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8655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21079.4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南昌市政公用大道置业有限公司 , 华东交通大学 , 陕西丰庆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8 , G06F30/23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运营期高层建筑的安全评估方法及系统,属于土木工程与智能建造技术交叉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传感器的布设策略和采样策略,获取与高层建筑安全关联的采集数据;根据分区规则和采集数据,得到多组实测数据;基于多组实测数据,确定采集数据中每一类采集数据对应的动态权重;搭建高层建筑的风险评分模型,确定高层建筑的初步评分结果;建立高层建筑的力学仿真模型,确定高层建筑的预测变形数据;根据初步评分结果和预测变形数据中的至少一者,确定高层建筑的风险评估结果。通过风险评估模型模型、力学仿真模型、实时监测数据的结合,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对运营期高层建筑风险评估不及时,准确性不高且无法进行动态评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50569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957529.6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T7/00 , G06T7/60 , G06T7/136 , G06N3/0464 , G06N3/09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图像处理识别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隧道衬砌裂缝检测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包括获取隧道衬砌表面的图像数据,对图像数据进行标注、尺寸调整、归一化及图像亮度均衡化处理,以及本框选干扰因子制作标签,以得到标记图像数据集,基于标记图像数据集以及裂缝位置识别模型得到对角边界框数据,基于对角边界框数据对图像数据样本进行阈值分割得到裂缝样本,基于裂缝样本裂缝尺寸识别模型得到二值化图像,向轮廓处理算法模型输入二值化图像,以得到裂缝宽度及长度的统计数据,基于统计数据得到裂缝检测参数,实现了隧道大小裂缝的自动识别定位以及裂缝尺寸自动计算一体化,提高了隧道衬砌裂缝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992620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98287.1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16/38 , G06F16/901 , G06F18/213 , G06F18/22 , G06Q10/0635 , G06Q5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工程评估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参考数据,根据参考数据通过预设处理方法确定到标记文本数据;根据标记文本数据通过预设匹配算法确定特征数据,根据特征数据和参考数据通过预设构建算法确定图数据库,获取基坑描述文本,根据基坑描述文本通过预设提取转化算法确定关键词文本,根据关键词文本分别通过预设提取检索方法和预设矢量检索方法确定提取文本和矢量文本;根据提取文本和矢量文本通过预设整合算法确定整合数据,根据整合数据通过预设预测模型确定评估结果和工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坑风险评估方法对于人工描述的内容无法做到准确快速的理解,导致评估的效率低且评估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9217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410074609.7
申请日:2024-01-1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20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控制逆向设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确定目标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计算模型A以获得目标基坑围护结构的环境参数B,选取元启发算法C以生成目标基坑围护结构的设计参数D,将B和D的并集作为A的计算参数,以得到目标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分布;确定变形控制准则E,对变形和内力分布运用E,以构建变形控制优化模型F;根据C对F进行迭代搜索,以获得最优参数解集合G,从G中挑选符合工程实际的方案作为逆向设计过程的最优设计方案。本申请通过变形计算模型、变形控制优化模型和元启发式搜索,解决了现有逆向设计过程中搜索最优参数时一般的参数搜索存在效率低、搜索不够科学全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896867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421958.2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6/21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震结构,具体涉及土木工程隔震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箱、混凝土帽、低刚度橡胶轴承、钢圆柱体和超材料包络层,混凝土箱为四面空心方柱结构,混凝土帽包括两块上下设置且形状相同的立方体平板,低刚度橡胶轴承位于钢圆柱体与混凝土帽之间,钢圆柱体的直径与低刚度橡胶轴承的直径相同,超材料包络层均匀包裹在钢圆柱体的侧面,超材料包络层采用负泊松比材料制成。本发明利用负泊松比超材料具有很好阻尼、吸能特性及局部共振型地震超材料可实现低频隔震的特点,发明了一种负泊松比局部共振型共振器,并将其周期性排列形成地震超材料隔震屏障,该隔震屏障可得到低频带隙,实现低频地震波的隔离。
-
公开(公告)号:CN11489686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21958.2
申请日:2022-04-21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6/21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隔震结构,具体涉及土木工程隔震技术领域,包括混凝土箱、混凝土帽、低刚度橡胶轴承、钢圆柱体和超材料包络层,混凝土箱为四面空心方柱结构,混凝土帽包括两块上下设置且形状相同的立方体平板,低刚度橡胶轴承位于钢圆柱体与混凝土帽之间,钢圆柱体的直径与低刚度橡胶轴承的直径相同,超材料包络层均匀包裹在钢圆柱体的侧面,超材料包络层采用负泊松比材料制成。本发明利用负泊松比超材料具有很好阻尼、吸能特性及局部共振型地震超材料可实现低频隔震的特点,发明了一种负泊松比局部共振型共振器,并将其周期性排列形成地震超材料隔震屏障,该隔震屏障可得到低频带隙,实现低频地震波的隔离。
-
公开(公告)号:CN118445902B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88409.5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与岩土力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斜坡地形下浅埋矩形隧道土体应力及位移求解方法和系统。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割斜坡地表与斜坡地形下浅埋矩形隧道的物理边界,获得物理边界保角映射函数;对物理边界保角映射函数的系数进行迭代求解,获得最优物理边界保角映射函数;构造第一全局势函数和第二全局势函数,基于第一全局势函数和第二全局势函数,构建土体位移及应力计算模型;建立土体应力及位移边界条件控制方程,根据土体应力及位移边界条件控制方程和土体位移及应力计算模型,获得斜坡地形下浅埋矩形隧道土体应力及位移。本发明基于矩形隧道物理边界构建土体位移及应力计算模型,能高效准确地计算隧道周围土体的应力和位移。
-
公开(公告)号:CN11638394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0412217.2
申请日:2023-04-1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坑支护桩的设计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首先获取目标支护桩的结构参数,进而计算出目标支护桩的土压力,而后使用矩阵理论改进里兹法以分离变形形函数和待定系数,而后建立变求解变形协调条件方程组和边界条件方程组得到待定系数基础解系,分段计算土压力做功,计算支护结构应变能,构建总势能方程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求解待定系数反演支护桩变形,判断支护桩变形是否超过控制值,若超过控制值则调整支护结构设计参数,否则完成设计。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实时预测支护桩变形,达到基坑支护桩变形控制设计效果,并提高设计精度,实现变形实测的可控,填补现行规范的空缺。
-
公开(公告)号:CN11715088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0882865.4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18/214 , G06N3/048 , G06N3/084 , G06N20/00 , G06Q10/04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预测以及逆向设计系统及测试方法,系统包括生成模块和判别模块,生成模块用于生成足够精确的基坑形变预测模型,使用A类参数作为输入,输出B类参数,计算得到B类参数后与实际获取到的B类参数进行对比,通过误差计算方法计算误差,并将计算的误差通过反向传播的方式修正生成模块中的内部映射,以达到在已知基坑工程参数的情况下预测基坑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能力,在判别模块中,用实际获取的B类参数作为输入,输出计算得到的A类参数,并将输出的A类参数与实际获得的A类参数进行对比,最终实现在已知受力和变形的情况下,实现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参数的反演,实现基坑支护结构的逆向设计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94415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1159278.X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回收纵筋结构装置及其施工方法,包括上法兰盘、纵向主筋和下法兰盘;上法兰盘设有若干通孔;纵向主筋包括纵筋和套管,套管套设在纵筋外侧,且纵筋上下两端均支出套管,套管为pvc套管,纵筋上端与上法兰盘可拆卸连接,套管下端设有第二螺纹;下法兰盘包括主体,主体设有第一环槽,第一环槽底部固定连接有绝缘环,绝缘环内部固定连接有导电片,导电片上表面设有若干与纵筋相匹配的抵接件,主体上侧固定连接有卡件,卡件设有螺纹通孔,本发明通过纵筋通电使套管软化后将纵筋抽出,能够将混凝土灌注桩中的纵筋回收,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而且便于在后续的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发展中拆除混凝土灌注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