可移植性强,易于重复使用,测试部署快捷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636248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100621.8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H1/00
Abstract: 交通环境振动嵌入式快速定量评价方法与系统。采用一组智能传感器节点布置在测试地点采集交通环境振动数据,每个节点在内部完成交通环境振动评价,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出来。这些测试地点构成一个传感器网络,每个节点通过内部时钟校准完成时间同步,统计所有测试地点的评价结果得到不同距离,不同土层,不同结构因素对振动传播影响。所述测试地点位于按照要求布置在振动源以及由振动源引起的振动敏感地点,或也布置在行进的公共交通车辆上,每个节点均设垂直、水平方向上的模拟加速度传感器,经信号调理器和模数转换器及可编程抗混叠滤波器后输出。本发明安装方便,测试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02840883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49272.3
申请日:2012-09-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218
Abstract: 基于智能传感器网络的隧道病害应急监测方法,将隧道内部渗漏水与结构体的变形量分别作为表征隧道工程病害的两类基本指标,采用集成多种传感器的智能传感器的多组节点(节点群)以及基站构成的智能传感器网络,对隧道内部渗漏水以及结构体开裂、压坏、脱落、错台及变形缝张开等重要的病害特征进行应急监测,并完成对隧道病害损伤与安全及健康状态的定量评价。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网络的隧道病害应急监测方法及系统。该系统是由安装在隧道内的多组智能传感器节点群以及基站共同组成。智能传感器节点群是若干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其中的一个智能传感器节点被设置为哨兵节点。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可移植性强,易于重复使用,测试部署快捷等优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