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8952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40459.2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半导体器件包括:多个第一纳米结构,形成在第一堆叠件中。该器件还包括:多个第二纳米结构,形成在第二堆叠件中。该器件还包括:第一源极/漏极结构,邻近多个第一纳米结构,第一源极/漏极结构包括具有硅和锗的第一半导体。该器件还包括:第二源极/漏极结构,垂直地堆叠在第一源极/漏极结构上方,并且邻近多个第二纳米结构,第二源极/漏极结构具有其中锗浓度超过第一半导体的锗浓度的第二半导体。

    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744000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780520.9

    申请日:2024-12-05

    Abstract: 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提供了半导体器件结构,包括:源极/漏极部件,设置在衬底上方;多个半导体层,垂直堆叠在衬底上方并且与源极/漏极部件接触;栅电极层,围绕多个半导体层的每个的部分;第一介电间隔件,与多个半导体层的最顶部半导体层的第一侧接触;以及第二介电间隔件,与多个半导体层的最顶部半导体层的第二侧接触。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涉及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半导体器件、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12352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02153.2

    申请日:2024-04-03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基底鳍和第二基底鳍,从衬底延伸;隔离部件,设置在第一基底鳍和第二基底鳍之间;第一伪外延层,设置在第一基底鳍上;第二伪外延层,设置在第二基底鳍上;第一绝缘层,位于第一伪外延层上方;第二绝缘层,位于第二伪外延层上方;第一源极/漏极部件,设置在第一绝缘层上;以及第二源极/漏极部件,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从第一基底鳍的顶面测量的第一伪外延层的厚度小于从第二基底鳍的顶面测量的第二伪外延层的厚度。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涉及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隔离结构和在场效应晶体管中形成该结构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39637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096337.1

    申请日:2022-01-26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隔离结构和在场效应晶体管中形成该结构的方法。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布置在衬底上方的半导体层的堆叠;布置在半导体层的堆叠上方并且与其交错的金属栅极结构,金属栅极结构包括布置在栅极介电层上方的栅极电极;布置在半导体层的堆叠的第一侧壁附近的第一隔离结构,其中栅极介电层填充第一隔离结构和半导体层的堆叠的第一侧壁之间的空间;以及布置在半导体层的堆叠的第二侧壁附近的第二隔离结构,其中栅极电极填充第二隔离结构和半导体层的堆叠的第二侧壁之间的空间。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78953A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111147395.4

    申请日:2021-09-29

    Abstract: 公开了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示例性制造方法包括:提供工件,该工件包括衬底、衬底上方的隔离部件、穿过隔离部件突出的第一鳍形结构以及穿过隔离部件突出的第二鳍形结构;在第一鳍形结构和第二鳍形结构之间形成介电鳍;以及分别在第一鳍形结构和第二鳍形结构上方形成第一栅极结构和第二栅极结构。示例性制造方法也包括:从工件的背侧蚀刻隔离部件以形成暴露介电鳍的沟槽;从工件的背侧蚀刻介电鳍以形成延伸沟槽;以及在延伸沟槽上方沉积密封层。密封层覆盖第一栅极结构和第二栅极结构之间的气隙。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80794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110587617.8

    申请日:2021-05-27

    Abstract: 本文公开的栅极切割技术形成栅极隔离鳍,以在形成多栅极器件之前,特别是在形成多栅极器件的金属栅极之前,将多栅极器件的金属栅极彼此隔离。示例性器件包括:第一多栅极器件,具有第一源极/漏极部件和围绕第一沟道层的第一金属栅极;以及第二多栅极器件,具有第二源极/漏极部件和围绕第二沟道层的第二金属栅极。将第一金属栅极和第二金属栅极分隔开的栅极隔离鳍包括具有第一介电常数的第一介电层和设置在第一介电层上方的具有第二介电常数的第二介电层。第二介电常数小于第一介电常数。栅极隔离端帽可以设置在栅极隔离鳍上,以提供额外的隔离。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涉及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