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125886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0412475.1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针对电能质量扰动源的定位方法,涉及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领域,能够降低对统一电能质量扰动源的定位错误率。本发明包括:采集系统中各监测点的电压和电流信息;对采集到的电压和电流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统一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包络序列;利用所得到的统一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包络序列,确定多维度的节点电压与电流的互相关程度;对所得到的多维度的节点电压与电流互相关程度进行处理,并定位统一电能质量扰动源。本发明适用于对电能质量扰动源的准确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09139363B
公开(公告)日:2020-02-04
申请号:CN201710449967.1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F03D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多机型风力机性能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减小电磁转矩增益控制方法来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根据风力机参数中的转动惯量来设置电磁转矩增益系数,其所用公式为:Kd=1‑α×J,且根据电磁转矩增益系数Kd和转动惯量J的上限值、下限值来确定电磁转矩增益系数Kd的调整系数α。本发明的改进方法根据风力机的转动惯量动态设定电磁转矩增益系数,能够改善多机型风力机的风能捕获效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将电磁转矩增益系数限定在最佳电磁转矩增益系数附近,从而使风力机获得更高的风能捕获效率;且该控制方法仅依赖风力机转动惯量这一风力机参数,无需复杂的迭代计算,简便易行。
-
公开(公告)号:CN11672004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615981.X
申请日:2023-05-29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6F18/20 , G06F18/10 , G06Q50/06 , G06F30/18 , G06F18/24 , G06F111/10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配电网动态状态估计方法,涉及配电网动态状态估计领域。根据配电网拓扑结构与量测数据类型构建配电网动态状态估计的数学模型,并用容积卡尔曼滤波器对配电网实现动态状态估计;通过引入容错噪声估值器,将建模误差归入未知系统噪声,使原来为常量的未知系统噪声变为时变的未知系统噪声,然后通过容错噪声估值器在每一时间断面进行噪声估计,时刻调整噪声的统计特性。当配电网出现粗差时,通过引入抗差增强因子,修正卡尔曼滤波增益,以达到修正状态估计值的效果。本发明通过将容错噪声估值器与抗差增强引入容积卡尔曼滤波器,提高了配电网动态状态估计的估计精度与抗差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95282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400522.0
申请日:2021-04-14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低压配电网的用户台区分析方法,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能够提高户台区辨识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发明包括:从用户侧的智能电表和台区配变监测系统中采集数据,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第一预处理,输出电压有效值时间序列数据;针对电压有效值时间序列数据,利用DTW进行第二预处理,第二预处理用于处理电压有效值时间序列数据中数据非同步;完成全部预处理后,获取用户侧的智能电表的电压监测时间序列数据,和台区配变监测系统的电压监测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改进的模糊C均值算法对用户智能电表及配变的电压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中心阈值对比,进行用户的台区辨识。本发明适用于低压配电网的用户台的区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1815387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96651.3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6Q10/0631 , G06Q30/0601 , G06Q50/06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非合作博弈与主从博弈的需求侧资源协同调度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电力经济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需求侧资源数据;将需求侧资源数据,输入到需求侧资源协同调度模型,输出各运营商对应各设备的输出功率、各运营商购售电价格及各运营商运营成本/收益;所述需求侧协同调度模型的构建过程,包括:分析需求侧资源响应特性并构建静态聚合模型;根据静态聚合模型,构建考虑多类型需求响应的需求侧资源运营商模型;基于需求侧资源运营商模型,构建融合非合作博弈模型与主从博弈模型的需求侧资源协同调度模型。本发明通过充分考虑多类型市场作用,使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以及需求侧资源的调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12588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412475.1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针对电能质量扰动源的定位方法,涉及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领域,能够降低对统一电能质量扰动源的定位错误率。本发明包括:采集系统中各监测点的电压和电流信息;对采集到的电压和电流信息进行预处理,得到统一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包络序列;利用所得到的统一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包络序列,确定多维度的节点电压与电流的互相关程度;对所得到的多维度的节点电压与电流互相关程度进行处理,并定位统一电能质量扰动源。本发明适用于对电能质量扰动源的准确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92097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18468.5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nventor: 刘昀 , 成俊贤 , 郝思鹏 , 刘海涛 , 陆旦宏 , 章心因 , 范瑛 , 卞玉萍 , 吕干云 , 赵翠宇 , 徐波 , 陈丽娟 , 景展 , 陆小花 , 王甦 , 童子建 , 陈强 , 陆安祥 , 冒润泽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风电的电网调度策略优化方法和装置,属于电力调度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构建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模型,模型优化目标为运行成本与控制成本之和最低,控制成本包括:重构成本、SVG调节成本、风机弃风成本和负荷中断成本;重构优化获得配电网开关策略;根据配电网开关策略,调整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无功出力、风机弃风功率与可中断负荷有功功率获得电网调度策略;利用电网调度策略进行电网调度;利用热稳定裕度增量指标对配电网线路热稳定性进行校核;输出通过热稳定性校核的电网调度策略。本发明能够解决静态载流量判断电网系统热稳定引起非必要弃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73019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3
申请号:CN202211135664.X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6F18/10 , G06F18/214 , G06N3/0442 , G06N3/0475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LGAN的电能质量扰动故障识别方法,涉及电能质量分析技术领域,能够在电力系统中某种电能质量扰动数据匮乏时,对匮乏电能质量扰动数据进行充分有效增强,进一步实现对此种扰动故障的准确识别。本发明包括:将生成对抗网络(GAN)网络的生成器中增加LSTM层,使生成器的网络模型更好拟合以及提取电能质量扰动数据的序列特征,提高网络产生的电能质量扰动数据集的精度;单独提出充分训练完成的LGAN网络的判别器,实现对电能质量扰动数据的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429049A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2210105035.6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6F30/20 , H02J3/00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网电压暂降的鲁棒状态估计方法,涉及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监控技术领域,能够提高电网电压暂降状态估计的鲁棒性和精度。本发明包括:建立面向状态估计的电压暂降扰动信号模型之后,采集电压暂降监测波形数据并输入改进型非线性滤波系统;通过改进型非线性滤波系统,对各监测点的电压暂降参数进行动态相量量测;建立结构风险最小化的电压暂降鲁棒状态估计模型,利用各监测点的瞬时电压相量作为状态估计的基本量测量,同时利用非监测点的瞬时电压相量作为状态量;利用结构风险最小化的电压暂降鲁棒状态估计模型,采用模型与数据混合驱动的增量支持向量机准实时算法,获取配电网电压暂降的鲁棒状态估计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139363A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10449967.1
申请日:2017-06-15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F03D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多机型风力机性能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减小转矩增益控制方法来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根据风力机结构参数中的转动惯量来设置电磁转矩增益系数,其所用公式为:Kd=1‑α×J,且根据增益系数Kd和转动惯量J的上限值、下限值来确定增益系数Kd的调整系数α。本发明的改进方法根据风力机的转动惯量动态设定增益系数,能够改善多机型风力机的风能捕获效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同时将增益系数限定在最佳增益系数附近,从而使风力机获得更高的风能捕获效率;且该控制方法仅依赖风力机转动惯量这一风力机结构参数,无需复杂的迭代计算,简便易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