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铁环境振动与噪声联合测试的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67099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95989.2

    申请日:2015-08-13

    Abstract: 一种用于地铁环境振动与噪声联合测试的方法,通过在地铁周边选定测区内布设一组无线节点,获取地铁周边环境振动与噪声的数据,各节点通过BNC接口现场配备振动加速度及噪声或声级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及声压数据通过节点内嵌DSP芯片换算为环境评价中计权振级和声级;所有无线节点共在一个无线传感网络内,通过内部时钟完成时间同步,完成一次测试后,所有的测试数据及处理结果均无线传输至与一组无线节点连接的基站并最终存储在PC端;无线节点采用基于Zigbee通信的无线节点。本发明安装方便、使用灵活,可同时对地铁环境振动和噪声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一种用于地铁环境振动与噪声联合测试的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067099B

    公开(公告)日:2018-10-16

    申请号:CN201510495989.2

    申请日:2015-08-13

    Abstract: 一种用于地铁环境振动与噪声联合测试的方法,通过在地铁周边选定测区内布设一组无线节点布设一组无线节点,获取地铁周边环境振动与噪声的数据,各节点通过BNC接口现场配备振动加速度及噪声或声级传感器,采集的加速度及声压数据通过节点内嵌DSP芯片换算为环境评价中计权振级和声级;所有无线节点共在一个无线传感网络内,通过内部时钟完成时间同步,完成一次测试后,所有的测试数据及处理结果均无线传输至与一组无线节点连接的基站并最终存储在PC端;无线节点采用基于Zigbee通信的无线节点。本发明安装方便、使用灵活,可同时对地铁环境振动和噪声数据进行实时采集。

    一种地铁环境振动与噪声联合效应的烦恼度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46055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353771.3

    申请日:2015-06-24

    Abstract: 一种地铁环境振动与噪声联合效应的烦恼度评价方法。根据人体对振动感受程度与振级大小的线性相关性,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在地铁振动环境下的烦恼度隶属度函数;引入正态分布函数来描述个体差异所造成振动反应的不确定性;将烦恼度隶属度函数与正态分布函数耦合,建立地铁环境振动的烦恼度模型;同样方法获得地铁环境噪声的烦恼度模型;通过抽样调查结果确定振动与噪声共同作用下人群烦恼度的特点,建立联合烦恼度数学模型,将实测振动和噪声数据代入该模型即可计算出振动和噪声环境下的联合烦恼度。本评价方法能相对准确地计算出振动和噪声环境下的人群烦恼度,可实现地铁区域环境量化评价与分级,为地铁周边区域的空间资源开发利用及防震减噪工作提供指导。

    基于边云协同技术的地铁隧道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05512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96077.1

    申请日:2024-03-15

    Inventor: 孙可 张巍 施宏兵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云协同技术的地铁隧道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及系统,涉及岩土及地下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基于云计算技术和边缘智能并结合智能传感器的隧道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将隧道结构钢筋混凝土腐蚀程度、隧道管片应力应变状况、管片裂缝开张状况和隧道渗漏水等作为表征隧道工程健康监测的基本指标。该系统是由安装在隧道内部各个监测区域的智能传感器以及边缘层和云计算层组成,其中传感器分布在监测各个区域,边缘设备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连接,并且能够被云计算层远程管理。本发明基于边云协同技术,便于实现监测隧道结构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完成对隧道结构健康评价,具有成本低,可移植性高,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基于智能传感器网络的隧道病害应急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40883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49272.3

    申请日:2012-09-1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218

    Abstract: 基于智能传感器网络的隧道病害应急监测方法,将隧道内部渗漏水与结构体的变形量分别作为表征隧道工程病害的两类基本指标,采用集成多种传感器的智能传感器的多组节点(节点群)以及基站构成的智能传感器网络,对隧道内部渗漏水以及结构体开裂、压坏、脱落、错台及变形缝张开等重要的病害特征进行应急监测,并完成对隧道病害损伤与安全及健康状态的定量评价。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网络的隧道病害应急监测方法及系统。该系统是由安装在隧道内的多组智能传感器节点群以及基站共同组成。智能传感器节点群是若干智能传感器节点组成,其中的一个智能传感器节点被设置为哨兵节点。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可移植性强,易于重复使用,测试部署快捷等优点。

    隧道收敛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384725B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110287947.1

    申请日:2011-09-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隧道收敛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采用分布式光纤收敛变形监测传感器的设置方法,其特征是将传感光纤布置在与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内侧曲面形状一致的基体片材表面构成分布式光纤收敛变形传感器,并将该传感器两端分别固定在混凝土管片内侧,截面是矩形、U形、半圆或弧线状或圆环状,传感光纤有平行的两路,一路为紧套光纤,用于测量沿传感器径向的应变;传感光纤布置在片材传感器表面,利用布里渊光时域分布式光纤传感(BOTDA)方法,通过标定传感器标距长度收敛值与传感光纤应变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将其转换为隧道断面的收敛状态变化信息进行隧道断面收敛值的测量。本发明对隧道任意代表性断面的收敛状态进行监测测量精度提升大。

    交通环境振动嵌入式快速定量评价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636248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100621.8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交通环境振动嵌入式快速定量评价方法与系统。采用一组智能传感器节点布置在测试地点采集交通环境振动数据,每个节点在内部完成交通环境振动评价,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出来。这些测试地点构成一个传感器网络,每个节点通过内部时钟校准完成时间同步,统计所有测试地点的评价结果得到不同距离,不同土层,不同结构因素对振动传播影响。所述测试地点位于按照要求布置在振动源以及由振动源引起的振动敏感地点,或也布置在行进的公共交通车辆上,每个节点均设垂直、水平方向上的模拟加速度传感器,经信号调理器和模数转换器及可编程抗混叠滤波器后输出。本发明安装方便,测试精准。

    隧道收敛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384725A

    公开(公告)日:2012-03-21

    申请号:CN201110287947.1

    申请日:2011-09-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隧道收敛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采用分布式光纤收敛变形监测传感器的设置方法,其特征是将传感光纤布置在与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内侧曲面形状一致的基体片材表面构成分布式光纤收敛变形传感器,并将该传感器两端分别固定在混凝土管片内侧,截面是矩形、U形、半圆或弧线状或圆环状,传感光纤有平行的两路,一路为紧套光纤,用于测量沿传感器径向的应变;传感光纤布置在片材传感器表面,利用布里渊光时域分布式光纤传感(BOTDA)方法,通过标定传感器标距长度收敛值与传感光纤应变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将其转换为隧道断面的收敛状态变化信息进行隧道断面收敛值的测量。本发明对隧道任意代表性断面的收敛状态进行监测测量精度提升大。

    交通环境振动嵌入式快速定量评价方法与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636248B

    公开(公告)日:2013-08-21

    申请号:CN201210100621.8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交通环境振动嵌入式快速定量评价方法与系统。采用一组智能传感器节点布置在测试地点采集交通环境振动数据,每个节点在内部完成交通环境振动评价,并将结果实时显示出来。这些测试地点构成一个传感器网络,每个节点通过内部时钟校准完成时间同步,统计所有测试地点的评价结果得到不同距离,不同土层,不同结构因素对振动传播影响。所述测试地点位于按照要求布置在振动源以及由振动源引起的振动敏感地点,或也布置在行进的公共交通车辆上,每个节点均设垂直、水平方向上的模拟加速度传感器,经信号调理器和模数转换器及可编程抗混叠滤波器后输出。本发明安装方便,测试精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