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290958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1710269686.8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系统辨识方法获取回转支承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模型;(2)设定系统期望的阶跃响应轨迹,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迭代出初始的控制器参数向量,并保持不变;(3)对线性控制器进行拆分,得到控制器的参数分量和结构分量;(4)对初始的线性PID控制器结构分量加入耦合项以形成候选的控制器,并对耦合变量的指数进行迭代。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通过将传统PID控制器非线性化,实现了回转支承试验台的精确位置控制,使得回转支承能够跟踪所设定的期望轨迹,从而能够提高试验台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556863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811496670.1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MSPAO‑VMD的大型转盘轴承微弱振动信号采集与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实验转盘轴承间隔90度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并进行滚道损伤实验,采集不同载荷区域的振动信号;(2)对试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对比相同区域的振动信号幅值大小。不断调整4组加速度传感器的布局位置,直到所得数值解与实验值误差最小以及振动幅值变化率最大为止;(3)在前2步的基础上对新试件进行疲劳寿命实验,得到4通道振动原始信号,采用多信号源下参数自适应优化后的变分模态分解分别对不同区域信号进行处理。本方法得到的高维模态信号组有效增强了转盘轴承由于体积大以及低速重载等特性带来的振动信号微弱的现象,提高健康评估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955686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496670.1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1M13/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MSPAO-VMD的大型转盘轴承微弱振动信号采集与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对实验转盘轴承间隔90度布置加速度传感器,并进行滚道损伤实验,采集不同载荷区域的振动信号;(2)对试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对比相同区域的振动信号幅值大小。不断调整4组加速度传感器的布局位置,直到所得数值解与实验值误差最小以及振动幅值变化率最大为止;(3)在前2步的基础上对新试件进行疲劳寿命实验,得到4通道振动原始信号,采用多信号源下参数自适应优化后的变分模态分解分别对不同区域信号进行处理。本方法得到的高维模态信号组有效增强了转盘轴承由于体积大以及低速重载等特性带来的振动信号微弱的现象,提高健康评估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7290958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269686.8
申请日:2017-04-2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3/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系统辨识方法获取回转支承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模型;(2)设定系统期望的阶跃响应轨迹,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迭代出初始的控制器参数向量,并保持不变;(3)对线性控制器进行拆分,得到控制器的参数分量和结构分量;(4)对初始的线性PID控制器结构分量加入耦合项以形成候选的控制器,并对耦合变量的指数进行迭代。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回转支承试验台驱动控制方法,通过将传统PID控制器非线性化,实现了回转支承试验台的精确位置控制,使得回转支承能够跟踪所设定的期望轨迹,从而能够提高试验台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195128B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610571693.9
申请日:2016-07-19
Applicant: 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IPC: F16H1/16 , F16H55/12 , F16H55/22 , F16H57/029 , F16H57/039 , F16H57/04
Abstract: 一种剖分式回转机构,涉及回转机构技术领域,由传动单元和主驱动单元构成,所述传动单元包括剖分式壳体和剖分式蜗轮,所述剖分式壳体分为剖分式壳体Ⅰ和剖分式壳体Ⅱ,剖分式壳体Ⅰ和剖分式壳体Ⅱ连接合并成整体剖分式壳体,所述剖分式壳体内部形成一个型腔,剖分式蜗轮被包容在该型腔内,所述剖分式蜗轮分为剖分式蜗轮Ⅰ和剖分式蜗轮Ⅱ,剖分式蜗轮Ⅰ和剖分式蜗轮Ⅱ定位连接合并成整体剖分式蜗轮,所述主驱动单元由液压马达和蜗杆构成。本发明不仅实现了在部分特殊领域或特定安装条件下使用,而且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进一步扩大了回转机构的使用领域和应用场合,有益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112400B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571685.4
申请日:2016-07-19
Applicant: 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IPC: B23P15/00
Abstract: 一种超大直径多段齿环加工方法,涉及多段齿环加工工艺方法领域,其工艺流程是:1、分割毛坯;2、粗车端面;3、低温回火;4、精车端面;5、铣外圆和内孔;6、钻加工;7、齿加工。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超大直径多段齿环加工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超大直径多段齿环加工过程中的变形与尺寸超差问题,生产过程易实现,产品合格率极高,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9563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685070.0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1B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支承间隙测量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夹块,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工作台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孔壁通过滚动轴承转动连接有内环固定机构,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U形槽板,U形槽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本发明通过自动操作搬运和固定回转支承,省时省力,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以及提高了回转支承间隙测量装置对回转支承间隙测量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777833A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2010685078.7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IPC: C08L27/12 , C08L79/00 , C08L27/18 , C08L85/02 , C08L29/10 , C08K13/04 , C08K7/06 , C08K3/04 , F16J15/3232 , F16J15/32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回转支承密封圈材料,该密封材料包括如下按质量份数计的组分:氟橡胶100份、碳纤维2~40份、石墨烯0.5~5份、硫化剂及其助剂0~10份,将所述原料通过开炼机塑炼工艺、密炼机混炼工艺、开炼机混炼工艺及硫化工艺制备出橡胶密封材料。本发明还公布了由此密封材料制作的唇形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腰部和唇部,密封圈本体、腰部和唇部一体连接,所述的密封圈本体上下侧固定设置有若干倒刺部,能够提高密封件的密封性能的同时不易变形,可延长密封圈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217687501U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21965226.1
申请日:2022-07-28
Applicant: 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IPC: G01H1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支承微弱振动信号采集、检测装置,属于回转支承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的内部水平设有移动板,所述的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信号采集杆,移动板的侧壁固定设有安装座,安装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设有第一检测片,所述的壳体的内侧壁滑动设有第二检测片。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可调节壳体上的信号采集杆与外圈的位置,当发生震动时外圈会与信号采集杆接触,使得信号采集杆发生移动并带动第一检测片与对应位置的第二检测片接触,第一检测片和第二检测片接通后会给信号接收器发送一个信号,从而能够精准的检测出回转支承的微弱振动,保证了回转支承的工作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06988370U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20895453.4
申请日:2017-07-21
Applicant: 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黄山睿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H1/16
Abstract: 光伏发电用双输出式回转减速机,涉及双转子式蜗轮蜗杆副回转减速机领域,包括转子、壳体、回转支承、电机和蜗杆,所述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外圈,回转支承设置在壳体内部、内圈通过紧固螺栓和锥销与壳体相连接,所述转子分为凸键转子和凹槽转子,转子之间通过凸键转子上的凸键和凹槽转子上的凹槽联接,电机输出轴通过键与蜗杆相连,蜗杆通过轴承、轴承座固定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的蜗杆与回转支承外圈之间是平面一次包络环面蜗杆蜗轮副结构联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小了单位接触线上的载荷,提高了整个环面蜗杆蜗轮副的承载能力,结构更加紧凑,提高传动的平稳性,降低了传动噪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